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最奇特兩個小區,烏市人,跑河對岸的昌吉去居住,為何?
98 2025-08-15
所謂陰河,通常是指由地下水匯集而成的地下河流,也叫暗河、伏河。
通常情況下,陰河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有源頭陰河,另一種是無源頭陰河。
在我國云貴高原,巖灰層發育區經常能看到陰河,有的陰河在陸地上延綿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然后流入地下;而在北方地區,可以看到大量溶洞,這些溶洞內的河流也是陰河,這些都屬于有源頭的陰河。
實際上,大多數的地下河,都屬于“有出口無入口”,也就是無源頭陰河,那么它們是如何憑空產生的呢?
其實,這些無源頭陰河,主要是來自地面,當地表河流和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滲入地下,因為土壤有足夠間隙,水可以毫無阻力往下走。
但是,一旦遇到了巖石,巖石的致密性好,阻擋了水繼續往下流動,于是,滲透下來的地表水在巖石表面沉積。
隨著聚集的水越來越多,巖石承受壓力也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巖石終承受不住這種壓力,那巖石表面就會出現裂縫,于是,地下水池就慢慢裂開。
當水流持續增強,越來越多的巖石受磨損,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慢慢形成了長長的隧道,從而形成了地下河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陰河。
既然陰河的水是來自地表的,那陰河也就有自己獨特生態。
因為地下水長期處于一個低氧狀態,因此,地下河流里的水,氧含量非常有限,所以,大多數地下水或陰河中,很難看到魚類等生物的影子。
不過,有些有源陰河就不同,它的水源是從地表河流流入,水中有足夠的氧含量和大量無機鹽,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合適的環境,也就有了魚類。
2008年,家住重慶市巫溪縣農民李常權,計劃在家里挖一口井,解決家庭飲用水問題。請來工人幫忙后,水井很快就打通了。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這口井還給他帶來了一項生財之道,井里打出了活蹦亂跳的魚兒。
于是他心生一計,把全家人都叫過來,在自家“掘地三尺”,挖出了一條15米深的通道,開辟了一個純天然家庭魚池。
很快,屋里游魚的消息不脛而走,游客迅速蜂擁而至。
不過慢慢的,對于屋里游魚,開始有不一樣的聲音,有人指責李老漢從外面買魚放到家里魚池,但后來漁政部門來實地考察后,確認了屋里流出的魚是野生魚,而且這些魚均來自暗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陰河。
在農村,老人常說“山有山脈,水有水路”,挖水井是有技巧的,一旦挖到陰河水是抽不干的。
前面提到,地表水經過巖石縫隙滲入地下,巖石在水的侵蝕、風化后,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水路管道系統,也就是陰河系統。
早期,農村用水量相對較少,如果家里的井打到陰河上,一般陰河水足夠豐富,再加上整個陰河系統的井水,互相補給,家用肯定抽不干。
而且,如果你運氣比較好,你家的水井,正好打到陰河上,而且還處于地勢比較低的地方,那你家的井水可能會如同泉水般,自己就噴涌出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陰河水抽不完是有前提的,農村自家生活用水量小,而且農村人口密度又不大。
而事實是,地下陰河的水來自于地上,如果地面降水量減少,往地下滲透水相應也會減少,隨著人口密度加大,用水量也會持續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將水井打到陰河上,井水一樣會被抽干的。
目前,人類發電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為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和核電。
相比較之下,水力發電是一種廉價又無污染的發電方式,常見的水力發電站主要在陸地表面,這是因為水電站需要足夠高度差來產生位能。
按照這個邏輯,那一般陰河是不能建設發電站的。
不過也有例外,在我國湖南,就有一個陰河水力發電站,這個發電站建在地下300米的地方,也是利用了陰河河水的位能發電,年均發電量達700萬千瓦。
說到陰河發電站的來歷,還有點傳奇色彩,當年,在建設水電站前,水電站旁邊的小村莊缺水,為解決村莊飲水的問題,當地人向地下打井取水,意外發現了這條陰河,于是當地人籌錢建了現在的水電站,同時解決了吃水和用電問題。
而要進入這個發電站,需要乘坐一個礦車改裝的小電車,電車高度僅有1米,長度1.2米,人只能蜷縮著,才能進入發電站。
由于陰河發電站位置比較深,而入口又十分狹小,因此,整個發電站工作環境非常差。
我們知道,地球上超過90%的可用淡水資源,都來自地下水,而地下水目前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害。
人類生活生產活動,不可避免地會將有毒廢水、廢物等遺留在地表土壤,大下雨天來臨時,雨水經過土壤,滲入地下水,同時也會帶走地表很多污染物,而地下水移動非常緩慢,有的每天僅移動幾米,因此被污染區域幾年也很難消除。
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專家在國際地下水論壇的發言中提到,全國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嚴重。據新華網報道,有關部門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數據顯示,約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輕度污染,基本清潔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陰河占據了人類淡水的90%以上,同時由于埋藏在地下,這些看不見的河流,最容易被人們所輕視,保證飲用水安全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