為什么不建議“客廳裝掛機”?2個原因“太扎心”,大家別跟風了
147 2025-09-02
資治通鑒:權力如流水,能力為河床,河床淺窄者,必然洪水滔天
有個人靠著“桐木轉輪”這一招成了秦國的紅人,最后卻被五馬分尸,這劇情擱現在都能沖上熱搜第一。公元前238年,咸陽城血染長街,一場宮廷鬧劇把權力、欲望和人性的脆弱一股腦攤在了世人面前。要說這起“嫪毐之亂”,比宮斗劇還離譜,也讓人真切體會到啥叫德不配位,災禍就在拐角等著。
咱們先不聊高深理論,直接切畫面:少年嬴政,還沒成年,十三歲被推上王位。朝堂上風頭正勁的不是他,而是相國呂不韋。嬴政的媽趙姬呢?深宮寂寞,和呂不韋舊情復燃。呂不韋一看苗頭不對,怕被扯進桃色新聞,果斷從門客堆里挑出個奇葩——嫪毐,混進宮去“陪伴”太后。宮刑沒真做,只剃了胡子,裝個太監,結果趙姬一下子被拿捏住了。后面兩年,太后居然給嫪毐生了倆孩子,還封他做了長信侯,給地又給錢,朝堂上一堆人爭著給他做門客。你說這像不像現在某些公司里,靠裙帶關系直接空降高管,手底下一堆人拍馬屁,最后搞得烏煙瘴氣?
但紙包不住火,遲早得翻車。有人密告說嫪毐是假太監,和太后生了娃。嬴政這下怒了,直接查辦。嫪毐一急,盜了太后玉璽調兵,帶著一幫烏合之眾沖向蘄年宮,想要弒君自立。結果呢?秦軍真正的主力早都被嬴政攢著,昌平君、昌文君一聲令下,街頭就開始“清場”,嫪毐連逃帶藏最后還是被逮住。那場面,和現在有些企業高層內斗簡直異曲同工——你以為自己穩了,其實早就被人算計明白了。
嫪毐的悲劇不是單純的個人問題,而是德性和權力嚴重錯配??糠恐行g上位,沒半點治國能力。史書里寫得明明白白,“貪戀財色名利,政治敏感度低”,連燕太子丹都送他玉佩討好。更離譜的是,酒宴上敢自稱“秦王假父”,門客提醒他別作死,他還不當回事:“太后心上人,誰敢動我?”這自信,擱現在互聯網圈子里,就是拿著融資吹牛不干實事,最后團隊解散還怪環境。
再看嫪毐門下,數千門客哪個不是奔著好處來的?投機分子聚一起,平時口口聲聲“義氣”,真到關鍵時刻,四千多人被流放蜀地,凍死餓死,連個收尸的都沒。人性權力真空時最容易吸引蒼蠅。
嬴政其實早就盯著這幫人了。放任嫪毐猖狂兩年,就是在收集證據、麻痹對手。等到叛亂爆發,雷霆出手,一切都在掌控。你以為帝王心術多深?有時就是允許小丑表演,等劇情高潮再一錘定音。
更諷刺的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呂不韋,想借嫪毐脫身,最后卻被自己養的虎反咬。平叛后雖然暫時逃過一死,還是被嬴政逼得飲鴆自盡。機關算盡,終成權力鏈條上的祭品。權力這東西,真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得轉的。
政變之后,嬴政下令摔死嫪毐的兩個私生子,把太后趙姬關進雍城。太后哭求見兒子,嬴政隔門一句:“母后縱娼亂國時,可念父子之情?”一刀切斷母子情分,權力和情欲的狂歡結束得格外冷酷。
歷史就是這么現實。沒有制度這條“河床”,權力水流再大也是一場災難。回頭看看秦國,嬴政親政后搞軍功爵制、統一法度、調配全國資源,靠的不是關系、不是拍馬屁,更不是床上功夫。嫪毐那點權力和現在的幣圈暴漲行情差不多——價值和能力脫鉤,泡沫破了就是毀滅。
別以為這是古人的事兒,放到今天職場、創業、甚至小縣城的“人情社會”,同樣適用。只要權力膨脹速度遠超能力提升,只要依附者多于實干者,只要個人標簽蓋過公共價值,遲早得翻車。你見過某企業的“家族項目”嗎?見過某地文旅搞“世界第一摩天輪”爛尾嗎?本質都一樣,虛火太旺,河床沒挖深,等著洪水來收場。
別羨慕那些一夜暴富、一朝得勢的人。等風浪翻天了,剩下的都是泥沙。反正我覺得,歷史就是這么無情:你有幾斤幾兩,權力就給你配多大的碗。水多了,河床淺,咋都得溢出來。深挖河床,才是王道。
#歷史真相# #權力游戲# #資治通鑒# #宮廷風云# #人性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