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高右低,東廚西衛!這款圖紙“挑不出毛病”,建議收藏
169 2025-08-11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Channing
編輯|t
很多古裝劇中,我們都能看到大臣們上朝的場面,一個個健步如飛的,跨越著大殿前面的臺階,生怕耽誤了工作。這要是遲到了,不被皇帝PUA就怪了。
當年看到這個場景就有所疑問,明明知道這些臺階走起來還是很麻煩的,為什么要修建這些臺階?就算是開會的大殿,稍微意思意思就行了,有必要建得這么高嘛?
宮廷里規矩多我們是知道的,特別是清朝,各種規矩皇帝自己都不一定記得住。不過在建筑方面,古人確實有著非常獨到的理解,對于臺階,他們的在設計上也是有詳細考究的,不論是數量還是材質,是不能亂用的,這還和中國的風水學有一定的關系。
(臺階)
為什么上個朝要爬這么多層階梯,其實道理很簡單,畢竟是要去見皇帝,作為全國地位最高的人,工作地點設有這么多階梯,彰顯權貴,也是很正常的。
在古代建筑中,除非是地勢方面導致的問題,大部分建筑的階梯數量,特別是官家建筑的階梯數量,都是有明確要求的。像故宮的三大殿,上層臺階的數量都為九階,就是為了對應皇上九五至尊的身份。
(故宮階梯)
一名官員,也需要根據自己的官職大小,來確定自家門前臺階的數量,只能少,不能多。六品七品官員,門口不能超過二級臺階的,不過大多數都是一級,至于為什么我們后面會說到。如果是五品官員,前面的臺階就不能超過三級。
按照這樣的方式去推算,朝廷最大的官兒,家門口最多八級臺階,但實際上以七級居多。這個臺基的高度,也是有詳細要求的。二尺高度對應三品以上的官員,一尺高度對應四品和以下的官員,以及普通百姓。
總而言之,地位越高,臺階數量越多,臺基可以建造的高度就越高,若是超過了規格,被他人告發了,那很有可能是要出事兒的!
(扁鵲廟景區)
之前說,為什么那些官職不是那么高的官員,明明最高可以造二級臺階,但卻選擇造一級,官職高的明明可以造八級,卻選擇七級。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四個字——生死有別!
古人對陰陽之說,是非常敏感的。這種敏感也體現在了數字方面,在古人眼中,天地分別代表著陽與陰,在道家思想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指的就是天,也就是陽,二指的就是地,也就是陰。
(道家陰陽)
陰陽融合,方誕生萬物。也正因為如此,作為一個活著的人,身上要有陽氣,若是陰氣太重,代表著此人命不久矣或是被邪祟上身。所以在臺階方面,第一時間就要做講究,單數的臺階,也就是陽間正氣的象征。
所以不論是皇上殿門前的臺階,還是普通百姓以及官員們門口的臺階,那都是單數,代表這是活人住的地方。如果說看到門口是雙數階梯的古建筑,那么很有可能,這是一處陰宅。
(古建筑臺階)
陰宅不等同于墳墓,古代很多比較富有的家庭,會在人跡稀少的地方,建設陰宅。陰宅中,是埋有祖先靈柩的。雖然聽上去恐怖,但這些陰宅看上去還是非常氣派的,不光地方大,設施也齊全,甚至還有水銀打造出來的一些假山之類的去進行裝飾。
之所以這些富貴人家會愿意花這么多錢去建設陰宅,就是因為古人相信,死去的祖先若是在死后日子過得舒服,他們便會在陰間保佑后輩,為子孫祈福,這樣一個家族才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人丁才會一直保持興旺。
若這種陰宅的臺階數量為單數,代表的是陽間,祖先可能連陰宅的家門都進不去,就無法過上舒服的日子,從而可能變成游魂野鬼,對“不孝”的子孫們進行詛咒。
(陰宅風水方面的書籍內容)
從材質方面去看,古代普通百姓家的臺階,往往都是用普通的泥土或者木頭做成的,這些材料天然可得,不需要特別費勁就能夠完成加工工作。
若是家中條件比較好的,是可以對普通的石料進行加工,做成石磚,來完成臺階的鋪設。像有錢人家,特別是皇室,就會選擇故宮中所有的漢白玉材料,實際上就是白色大理石。
(漢白玉“御路”)
這種材料放到現在,價格也是有些昂貴的,但在古代,那可以說貴的離譜。雖然材料并不是那么難得,但是古代的開采技術并不乏大,運力也非常有限,加工技術也不發達,能夠用得起漢白玉作為階梯以及家中地面材料的,那必然都是大富大貴的人家。
我國自從漢代開始,就已經有用漢白玉來對皇家宮殿進行裝飾的先例,首先漢白玉本身顏值很高,其次它方便進行雕刻,故宮中,臺階上雕刻出的“御路”非常精美,那也都是漢白玉材料。
(漢白玉欄桿)
漢白玉確實好看,也很氣派,但并不代表它就是最美的,古人對于臺階的美學理解,那是非常深奧的。古代蘇州園林的青石臺階,與周圍的景色交融在一起,達成了一步一景的獨特美感。
南京各處古代建筑景區能夠看到的花崗石臺階,比起漢白玉,少了一分清澈,卻多了一分莊嚴。可能從我們現代的角度去看,古人針對一個臺階,就有這么多規矩,顯得有些沒有必要,但在古代的思想大環境中,這可以說得上是一種精神象征。
普通的臺階,那都是腳下的風景,每一步看上去是那么渺小,但正是一步一步的積累,才有了一直在路上的精彩人生。
(蘇州園林)
雖然如今的現代建筑,有更加合理,更符合人類生存需求的設計,對比古建筑,在結構方面,材質方面也更加堅固可靠,但是我國古代建筑的獨特美感,是整個世界絕無僅有的。我們作為華夏子孫,應該要對此感到重視。
在很多國外團隊創造的游戲場景中,有很多中國風特色的建筑,讓眾多國內外玩家沉浸在中國風場景的游戲體驗中,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怎能不為其感到驕傲呢?
薛文婷, and 周小儒. "淺析故宮臺階的文化內涵." 藝術科技 5(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