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總是避談死亡,而歐洲人卻喜歡住在墓地旁?
136 2025-08-12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一句民間順口溜,很多人從小就爛熟于胸。有賴于三國演義超高的傳頌度,就常有“三國耗盡英雄氣,兩晉盡是鼠輩出”這樣的說法,但真是這樣嗎?
有此論調,一來是三國演義有著超高的知名度,二來是對兩晉天下大亂,漢王朝飽受摧殘的哀嘆。實際上兩晉時期的能人多如牛毛,甚至很多人物較之三國時期的英雄有過之而無不及,魏末晉初的滅吳總設計師羊祜(hù)就是這樣一位頂級戰略家。
羊祜像
羊祜,出自名門泰山羊氏,羊氏一族自打漢末就有數人在朝為官。族內還有一位很出名的女子,就是多年后嫁給傻皇帝司馬衷,一生六次為后五次被廢,又遭匈奴劉曜搶走的絕色美人羊獻容,說起來羊獻容還是羊祜的侄孫女。
羊祜的出身還不止于此,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yōng)是他的親外公,被曹操重金贖回的大才女蔡文姬(蔡邕之女)是他的親姨媽。
傳聞兒時的羊祜曾在河邊巧遇一老者,老者觀其相貌言行斷定羊祜必成大才。還有更神奇的故事,說一懂風水之人看出羊氏之門必出帝王,羊祜聽說后直接把自家祖墳給刨了。羊祜長大后才華橫溢,風度翩翩儀表堂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帥哥,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羊祜,羊祜與曹魏核心圈子結了親。
夏侯淵畫像
顯赫出身再有才華樣貌加持,羊祜想不問世事都難。但朝廷數次征辟都被他拒絕,一個很重的原因:此時正處在曹魏末期,曹氏與司馬氏的爭奪愈演愈烈,羊祜與曹氏有親,他姐姐羊徽瑜嫁給了司馬懿長子司馬師。一面是老丈人一家,一面是姐夫一方,不管是出于觀望態勢,還是左右為難,羊祜屬實難以出山。
后面的故事就是司馬懿裝病隱退,趁機發動高平陵之變除掉掌權的大將軍曹爽,奪走曹魏大權。早在這之前,羊祜就已經看出沒什么真本事的曹爽和日薄西山的曹魏不是司馬氏的對手,改朝換代的大勢不可避免。
司馬氏動了真格,羊祜岳父夏侯霸怕受牽連逃亡蜀漢,這一下羊祜就成了叛賊家屬,但羊祜是司馬師的小舅子,再加上名門屬性讓司馬家有拉攏之意,羊祜躲過了這場變故。等到姐夫司馬師眼疾復發病死司馬昭上位執政,羊祜再被征辟入朝為官,又在司馬昭死后成為司馬炎親信。
司馬師畫像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晉,羊祜備受重用。相較于爺爺司馬懿、老爸司馬昭、伯父司馬師,司馬炎的功績威望不值一提,所以他一上任就想整點拿得出手的政績立威,此時尚存的東吳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269年司馬炎全面籌劃滅吳,以功臣衛瓘(guàn)、叔父司馬伷(zhòu)鎮守前線,調任羊祜至必爭之地荊州坐鎮,提拔其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羊祜到達荊州發覺這里軍民不安,他就著手安撫百姓屯田積糧,此時江東在暴君孫皓手里,內外離心離德,國力早已不比當年。羊祜招攬東吳人士爭取民心,在江東得到“羊公”的美譽。
很快荊州就成了富庶之地,為伐滅東吳奠定了國力基礎。荊州的百姓感念羊祜之恩,甚至自發避羊祜的名諱,把屋子的戶都改叫為門,司馬炎也是放心的將東南軍政交于羊祜。羊祜還推舉頗有爭議的王濬,訓練水師督造戰船。
王濬
說羊祜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東吳大都督陸遜之子陸抗。陸抗可以說是江東最后的良將,他與羊祜有一段經典的羊陸之交典故。羊祜在荊州籌備伐吳,陸抗與之對峙,陸抗多次上書吳主孫皓不要迷信長江天險那一套,也曾在西陵之戰中以少勝多戰勝西晉使得羊祜被貶。
羊祜與陸抗兩位君子前線對峙,基于自己國家情況達成了一些默契,如不偷襲、不影響百姓、商定進攻時間、送回俘虜、無故不侵犯邊境等,陸抗稱贊羊祜的品行說諸葛亮也不過如此。陸抗生病羊祜送藥,陸抗手下都勸阻,陸抗說羊祜絕不會以毒藥害人,爽快的將藥物一飲而下。
羊陸二人常因如此,被雙方一些叵測之人誣陷通敵。274年,東吳最后的擎天柱陸抗,在向孫皓上書陳述讓其施行仁政守好西陵后病死。
陸抗
經過多年籌備,羊祜認定滅吳時機已到,就給司馬炎寫信請求大舉伐吳,為司馬氏篡位立下大功的弒主之臣賈充等人極力反對,一次陳請作罷。之后西北邊陲的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反抗西晉暴政統治連敗晉軍,羊祜趁機奏請伐吳以震懾叛亂,結果再度石沉大海,羊祜大為遺憾的說出了那句后來演化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俗語。
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哉!”
278年,58歲的羊祜帶病入朝,加上親姐羊徽瑜病逝,羊祜悲痛欲絕病情加重。羊祜抱病朝見司馬炎,司馬炎愛惜羊祜讓他乘車入殿不必行跪拜之禮,這一次羊祜終于得以向司馬炎面陳伐吳之策。
司馬炎
等到羊祜病情持續加重難以上朝,司馬炎派中書令張華上門請教伐吳策略,羊祜說孫皓暴政至極,滅吳可不戰而勝。此時不取,如東吳另立明君,到那時晉廷縱有雄師百萬,長江天險斷難逾越。我主一舉統一宇內,再清正賢明用心治理天下,定可堪比堯舜。
司馬炎聽后很后悔之前沒聽羊祜建議,就準備讓羊祜帶病統帥討吳之師,羊祜表達自己不在乎功名,推舉杜預代替自己位置。不久后羊祜帶著他那伐吳未竟的遺憾病逝,司馬炎親著喪服哭泣不止,荊州百姓更是罷市痛哭,哭聲連綿數里,并為其樹碑立廟,甚至連東吳的將士都潸然淚下,司馬炎追贈羊祜為太傅。
一年后,司馬炎依羊祜水陸并進六路伐吳遺策,發兵二十萬直搗江東蕩平吳地,被羊祜舉薦的杜預、王濬在此戰中大放異彩。王濬督舟師率先攻入建業俘虜孫皓,儒將杜預更是在后世入列文武二廟,羊祜的識人之能可見一斑。
滅吳消息傳來舉國沸騰,文武相聚慶賀,司馬炎端著酒杯大哭,說這都是羊太傅的功勞,只可惜他看不到了,群臣紛紛落淚。隨后司馬炎派人告慰羊祜廟表彰其功,對其家人大加封賞,五百年后羊祜成功入列武廟。
羊祜身上的典故很多,今天的湖北襄陽,依舊樹立著百姓為紀念他的墮淚碑。千百年來,無論是同時期還是后世,對識人善用不逐名利、愛惜軍士心系黎民,為西晉迅速完成統一打下堅實基礎的羊祜,都有著超高的贊譽。可以說羊祜真正做到了無愧于天子,澤被于百姓。
漢池西險,吳江左回。羊公恩信,百萬歸來——《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