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風水大師直言:橫梁壓頂十年頭痛?木克土格局暗擋家人福運!

    147小編 98 2025-08-02

    江南富庶之地,青州城里有戶沈姓人家,祖業豐厚,人丁卻不甚興旺。當家的沈硯,十年前耗盡心血建起一座氣派新宅,雕梁畫棟,庭院深深,引來無數艷羨目光。

    然而,這偌大的宅院,卻未能給沈家帶來期許中的安寧。自打搬入新宅,怪事便如影隨形。先是沈硯自己,不知何時起,總覺額角沉悶,似有重物壓頂,請遍名醫,湯藥不斷,那頭痛之癥卻如跗骨之蛆,揮之不去。更蹊蹺的是,宅中女眷,無論夫人小姐,亦或是幾位姨娘,竟也陸陸續續染上相似的頭痛頑疾。

    十年光陰,沈家籠罩在這無名病痛的陰影之下,揮金如土,遍尋良方,卻始終不得其解。那份富麗堂皇之下的隱痛,成了青州城一處無人點破的暗傷。日子久了,連府中的下人走動時都下意識地垂首斂目,仿佛頭頂真懸著什么看不見的沉重之物。

    沈硯擱下手中那碗深褐色的藥汁,濃重的苦味在舌尖彌漫開來,卻絲毫壓不下額角深處那熟悉的、鉆心的悶痛。窗外是精心打理的后花園,奇石玲瓏,流水淙淙,可這如畫景致落在他眼中,只余下一片灰蒙蒙的沉重。

    “老爺,顧先生到了?!惫芗疑蛑业穆曇粼陂T外響起,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盼。

    “快請!”沈硯猛地站起,動作太快,眼前又是一陣發黑眩暈。這位顧清明先生,是他最后的指望了。傳聞此人并非尋常的風水術士,不喜玄虛之談,卻精于營造之理,常能于細微處窺見常人忽略的癥結。

    顧清明步入廳堂時,帶來一股清冽的秋日氣息。他約莫四十余歲,一身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面容清癯,眼神沉靜溫和,并無半分江湖術士的浮夸之氣。他目光在廳堂內緩緩掃過,掠過那些名貴的紫檀家具,最終卻落在了幾根粗大低垂的橫梁上。

    “沈老爺,”顧清明微微頷首,聲音平和,“貴府氣派非凡,營造頗見匠心。只是……”他稍稍停頓,目光再次掃過那些橫梁,“恕顧某直言,這廳堂之上的梁木,是否過于粗重且……位置略低了?”

    沈硯揉著額角,苦笑道:“顧先生好眼力。當初營造時,只想著要氣派穩固,選了最好的楠木大料。至于高低……倒未曾深究。先生莫非覺得,這與我家這……這頭痛之癥有關聯?”

    顧清明并未直接回答,他緩步踱到一根最粗大的橫梁下方,微微仰頭,又垂目看了看腳下鋪設的、打磨得光滑如鏡的金磚地面?!皻馀膳c舒適,有時未必兼得。人常居于某處,周遭形制無形中便是一種‘勢’,或承托,或傾壓,日久天長,心神體魄自然有所感應。這梁木粗壯低垂,人在其下,頭頂空間逼仄,若再輔以某些……特定的環境,便易形成無形壓力,使人常有頭重之感。”

    沈硯聽得心頭一緊,忙道:“請先生明示!”

    “不急,”顧清明擺擺手,“煩請老爺帶顧某在宅中各處走走,尤其夫人、小姐們常居之所,以及……這梁木延伸所及之處。”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雕花的隔扇,望向宅院更深處。

    沈硯不敢怠慢,引著顧清明一路向內宅走去。沿途所經的幾處重要房間,無論是夫人起居的正房,還是幾位小姐的繡樓,乃至老夫人禮佛的小佛堂,顧清明的目光總是不由自主地被那些貫穿屋宇的橫梁所吸引。這些梁木,無一例外地顯得格外粗壯,且位置似乎都比尋常人家的低矮幾分,沉甸甸地壓在頭頂空間之上。

    行至西側一處幽靜小院,是沈硯一位體弱姨娘的住所。甫一踏入院門,一股潮濕陰冷的氣息便撲面而來,與宅中其他地方的軒敞明亮截然不同。院角幾株高大的槐樹,枝葉濃密,幾乎遮住了小半邊天光,使得這小院即使在白日里也顯得有些晦暗。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根粗大的橫梁,正正地壓在姨娘臥房的門楣之上,顯得格外突兀沉重。

    顧清明駐足院中,眉頭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抬頭望了望那遮天蔽日的槐樹樹冠,又低頭看了看腳下略顯松軟、顏色也更深沉的土地,最后目光落在那根低垂的橫梁上。他蹲下身,用手指捻了捻地面潮濕的泥土,又湊近那支撐梁木的巨大立柱底部,仔細地、近乎一寸寸地審視著柱身與地面相接處的木質紋理。

    沈硯看著顧清明的動作,心頭疑云更重。他見顧清明在那根柱子下端一處不甚起眼的地方,指尖輕輕拂過,捻起一點極其細微的、幾乎難以察覺的深色粉末狀東西,放在鼻端下聞了聞。

    “先生,可是發現了什么?”沈硯忍不住問道,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顧清明直起身,指尖捻動,將那點粉末輕輕彈開,眉頭鎖得更緊了些?!吧蚶蠣斦埧?,”他指向那根巨大的立柱根部,“此柱為承重之要,所用乃是上好杉木,本該堅固耐久。然此處……”他指尖點了點剛才拂過的地方,那里木質顏色明顯更深,紋理也顯得有些疏松,“似有受潮腐朽之兆,且……隱隱散發霉變之氣。”

    他又指了指頭頂那根粗大的橫梁,以及旁邊支撐它的其他梁木結構:“這些梁枋,材質亦屬上乘硬木。但此院地勢低洼,樹木蔽日,濕氣郁結難散,經年累月,這些木料深處,怕是……”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措辭,“怕是已然滋生了一些……不好的東西。”

    沈硯順著顧清明的指引仔細看去,果然,在那些粗壯梁木的背光面,尤其是與立柱榫卯交接的縫隙深處,隱隱能看到一些極淡的、如同蛛網般的灰黑色痕跡,若不細看,極易被忽略。他湊近其中一處,一股極其微弱、卻令人極不舒服的潮濕霉味鉆入鼻腔。

    “這……”沈硯臉色變了變,他雖不通營造,但也知道木料受潮霉變絕非好事,“先生是說,這些梁木……內里已經壞了?這與我們的頭痛有關?”

    “木性本固,主生發條達,然若久困于濕濁陰郁之地,其氣必窒塞不暢,反生滯礙?!鳖櫱迕鞯哪抗鈷哌^院中那幾棵高大的槐樹和腳下明顯比其他地方更濕潤的土地,“此院格局,木氣過盛,遮蔽天光,壓制地氣。地氣屬土,主承載、蘊養。木氣本克土氣,此為天然之理。但此間木氣郁結成障,濕濁浸淫木體,則非但克土,更是污了木性自身,使得整個格局濁氣彌漫,難通難暢。”

    他看向沈硯,語氣沉凝:“沈老爺,府上這連綿不絕的頭痛之癥,依顧某淺見,其根源或許并非虛無縹緲的命理,而正在于這‘木氣過盛,濕濁困木,反克其土’的宅院格局本身。尤其是這些低垂粗大的橫梁,看似穩固,實則因位置不當,更易積聚濕濁陰郁之氣于人身常居之處。人若長年累月居于其下,呼吸吐納之間,豈能不受其害?”

    沈硯聽得心驚肉跳,額角的疼痛似乎也隨著顧清明的話語而加劇了幾分。他環顧這陰濕的小院,又想起夫人房中同樣低垂的梁木,一股寒意從脊背升起:“先生所言,句句如重錘敲在沈某心上!這‘木克土’……竟是這樣一種實實在在的困頓之局?那……那這該如何是好?難道要拆了這偌大的宅子不成?”

    顧清明看著沈硯焦急而痛苦的神色,正欲開口進一步解釋這“濁氣”與病痛之間那更為具體、實在的關聯,以及可能的化解之法。

    突然,一陣急促慌亂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小院的凝重。沈家老夫人房中的貼身大丫鬟云香,臉色煞白,跌跌撞撞地沖了進來,聲音帶著哭腔,尖利而驚恐:“老爺!不好了!老夫人她……她方才在佛堂念經,突然就……就暈過去了!怎么叫都叫不醒!臉色青得嚇人!”

    沈硯只覺得腦袋“嗡”的一聲,眼前發黑,差點站立不穩。老夫人年事已高,本就體弱,這十年來頭痛之癥也從未放過她!顧清明方才那番關于“木克土”、“濁氣侵體”的話言猶在耳,此刻母親驟然暈厥,莫非真是這宅中潛藏多年的無形之物,終于露出了最猙獰的獠牙?那低垂的橫梁,那腐朽的梁木,那看不見的“濁氣”,究竟是何等致命之物,竟能十年如一日地蠶食著沈家上下所有人的健康,如今更要將魔爪伸向年邁的老母?

    沈硯臉色瞬間慘白如紙,身體晃了晃,一把抓住旁邊廊柱才勉強站穩,聲音都變了調:“娘!”他猛地轉頭看向顧清明,眼中是巨大的驚恐和無助,“顧先生!”

    顧清明神色一凜,眼中精光閃過,那份沉靜瞬間被一種緊迫感取代?!翱欤?!佛堂!”他聲音短促有力,不容置疑。

    一行人幾乎是狂奔向老夫人禮佛的院落。佛堂里檀香繚繞,氣氛本該是肅穆寧靜的,此刻卻被一種恐慌籠罩。老夫人歪倒在蒲團旁,雙目緊閉,面如金紙,呼吸微弱而急促,嘴角甚至隱隱有一絲白沫。伺候的丫鬟婆子們圍在一旁,手足無措,嚇得直掉眼淚。

    “都散開些!讓開通風!”顧清明疾步上前,沉聲喝道。他半跪在老夫人身邊,動作迅捷卻不失沉穩。他沒有立刻去掐人中或做其他常見的急救動作,而是迅速環顧佛堂四周。

    這佛堂位置僻靜,窗扉開得不大,光線本就偏暗。最引人注目的,是佛龕正上方,一根比其他地方更為粗壯、位置也顯得格外低矮的烏木橫梁,沉重地壓在空間上方。梁身雕刻著繁復的蓮花紋樣,在幽暗的光線下顯得影影綽綽。

    顧清明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地掃過那根橫梁的表面,尤其是在梁木與墻壁、屋頂交接的陰影縫隙處。他鼻翼微微翕動,似乎在捕捉空氣中一絲難以言喻的異樣氣息。隨即,他果斷指向那根橫梁下方的一個角落,對沈忠厲聲道:“沈管家,速取長梯!還有,找一把小刀或薄刃來!快!”

    沈忠不敢怠慢,立刻帶人飛奔而去。沈硯守在母親身邊,心如刀絞,看著顧清明緊盯著梁木的凝重側臉,顫聲問:“先生,這梁……究竟有何古怪?”

    顧清明沒有回頭,聲音低沉卻清晰地穿透佛堂的壓抑:“若顧某所料不差,這梁木深處,怕是早已被濕氣朽蝕,滋生了極其陰毒污穢之物!老夫人年高體弱,久居此間,濁氣深入肺腑,今日驟然發作,兇險異常!”

    很快,長梯架好。顧清明親自攀上,動作利落。他靠近那根巨大烏木橫梁的背陰面,在一個極其隱蔽、被蓮花浮雕半掩著的榫卯結合處停了下來。他掏出沈忠遞來的薄刃小刀,小心翼翼地刮開梁木表面一層看似完好的深色漆皮。

    隨著漆皮剝落,一股濃烈到刺鼻的、混雜著霉爛與腐朽的惡臭瞬間在佛堂中彌漫開來!下方眾人無不掩鼻皺眉,連意識模糊的老夫人似乎也因這氣味而痛苦地蹙緊了眉頭。

    只見顧清明刮開的梁木深處,赫然呈現出一大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那木質不再是堅固的本色,而是呈現出一種腐敗的、濕漉漉的深褐色,如同被污水浸泡了百年。更可怕的是,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如同蛛網般蔓延的灰黑色、灰綠色霉斑,層層疊疊,有些地方甚至生出了細小的、絨毛狀的菌絲,在幽暗的光線下微微顫動,散發出肉眼幾乎可見的、令人極度不適的粉塵!

    “嘶……”下方有人倒抽一口冷氣。

    顧清明的臉色也極為難看,他用刀尖輕輕挑起一點那腐敗的木屑,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看到了嗎?沈老爺!這絕非尋常朽木!此乃‘陰腐木蠹’,是木料在長久陰暗潮濕、通風極差的環境下,被陰濕穢氣反復侵蝕,滋生出的極毒霉腐之菌!其菌絲深植木髓,其孢子細微如塵,飄散于空氣之中,無色無味,常人難以察覺!”

    他指著下方昏厥的老夫人,痛心疾首:“老夫人,還有府上眾人這經年累月、藥石罔效的頭痛,甚至胸悶、倦怠、莫名煩躁……根源大半在此!人長居于此等梁木之下,日夜呼吸間,這毒霉之塵便悄無聲息地侵入肺腑經絡,淤塞氣血!久而久之,輕則頭痛昏沉,精神萎靡,重則臟腑受損,如同老夫人今日這般,危在旦夕!這,便是那‘木克土’格局最險惡的實質!木被濕濁所困,反生毒瘴,侵蝕承載它的土地(人體)!”

    沈硯看著梁上那觸目驚心的腐敗霉變,再聽著顧清明字字如刀的剖析,只覺一股寒氣從腳底直沖頭頂,渾身冰涼!原來困擾沈家十年、求神拜佛遍訪名醫都治不好的“怪病”,根源竟是這些自己引以為豪、視為家族根基的“上好梁木”所散發的無形毒瘴!這哪里是家宅?分明是一座緩慢釋放毒氣的囚籠!

    “先生!救我母親!救我沈家!”沈硯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嘶啞,帶著絕望的哀求。

    “當務之急,先救老夫人!”顧清明迅速從梯上下來,語速飛快,“立刻將老夫人移至通風最好、遠離這些低矮橫梁的敞亮房間!快!開窗,通風!取新鮮艾草焚燒,其煙氣可暫時驅散部分濁氣!再備大量清水!”

    他又看向沈忠,斬釘截鐵:“沈管家!立刻召集所有得力人手!準備結實繩索、撬棍、斧鋸!待老夫人稍安,首要之事,便是將這佛堂,以及府中所有位置不當、尤其是有明顯受潮跡象的低矮大梁,全部、立刻、一根不留地——拆除!”

    “拆?”沈忠一時有些懵,這梁木可是整座宅子的筋骨??!

    “對!拆!”顧清明的語氣不容置疑,“朽木不可留,毒瘴必須斷根!否則,老夫人今日之險,便是沈府他日之禍!此乃治本之策!至于后續如何修葺支撐,顧某自有穩妥之法!”

    沈硯此刻對顧清明已是言聽計從,再無半分猶疑,他猛地站起,對著呆立的沈忠吼道:“沒聽到先生的話嗎?快!拆!所有先生指出的梁,全部拆掉!立刻!馬上!”

    隨著沈硯這聲帶著哭腔與決絕的嘶吼,沈府這座沉寂了十年的華麗牢籠,終于迎來了徹底改變的契機。沉重的斧鑿聲,即將取代那無形的毒瘴。

    老夫人被小心翼翼地抬到了府中最為開闊明亮的正廳側間,所有門窗洞開,深秋帶著涼意的風灌入室內,吹散了積郁的沉悶。艾草被點燃,辛辣而略帶清苦的煙氣在廳內彌漫,似乎真的稍稍壓下了那股令人心悸的腐朽氣息。沈硯親自守在母親榻前,握著老人冰涼的手,心焦如焚。

    另一邊,在顧清明的親自指揮下,沈府上下如同上了發條。健壯的家丁們扛著長梯、繩索、粗大的撬棍和沉重的斧鋸,在佛堂和之前顧清明點出的幾個關鍵院落集結。沉悶而有力的撞擊聲、木頭碎裂的刺耳聲,以及家丁們發力時的呼喝聲,很快便在深宅大院里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

    “小心!左邊再來兩個人!扶穩梯子!”顧清明站在佛堂中央,仰頭指揮著。他的目光銳利如昔,緊緊盯著那根巨大的烏木橫梁。

    幾個身強力壯的家丁攀上高梯,繩索牢牢套住梁身。下面的人則用粗大的撬棍,深深插入梁木與下方斗拱結構的承重結合處。

    “一!二!三——用力!”沈忠親自喊著號子。

    “嘿——喲!”下方眾人齊聲發力,手臂肌肉賁張,青筋畢露。粗大的撬棍在巨大的壓力下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嘎聲。

    “咔嚓!”一聲沉悶的巨響,仿佛什么堅固的東西被硬生生撕裂。梁木與下方結構的榫卯連接處,在巨大的撬力下終于不堪重負,猛然崩裂!無數混雜著深褐色腐敗木屑和灰黑色霉斑的碎塊,如同腐朽的骨肉般簌簌掉落下來!

    隨著主承重點的崩壞,那根象征著沉重與壓迫的巨大橫梁,在一陣令人心悸的木頭摩擦和斷裂聲中,轟然向下墜落了數寸!整個佛堂似乎都隨之震動了一下,灰塵簌簌落下。

    “拉緊繩索!穩住!”顧清明厲聲喝道。

    家丁們死死拽住繩索,控制著梁木下墜的勢頭。更多的撬棍插入梁下,找準新的受力點。斧頭高高揚起,帶著破風聲重重砍向那些已經暴露出來的、被濕氣浸透變得如同爛泥般的木質結構。

    “嘭!嘭!咔嚓!”每一次斧鑿落下,都有大塊腐朽變色的木頭被劈砍下來,露出內部更加觸目驚心的、如同潰爛傷口般的深褐色木芯,密密麻麻的霉斑和菌絲如同附骨之疽,盤踞其上,在空氣中散發出更濃烈的惡臭。

    佛堂里彌漫著濃重的、令人作嘔的霉腐氣息。參與拆除的家丁們,即便蒙著口鼻,也被熏得頭暈眼花,有些甚至忍不住干嘔起來。看著那梁木內部如此駭人的景象,再聯想到這十年間府中主人和女眷們纏綿病榻的痛苦模樣,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寒意和后怕。原來,真正的鬼魅,一直就藏在這些看似堅固堂皇的木頭深處!

    沈硯聽到動靜,忍不住從母親房內沖了出來,站在佛堂門口。當他看到那根被強行拆解下來的巨大梁木內部那如同地獄般的腐敗景象時,胃里一陣翻江倒海,額角那折磨了他十年的悶痛,仿佛在這一刻找到了最直觀、最猙獰的源頭!他扶著門框,身體微微顫抖,不是恐懼,而是一種遲來的、深入骨髓的憤怒和醒悟。

    “拆!全都拆干凈!一點腐木都不許留!”沈硯的聲音嘶啞,卻帶著斬釘截鐵的力量。

    拆除的指令如同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整個沈府。夫人居住的正房、小姐們的繡樓、西側那處陰濕的小院……所有被顧清明指出位置不當、尤其是有明顯受潮跡象的低矮粗大橫梁,都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這些梁木被一一拆解下來。令人震驚的是,其中竟有超過半數,都在背光、潮濕的角落深處,發現了不同程度的霉變和腐朽!只是程度不如佛堂那根烏木梁那般嚴重到駭人聽聞的地步。但那一塊塊變色發黑的木料,那一縷縷如同毒蟲般盤踞的霉絲,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十年間,這座華美宅邸內部悄然發生的、緩慢而致命的病變。

    整個拆除過程持續了數日。府中彌漫著木頭和霉塵的氣味,顯得有些狼藉。然而,隨著一根根沉重的、壓抑的橫梁被移除,那些原本被梁木遮擋的空間仿佛驟然被解放了出來。陽光透過窗欞,毫無阻礙地灑落進來,照亮了曾經被陰影覆蓋的角落。空氣也仿佛變得前所未有的流通暢快,吹散了積郁已久的沉悶。

    更奇妙的變化發生在人身上。僅僅是在這拆除期間,沈硯就感覺自己的頭痛似乎減輕了一些,雖然并未完全消失,但那種如影隨形的沉重感和壓迫感,明顯減弱了!他站在敞亮的廳堂里,第一次感覺到頭頂是空曠而自由的,呼吸也順暢了許多。

    “老爺!老爺!”負責照顧老夫人的丫鬟云香驚喜地跑出來稟報,“老夫人醒了!雖然還很虛弱,但神志清醒了!還……還開口要喝點清粥呢!”

    沈硯聞言,眼眶瞬間濕潤了。他疾步走回母親房間,看到老母親雖然依舊面色蒼白,但那雙渾濁的眼睛已經睜開,正虛弱地看著他,甚至努力地對他擠出一個微弱的笑容。那一刻,沈硯心中百感交集,是慶幸,是后怕,更是對顧清明那洞若觀火般智慧的深深感激與折服。

    拆除只是第一步。顧清明并未離開,他親自監督著后續的清理。所有拆下的朽木、霉變的碎屑,都被小心地集中起來,在遠離住宅和水源的空曠處,付之一炬。熊熊火焰沖天而起,焚燒著那些積年的腐朽與毒瘴,空氣中彌漫著木頭燃燒的氣味,卻也仿佛滌蕩了某種無形的污穢。

    接著,顧清明開始著手指導修復。他并未建議大動干戈地重建,而是在原有結構的基礎上,巧妙地進行了調整。對于必須保留的承重結構,他指導工匠在關鍵節點更換了干燥、堅實的新木料,并特別強調了榫卯處的通風設計,留出必要的空隙。對于那些位置過低、給人強烈壓迫感的橫梁,他或者將其位置向上提升,或者將其拆分成更細巧、更符合力學結構的構件,使其不再突兀地橫亙在人的頭頂之上。

    同時,他對整個宅院的通風和采光進行了徹底的優化。那些過于高大濃密、遮天蔽日的樹木被合理地修剪,甚至移除了幾棵;堵塞的排水溝渠被徹底疏通;所有房間的窗戶,凡能開大的,都盡可能擴大,確??諝饽苄纬闪己玫膶α?。

    “宅居之道,首重‘生氣’流轉。藏風聚氣固然好,但絕非閉鎖沉悶。天光朗照,清風徐來,濕濁自散,方為養人之所?!鳖櫱迕髡驹跓ㄈ灰恍碌耐ピ褐?,看著工匠們忙碌,對身旁的沈硯解釋道。此刻的他,更像是一位深諳人居之道的智者,而非故弄玄虛的方士。

    沈硯看著眼前一點點變得敞亮、通透的宅院,感受著呼吸間那前所未有的清新暢快,深深點頭:“先生金玉良言,振聾發聵!沈某……受教了!”他撫摸著新更換的、散發著淡淡松木清香的窗欞,心中充滿劫后余生的慶幸和對未來的期冀。

    沉重的橫梁轟然墜地,腐朽的霉斑在火光中化為灰燼。當沈家老宅最后一根壓抑的梁木被移走,陽光毫無阻礙地傾瀉而入,如同驅散了十年積郁的陰霾。沈硯額角那糾纏不休的沉重感悄然褪去,老夫人虛弱的脈搏重新變得有力,整個沈府仿佛卸下了無形的枷鎖,連空氣都流動得輕盈起來。

    顧清明以手為尺,目光如炬,指點著新木料嵌入更合理的位置,窗戶開得更大,樹影不再遮蔽天光。他口中沒有玄奧的符咒,只有通風、除濕、導引陽光這些樸素的道理。沈硯終于明白,真正的“風水”,并非虛妄的命理,而是腳下土地的干爽、頭頂空間的通透、呼吸間氣息的潔凈。

    華屋廣廈,若失了與天地自然的和諧呼吸,終將淪為困頓身心的樊籠。人居之所,當如一件合體的衣裳,不在于繡線多么繁復華麗,而在于能否讓居住其中的人,筋骨舒展,氣息順暢。沈家這場歷時十年的“頭痛”,終被智慧還原為一次對安居本真的回歸——清風朗月,才是滋養家宅最恒久的良方。

    上一篇: 你相信風水嗎?結婚選好日子吧?蓋房子選日子吧?
    下一篇: 活久見,馬桶也有風水禁忌!你家馬桶安裝的位置對了嗎?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