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忌諱前高后低,房子缺角,目的只是為避免根基不穩倒塌
之前也和大家過很多關于農村房屋的習俗和忌諱的事情,它們看起來神秘,但其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需要人們有一定的建房、構建等知識。
今天要來和大家聊得,則是關于農村宅基地,住房的兩條忌諱的事情,看起來是小事小細節,無傷大雅,但很容易導致房子根基不穩定,住起來也有安全隱患。
希望你們的房子沒有,一起來看看吧~~

宅基地忌諱前高后低
農村的房子層數大多在一到三層之間,不屬于很高的建筑,因為太高需要裝電梯,但比較耗費錢,農村家里人不多,住起來也麻煩,反而浪費。
雖然層數不多,樓層不高,但對于基礎農民們卻是非常重視的。
比如我老家,要確定蓋房子,都會提前一年進行規劃。

確定下班時間,找人來幫忙。
因為農村大多地勢不平坦,蓋房子不可能直接在地上砌墻,這樣不僅不平,穩定性也很不好。
所以需要往土里挖進去一些,大概是一米左右的深度,當然,要看所選地段,遇到下面是大塊的石板挖不下去也沒辦法。
基礎挖深一些,更有利于房屋的穩定性。

而對于宅基地的高度,農村覺得前低后高是很吉利的,覺得這是背后有靠山的象征,這點在找陰地時,也講究后面有朝山,前面明亮寬闊,其實對于陽宅也是如此。
后面稍高一點,在農村會覺得吉利,以后發展會越來越好。
反之,前高后低的宅基地,在農村就是非常忌諱的事情。

同樣的理解就是,屋后低被看作是沒有靠山,沒有依靠的象征,故而覺得不妥當。
其實這點可以從房屋構造的特點進行解釋!
在農村蓋房很注重屋前的設計,尤其是大門那部分,有錢的人家還會用羅馬柱支撐起來。
反正就是屋前構造較為復雜,且重量較大,材料之類的也會用得更多,更扎實。
而后面一般都會簡單輕巧一些,如果后面高一點點,那部分自然高度反而作為更扎實的支撐力,讓屋前和屋后協調起來。
當然說的前低后高不是那種斷崖式的高度,而是很平坦的高,其實也能保證房子的穩定性。

但如果反過來,前面高,后面低,前面屋子的重量本來就大,還偏高,那重心就會往后壓,屋后的墻壁很可能支撐不住而往后倒塌。
屋子倒塌不僅給農民們造成經濟、財產損失,人住在里面也有安全隱患,所以當然不支持前高后低的方式。
當然,個人覺得能平坦盡量讓屋子保持平坦穩健,而且蓋房基礎真的要打牢固,以后往上升樓層也安全一些。
天圓地方,房子缺角不可取
農村的住房和城里的商場不一樣,農村的房子大多是方形的,農村一直覺得天圓地方,房屋做成方形的更符合農村的傳統思想。
畢竟在農村,只有砌墳墓時才會圓圓的圍一圈,故而陽宅為方,陰宅為圓,是農村一直習以為常的。
所以建房時,農村很忌諱房子某一方缺角,尤其是西北風缺角,農村覺得尤為不好。

其實這點很好理解,不缺角是因為方形不具備穩定性,最穩固的形狀是三角形,哪怕缺了一邊,兩邊支撐起來也比其他形狀穩定。
但農村建房大多都是四邊形,反正有四個角。
如果缺少一個角,其實都多少都影響房屋的穩定性和牢固性,農村也覺得影響完整和完美,蘊意也不好,故而要避免房屋缺角。
而且就長度形狀上,農村更趨向于建造前窄后寬的梯形房屋。
前窄后寬其實和上面提到的前低后溝類似,都是為了保證房子的穩定性更高。
而且前窄后寬也能保證房屋更好的擴建,農村把大門看得很重要,要擴建大多只能從后面加寬范圍,是禁止從屋前加房子的。

還有一些地方說,建造房子時,如果家里有孕婦的話,最好不要修建,說是有影響。
很多人把這點說的很神秘,甚至往迷信上靠。
其實個人覺得,家里有孕婦不修建房子,是為人力和安全著想。
農村蓋房很多人家都是能自己出力就自己出力,反正就是能不花錢請別人就不花錢。
但如果家里有孕婦的話,不僅少了一個勞動力,還要照顧孕婦,意味著要請更多人幫忙,不劃算。

其次,家里建房人會比較多,而且需要弄水泥、磚塊、搭架子等,都有些不安全,而孕婦行動不便,萬一踩到釘子,或被什么東西砸到,又或是被絆倒,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故而家里有孕婦的話,最好還是先緩一緩,生下孩子一段時間后再修建。
所以這樣看,不管是前高后低的禁忌,還是缺角的機會,又或是家有孕婦不建房的神秘,其實都是能用科學依據來解釋的。

那么大家還聽過哪些聽起來很神秘的習俗呢?說出來大家一起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用大家都懂的語言解釋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