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臺階為什么都是單數?老祖宗傳下的講究,值得了解

    147小編 59 2025-08-10

    說到臺階,人們都再熟悉不過,這一般是指用磚、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級一級供人上下的建筑物,多設在具有高差跨度的兩地之間。

    臺階在日常生活里司空見慣,而其中卻暗藏玄機。

    臺階的級數都是單數,而且越是級別高、年代久的古建筑,越是遵循這個規律,這又是為什么?其實,這是老祖宗傳下的講究,值得了解。

    一、臺階的本意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要探尋臺階的秘密,需要先為臺階正名,研究一下臺階的本意。

    臺階的“臺”是由繁體的“臺”字簡化而來,本義指用土筑成四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這是一個會意字。

    漢代許慎編撰的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里這樣解釋“臺”這個字:“臺,觀四方而高者。從至,從高省?!?/p>

    翻譯過來就是說,“臺”這個字上面是高的省略,下邊表示是人們可以登臨而至的建筑物。

    高臺是不需要屋頂的,所以在隸書中將屋頂“亠”去除,而以“士”代替,表示一個男子來到高處。

    臺階的“階”是由繁體的“階”字簡化而來。

    在《說文解字》里面也解釋道:“階,陛也,字亦作堦,皆聲?!笨梢娺@是一個形聲字?!墩f文解字》同時解釋“陛,升高階也?!?/p>

    雖然說用“陛”解釋“階”,再用“階”解釋“陛”,有點兒循環解釋的毛病,但是意思也不言自明:階就是逐漸升高的建筑。

    同時,階必須要滿足一級一級的要求,如果是平滑的傾斜起伏,那不是“階”,而是“坡”。

    所以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里面補充道:“因之凡以漸而升,皆曰階”。

    這強調的就是“漸而升”,即一級一級地升。

    “臺”加上“階”,臺階的本意也就很好理解了:那是為了上高臺而設置的一級一級逐漸升高的建筑。

    二、臺階的引申

    臺階如果只有本意,那也不必糾結,但是在漢語中還有一種引申義,這臺階的意思一引申,可就學問大了。

    早在漢代劉熙《釋名》中就有一句話:“臺者,持也,言筑土高堅,能自勝持也。”

    也就是說,臺是高峻而堅固的,可以保持其形不倒。這就讓“臺”有了象征意義,即高高在上。

    《山海經》中出現的“軒轅臺”“帝堯臺”“帝舜臺”,以及后來夏代的“鈞臺”、商代的“鹿臺”、周代的“靈臺”、春秋時吳國的“姑蘇臺”、戰國時楚國的“蘭臺”、漢代的“柏梁臺”,都是帝王所建。

    因此有學者推斷“臺”這種建筑形制,一開始就與帝王有關。

    到了南朝時,最核心的紫禁城也叫“臺城”,梁武帝就被侯景困死在了臺城。

    東漢以后,“臺”又被引申為古代的官署名,比如“尚書臺”“御史臺”等等。

    而后來“臺”又再次引申成為了官職的名稱,例如總督稱“制臺”、巡撫稱“撫臺”、布政使稱“藩臺”、按察使“臬臺”稱等等。

    一個“臺”字的引申,涉及到帝王、官署、官職,其學問一下子就大了起來。

    “階”,亦從其一級一級逐漸升高的本意,引申為用來區分高低的等級品第,比如說官階、軍階等等。

    “階”的同義詞“陛”,大家可能更加熟悉了。

    古時候稱帝王為“陛下”,例如《史記·秦始皇紀》中有“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p>

    “陛下”的來歷,在漢代著名的學者蔡邕(三國時期蔡文姬的父親)就有很好的解釋。

    在他撰寫的關于皇室等級規定的一本書《獨斷》里說道:“天子必有近臣,執兵立於陛側,以戒不虞。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p>

    翻譯過來就是,皇帝站在高處,有近臣拿著兵器站在臺階下,以防不測。

    群臣對天子說話的時候,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先喊站在臺階下的近臣,以此來表達身份尊卑的懸殊。

    久而久之,口稱“陛下”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在向皇帝稟告前都喊一句“陛下”,所以“陛下”一詞就成為了皇帝的專屬稱謂。

    與此類似的,還有“殿下”“閣下”等稱呼。

    可見不論是“臺”還是“階”,一旦引申出來意義都大有來頭。

    當“臺階”兩個字放在一起,代表的就是一個級別、一種身份。

    比如人們經常祝愿親友可以“再上一個臺階”,那就是希望對方可以再進一步、再升一個等級的意思。

    三、臺階的規制

    臺階,既是登堂入室的必經之路,又象征著等級品第。

    臺階既然這么不簡單,那自然就要格外講究,比如臺階的寬度、臺階的高度、臺階上的雕飾等等,但最重要的就是臺階的級數。

    古時候無論是筑高臺、修宮殿,甚至是老百姓房蓋子,都非常講究風水和寓意。

    在《易經》當中,有“陽卦奇,陰卦偶”的規定,也就是說奇數為陽數,偶數為陰數。

    陽代表了陽光、光明、生命等含義,陰代表了柔和、壓抑、死亡等含義。

    就臺階來說,人們都有趨吉避兇的心理,當然都喜歡用陽數,包括1、3、5、7、9等等,而且數字越大,等級越高。

    比如說北京故宮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擁有最高規格的臺階,上層臺階數都是9級,這個數字就象征著帝王是九五至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民間用9級臺階那就比較忌諱了。尤其是一些重臣,如果修房子用了9層臺階,那說不定就會引起皇帝的猜忌。

    所以民間修臺階就有自己的說法,比如:一層臺階象征“一步登天”,三層臺階象征“三陽開泰”,五層臺階象征“五福臨門”,而七層臺階就象征“平步青云”,寓意富貴暢達,堪比最高人臣的地位。

    可以再擴展一下,其實不僅僅是臺階,很多關于我國的古建筑的元素,都非常喜歡用陽數。

    如果留意我國古代的大殿,間數多是單數。

    例如最高規制的故宮太和殿是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中和殿面闊和進深都是五間;保和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這些毫無例外都是陽數。

    留意我國古代的寶塔的層級,絕大多數的塔是五層、七層、九層,有句話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也是陽數。

    現在還保留的古橋的橋孔,基本上也都是單孔、三孔、五孔,例如橫跨盧溝河的盧溝橋有十一個孔,頤和園最著名的拱橋就被稱為“十七孔橋”,也都是陽數,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四、臺階的發展

    既然是老祖宗傳下的,那有沒有哪里就不符合呢?

    宋代的李誡在《營造法式》中關于“踏道”,也就是臺階的這一節寫道:“如階高四尺五寸至五尺者,三層;高六尺至八尺者,五層或六層。”

    這就是說,他允許因地制宜出現偶數臺階,但是從宋代至今,敢不遵守傳統的工匠少之又少。

    拿現在的話說,不管設計師和工匠如何引經據典,業主不喜歡、不滿意,讓設計方修改圖紙,讓施工方拆了重來,這風險誰敢冒?

    到了今天,《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是國家標準,關于臺階的描述有:“室內臺階踏步數不應少于2級,當高差不足2級時,應按坡道設置”,也允許了偶數臺階的存在。但是重視風水、尊重傳統習慣的設計師還是將臺階的級數設置為單數。

    不過,經過現代科學的研究,樓梯為單數也有人體工學的道理。

    如果一個人上臺階是用的主要承力腿(大部分人是右腿),那最后一級臺階收尾的時候,也用主要承力腿就顯得更為舒服。

    結語:

    我國古建筑不僅在大環境中看重陰陽風水,講究天人合一,就連具體的亭臺樓閣、門窗柱礎,都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這臺階的級數看似細節,卻蘊藏了《易經》中“八卦”的含義。

    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制”,是現代電子計算機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

    當他發明了“二進制”之后,就寫信給遠在中國的傳教士白晉,并隨信寄去了二進制數表。

    白晉回信認為這與中國《周易》的“八卦”有聯系,并寄去了宋代邵雍所制的“八卦圖”。

    收到信后萊布尼茨發現中國古老《易經》中的陰與陽可以解釋為二進制計數的0與1,他為此感到很高興:“幾千年不能很好解釋的奧秘由我理解了,應該讓我加入中國國籍!”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我們一方面要繼承傳統,另一方面也要發揚文化。

    可惜我們的先人發明了“八卦”,卻用在了建筑的象征意義上,如果我國古代數學家在上臺階的時候悟出了二進制的奧秘,那我們國家的現代科學發展一定會更強大。

    作者:龍蝦霞客

    參考書目:

    (漢)許慎撰《說文解字》

    (漢)劉熙《釋名》

    (漢)蔡邕《獨斷》

    (宋)李誡撰《營造法式》

    上一篇: 店鋪如何選,風水如何看
    下一篇: 建筑中的臺階有什么講究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