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上墳傳統:“上墳不帶 5 果,家中不惹災禍”,是哪些水果呢?
105 2025-09-12
東奧山莊建于民國八年,是張謇在五山所建別墅里規制最高的一處,可惜毀于抗戰期間。
南通博物苑的趙鵬先生從苑藏舊照片中,指認出軍山東奧山莊的遠景圖(圖一);可以與另一張能看到山巔的氣象臺遠景照參比著看(圖二)。通州舊跡,因得循追。
圖一
圖二
關于這組建筑的設計,張謇曾親自操刀,其日記的馀頁就留有記錄。(圖三)
圖三
南通建筑設計院的工程師陳列利先生根據張謇的記錄及僅存的幾張照片畫成了圖(以下線描組圖)。陳工說,張謇所記內容與照片所見也有不能對應之處;以照片的外圍墻看,現在的建筑只能占整個山莊的一部分,應該另外還有建筑。
細繹其由,原來張謇所記者,只是別墅的住宅部分,另外還有一重要的部分卻沒有記,那部分就是家廟,即張氏他們這一支的家祠。此家廟原在海門常樂家中,東奧山莊建成后則移入,故此后的祭祀都改于此。當光緒二十二年張謇在海門家廟時,其建筑就明確依據了《大清會典》的規定,所以東奧之家廟建筑,其實是海門家廟的翻版。這個家廟的位置與住宅相并列,居于其北,而最后要主要的饗堂應該與住宅的主樓(綺錦樓)相平齊。至于家廟前部的空地,應是一座小花園,苑藏正好有一張東奧山莊的內景照片(圖四),以往不能明白其方位,現在看來,正是此處。真是一通全通,得來全不費功夫。
職業建筑設計師與文獻專家聯袂下功夫,建筑雖已消亡,賴以起死回生;華夏文明千生萬劫,賴以不致墮落。
附錄1:張謇日記東奧山莊相關錄文:
《軍山東東麓草堂之設計》(后改東奧山莊):
山之兩護嶺居午寅方,屋之向宜坐戌向辰,當氣象臺之下。
山之凹壁至兩護嶺腳,平線距離三十六丈。
設計屋距凹壁十丈,自后算起。
進深:后天井三步一丈三尺五寸,加墻腳一尺五寸,計一丈五尺。
正屋,樓三間:深七架,中五架四尺,前后各五尺,加墻腳、階沿四尺,計三丈。
天井七步:計三丈一尺五寸。
中進,食堂、書房三間:深九架,每架三尺五寸,加前后階四尺,計三丈二尺。
天井,中七步,東西九步:計四丈五寸。
前進,客廳三間,凸形:深七架,每架四尺,架中突一間九尺,加后階二尺,計三丈五尺。
共深十八丈四尺。
橫寬:中一丈七尺,廿三奯[huò];左右一丈四尺,十九奯;兩邊八尺(正屋梯間,前中落廈),十一奯。加墻腳東西共四尺,計六丈五尺。
左右天井一丈三尺五寸,計二丈七尺,兩廂深七架,每架三尺五寸,加墻腳、前階四尺,二丈五尺。兩邊計五丈。
共寬十四丈二尺。
附錄2:海門家廟的建筑格局及尺寸,《張氏常樂支譜》有記,為錄于下:饗堂三間,依營造尺,中廣一丈六尺,左右廣均一丈三尺六寸,檐高九尺六寸。東西廡各一間,廣均一丈三尺九寸,深均一丈八尺,檐高均九尺六寸。中門三間,中廣一丈六尺一寸,左右廣均一丈三[寸/尺]六寸,深均四尺,檐高九尺六寸,階均三級。外門一門,廣一丈三尺九分,深八尺,檐高九尺六寸,附二級??澮灾茉瑬|南四丈四尺二寸五分,西南四丈五尺四寸五分,西北四丈七尺七寸,東北四丈八尺五寸五分。
作者:黎數
編輯:任思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