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不建議選這“4種圖案”,不是窮講究,全是老一輩總結的經驗
169 2025-08-27
房屋一直以來都是普通百姓家為之奮斗一生的目標。為了實現這樣宏偉的目標,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都默默地付出畢生的精力。中國人對于建造房屋可謂是情有獨鐘。也一直影響著世界觀。即便是現如今的你,我,他都沒有跳出規則之外。建造房屋,古人一般都是慎之又慎,無論從選址,還是結構布局,一般會請一些風水大師給出某策劃一番。只有如此,才能心安理得的去建造房屋。關于建造房屋,古代有這樣一句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那么,這句俗語是封建迷信的遺毒,還是古人經驗智慧的總結?
屋內添瓦,財走人敗。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俗語,意思就是:房屋里面如果添瓦的話,就會財運溜走,人也衰敗凋零。是不是有點兒危言聳聽?小小瓦片,何德何能?能有如此作用?既影響財運,還能導致人不旺?
瓦片,黏土燒制而成。嚴格意義上來說,瓦片是“陶”。大家經常說“陶瓷”,其實陶和瓷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陶和瓷所用的原材料,燒制溫度,質地有明顯的區別。
陶用黏土為主要原料,燒制溫度在800到1000度左右,質地松散,肉眼明顯可觀察到顆粒狀。如老式的花盆,水缸,瓦片等等。敲擊陶制品,聲音沉悶。
而瓷則不同,原材料要更講究,要高嶺土,燒制溫度在1300到1400度,質地緊密,更加結實耐用。敲擊瓷器,聲音清脆悅耳。
瓦片可以看做是低端產品,瓷器為高級產品。由于瓦片對各道程序要求不是太嚴格,也就決定了其性能。
弄明白了瓦片,接著說“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什么情況下才會出現“瓦片”出現在屋內?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原有建筑物之上,加蓋一層,那么,第一層的瓦片就出現在第二層的房屋室內。瓦片的制作工藝決定了其性能,承重能力并不強,你讓它在屋頂遮風擋雨還可以,你如果讓它去承受較大重量,明顯是不現實的一種情況。
古代房屋的結構一般都是木制檁條,覆上椽子,再把瓦片鋪好。由于瓦片的承重能力并不強,如果強行加蓋二層,人在瓦片上行走,或者勞動,娛樂。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坍塌,導致人員傷亡。也許有人會說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飛檐走壁的情況,為什么就沒事?影視劇的飛檐走壁,有夸張的成分,目的是為了突出主人公的武藝高強。而現實生活中,尤其古代百姓家,根本沒有那么大財力購買高質量的琉璃瓦,所以,普通百姓家用的都是普通瓦片。用瓦片做第二層房屋的地面,是非常不可取的。輕則人員傷亡,重則整個家庭會因此就此消失。強行在原有建筑物之上加蓋二層,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說成“財走人敗”一點都不為過。
其實,“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古人勞動經驗的總結,只是以瓦片來告誡后人子孫,在建筑設計不合理的情況下,千萬不可以突發奇想,感覺自己是多么的英明。任何建筑材料的使用都是有一定承重限制的,千萬不能為節約開支而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