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名字都叫“故宮 ” 歷史結點 歷史穴位卻各不相同

    147小編 198 2025-08-01

    神州大地上的三座故宮,是中華民族的共有財富。中國人大多是懷著民族情愫和對皇宮的好奇游覽故宮,但三座故宮全都游過的人并不是很多。

    站在歷史長河岸邊,尋找三座故宮的結點和歷史穴位,也頗有趣味。

    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三座故宮中當之無愧的大哥大;沈陽故宮是清王朝稱雄之初在東北的宮殿,從規模來看,更像一座兵家大院;臺北故宮,應當說既不“故”也不像“宮”,準確說就是一座博物館。

    北京故宮位居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之前,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這座皇宮開始建設,用時十四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墻和護城河,也被稱為紫禁城。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堪稱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

    明代的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后,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向皇帝奏本說,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同時開始遷民以充實北京人口,被強令遷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燕王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后運送到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南方深山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為建皇宮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

    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故宮保和殿后面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書記載,運送它時,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里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筑使用的金磚(方磚),讓山東臨清向北京運送貢磚。

    皇宮建成后,明清兩朝五百多年演繹的歷史,包含了宮廷內的帝后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外交禮儀、宗教祭祀等無不與這座龐大的宮殿有關。所以有人說:走進了故宮,就走進了歷史,宮殿里的每塊方磚,都含滿了歷史故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短命的李自成向陜西撤退前放火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此后歷時14年,才將中路被毀建筑基本修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毀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在入關之后,依照明朝的舊例,順治帝和康熙帝都把故宮內的乾清宮作為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主要場地。雍正帝即位之后,開始移居養心殿。從雍正帝之后,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了皇宮。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肮蕦m”的稱謂是從1925年以后叫起的。

    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筑日漸破敗,有多處宮殿群倒塌,垃圾成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對故宮建筑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沈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

    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大軍以銳不可擋之勢挺進遼東,并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遼東重鎮遼陽,開始大興土木,修筑宮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僅過四年,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時,努爾哈赤突然召集眾臣和貝勒議事,提出要遷都盛京(今沈陽),諸親王、臣子當時都表示反對,但努爾哈赤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變。

    努爾哈赤為何如此“倉促遷都”?民間保留的傳說是:努爾哈赤深信“傳統風水”,按照風水先生的指點,他在當時的東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廟;在東門里修建彌陀寺;在風嶺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廟把神龍壓住,以保龍脈王氣。

    但是,三座廟宇只壓住了龍頭、龍爪和龍尾,城里的龍脊梁并沒被壓住。于是龍一拱腰,飛騰而去,一直向北飛到渾河北岸。老罕王以為龍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龍潛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將此命名為“奉天”。又因為渾河古稱沈水,而河的北岸為陽,所以又稱“沈陽”。

    當然,這個傳說帶有一定迷信色彩。但有權威清史專家表示,歷來古人建都建城,風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陽在渾河之陽,上通遼河,遼河又通大海,應是是一塊“風水寶地”。

    沈陽故宮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滿族不斷崛起的歷史背景下創建的。1625年,努爾哈赤出于戰略考慮,定沈陽為都城,并在沈陽舊城的中心,修建了用來議政的大政殿和十王亭。1626年努爾哈赤辭世,其第四子皇太極繼承汗位,續建了由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麟趾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組成的大內宮闕,使沈陽皇宮初具規模。

    就是在這座宮殿里,皇太極將女真改稱為滿洲,于1636年將國號改稱為“清”,并正式確定了宮殿之名。到皇太極逝世止,盛京宮殿始終是清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后,盛京皇宮成為“陪都宮殿”,賦以開國先皇“龍興重地”之宮闕圣跡的崇高地位,

    這座“陪都宮殿”倍受清歷代帝王的特殊重視。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多年間,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東巡,拜謁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舊宮圣跡和遺物。為供東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對盛京皇宮進行了多次改建和擴建,形成了先皇舊宮與皇帝行宮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陽故宮擁有了東中西三路建筑中軸對稱的新格局。

    不僅如此,乾隆帝還源源不斷地從北京運送來洋洋大觀的皇家珍寶于此貯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陽故宮成為當時與北京宮苑和熱河行宮齊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寶庫之一。

    民國時期,奉天省政府接管了沈陽皇宮。

    此后,沈陽故宮又經歷了奉天故宮博物館、日偽占領時期的“皇產”、遼寧省立民眾教育館、國立沈陽博物院等不同的階段。薪中國成立后,沈陽故宮于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7月,作為明清北京故宮的擴展項目,沈陽故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一座大型綜合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座落于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是一座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筑,主體建筑共4層,白墻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館藏文物達69.6萬余件。

    上一篇: 明末清初紫禁城的損毀與重建
    下一篇: 滿清十二帝的陵寢:盛京北陵、遵化東陵、易縣西陵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