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心理學:你和父母的關系,決定了你會愛上誰,又會被誰吸引

    147小編 115 2025-09-06

    根據教育心理學上的研究,嬰兒在出生兩年后可以獲得性別的認同,認識自己性別的同時,也知道他人的性別。兩歲半時獲得性別角色標準,擁有性別偏愛,在4-5歲時懂得性別穩定性,明白自己的性別不會隨著時間改變,6歲懂得性別恒常性,自己的性別不會因為發飾、服裝的變化而變化。

    這些內化觀念,都是學齡前兒童在家庭、同伴、社會文化等影響下習得的性別知識,而這些性別知識只是人生的一個開始。在漫長的學齡期至青年期乃至成年早期,個體會吸收接納不同來源的不同影響,最終在大腦中整合,選出一位“恰當”的伴侶走進婚姻的殿堂。

    那么,這位不知道會出現在未來哪個時刻的伴侶,在兩人相遇之前,真的沒有一絲跡象可循嗎?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擇偶時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父母之間的關系決定的。

    1.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論:我喜歡的,其實是我的父母

    在古希臘劇作家索??死账沟纳裨捁适轮校幸欢巍抖淼移炙雇酢返墓适?,俄狄浦斯王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父娶母,最終因果循環被驅逐出忒拜,當然重要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由此命名的一種心理情結,即“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戀母情結。與戀母情結相對的是戀父情結,戀父情結又稱為厄勒克特拉情結。

    弗洛伊德在其1905年的《性學三論》和1916年的《精神分析引論》兩部著作中,提出了對后世影響極大的心理發展理論。其將力比多作為對人影響最大的一個關鍵闡釋點,進行心理發展的問題解釋,前后共分為五個時期,每個時期力比多聚焦的區域不同,戀父與戀母情結均出現在性器期。

    在性器期(3~6歲),兒童開始出現對異性父母的渴望,想獨占異性父母的寵愛,同時由于同性別父母的存在,內心產生恐懼害怕,開始以同性別父母自居,模仿行為及品行,以獲得異性父母的喜愛。

    弗洛伊德在1913年的《圖騰與禁忌》一書中認為,男孩早期的追求對象是自己的母親,而女孩早期則以父親為標榜,認為父親對自己擁有占有權。

    弗洛伊德的理論初看大為驚奇,其實說到底的本質,也是在遵從社會心理學上的“相似性原則”,在幼兒期發展出的“戀父”“戀母”情結,在日后的生活中逐步深化,左右個人的擇偶觀念。個體將異性父母的特質泛化到同齡人身上,尋找帶有相似特質的人作為自己的戀愛對象,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婆媳三代

    2.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父母的關系是子女擇偶的直接影響因素

    最近的家庭倫理劇《小敏家》收獲了一波收視熱潮,讓人再次感嘆,還是家長里短的劇情更吸引國人,誰家也離不開吃飯喝水,聊聊鄰里八卦,說說子女就業嫁娶,而一說到嫁娶,肯定離不開七大姑八大婆的慰問,順便收獲誰家新婚再婚,誰家二胎三胎的消息。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都生活在社會中,人是社會化的動物,離不開周圍環境的影響。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將個體周圍的環境,視為一層包一層的結構體系,個體受一層包一層環境的影響。在布朗芬布倫納的觀點中,微觀系統是直接與個體相聯系的系統,家庭、幼兒園、學校等場所都屬于微觀系統,對個體的影響最直接。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僅是生理意義上的發展,更是心理上的發展,我們經常以“不要在孩子面前……”造句,體現出來的就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不難以想象,一家三口,假設父親要強,并且帶領家庭向不錯的方向發展,產生的正向影響也得到了母親的認同,那么,女孩在日后的擇偶傾向中,就會偏向另一半的同種特質;如果父親要強產生了負面影響,并且長此以往對家庭造成負擔,那么女孩日后的選擇就會剔除該種特質,選擇互補的特質人群。

    在幼兒時期,原生家庭的影響最為重要,并且貫穿成長始終,日后即使在外層系統中遭受到與家庭觀念有沖突的行為,個體也可以憑借早期的經驗,作出理性的分析與判斷。

    說完微觀系統,再談談外層系統,外層系統是個體沒有直接參與其中的系統,卻對個體產生了影響,比如鄰里社區、父母職業單位等。

    外層系統對個體擇偶的影響主要在青年(18-40歲)早期開始顯現,個體步入大學或者直接參加工作,雖然豐富的社會環境帶來了強大的刺激,同齡人的想法、初顯的社會壓力、社會事件都會加固或消弭家庭已形成的擇偶觀念,但是相較于早年的家人陪伴時期,除非有非常劇烈的刺激事件發生,否則已經形成的觀念是很難發生巨大改變的。

    3.斯滕伯格愛情三元理論:父母的婚姻是子女無意識效仿的對象

    愛情專家斯滕伯格的愛情三元理論認為,愛情有三種要素,一為激情(enthusiasm),二為親密(familiarity),三為承諾(promises),激情指長相、身材、氣質等讓人迷戀、沉淪,想要與之結合的因素;承諾指在冷靜狀態下,對對方和兩者關系所做出的長期或短期的決定、諾言。

    而親密(familiarity),是兩人在相處過程中產生的溫馨情感體驗,比如稱贊對方、關心對方、兩人友好的溝通等等,從英文單詞上看也是來源于家庭,這說明,情侶間的親密狀態最開始的參照目標,就是自己的父母。

    電影《貓鼠游戲》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不少成年的男生在戀愛時,幾乎不懂如何向女孩表白,不懂怎么跟女孩道歉、安撫,更不知如何處理兩人之間的矛盾,這不是因為男生天生不懂親密關系,更大可能是因為父母在婚姻中,并沒有表現出正確的夫妻相處模式,孩子也就找不到正確的榜樣來學習,大腦一片空白。

    同樣,不少成年女生也在愛情中暴露出了各種問題,比如敏感多疑、缺乏對異性的信任,遇到爭吵就歇斯底里,控制欲極強等等,這極有可能是因為原生家庭中的父親并沒有給到妻子和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或是有外遇、情緒暴躁,或是賺錢能力較低,無法養家糊口等等,以至于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常年處在水深火熱中。

    同上

    ?在個體一生的發展過程中,幼年期是個體最接近父母的時期,我們常說榜樣的示范作用,在缺乏社會刺激的條件下,兒童會將每天見到的父母作為榜樣進行學習。

    好在除了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外,個體的擇偶觀在長大走出家庭、進入社會后,還有機會在人際社交、社會見聞、公眾媒體的刺激下,進行二次修正,反復思索,剔除負向,加入正向,直至遇到近似匹配的那個TA。

    這也正是成長的意義。

    上一篇: 心理學家:來報恩的孩子,身上會有三個顯著特征
    下一篇: 郝蕾《春潮》和母親“相愛相殺”?“三元關系”真相扎心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