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廣州天河公園相親角,我一個一米八的都沒碰到

    147小編 73 2025-08-03

    今年過年,你被催婚了嗎?

    有,那你太慘了。

    沒有?那你也別高興得太早哈。

    催婚不成的他們……

    也許把你的“自我介紹”掛在了——

    廣州的天河公園。

    被催過婚的各位,

    對這個地方都不陌生吧。

    北京地壇公園、上海人民公園、廣州天河公園。

    三個鼎鼎有名的相親角——

    沒錯。

    這里就是廣州最大的相親角。

    相傳,廣州的中老年人有三個“雷打不動”的活動

    閑來去跳跳廣場舞。

    約班老友飲飲早茶。

    以及去天河公園幫屋企只化骨龍去天河公園相親。

    城城我早就聽聞天河公園里的這塊風水寶地。

    不是因為設施好,綠化多。

    而是這里,既是大型婚姻介紹地,也是夕陽紅的交際場——

    來這里,可能會收獲一段美好的姻緣。

    作為適齡未婚的我,上周末就去了這個遠近聞名的寶地。(想想都有點激動ing)

    大家猜猜看,我有沒有收獲一份美好的愛情?

    大家來戀愛劉若英;孔令奇;徐懷鈺 - 澀女郎電視劇原聲帶

    01

    來相親角“參加比賽”

    年薪30w是標配而已

    房子必須買,工作是國企的就更好了

    首先。

    怎么去到這個風水寶地?

    很簡單。

    城城我在天河公園西門下車,走進去右轉直走,上斜坡左轉走到三叉路口。

    其實根本不用看地圖。

    跟著阿叔阿姨大部隊走,基本都能走到。

    圖/網絡

    城城還沒走到那個三叉路口,遠遠就看到路口熙熙攘攘擠滿了人群。

    真的太多人人人人人人人了!

    一眼望去基本是50歲+的阿叔阿姨,偶爾也有年輕人混在其中

    有些阿叔阿姨在互相問候,有些則坐在小圓桌互相討論,頻頻用手機交換「秘密信息」。

    而有的阿叔阿姨,看起來就不是第一次來了,一路上不斷和“老友”們打招呼——

    “今天你也來啦?”

    “對啊,我不來能怎么辦啊,在家看到他就煩……”

    “是這樣的啦,年輕人……”

    也有人在“互相試探”,你攻我防,我攻你退。

    仿佛一場大生意間的風云際會。

    若是不知情的,還以為他們在做什么“見不得人的交易”。

    “本地戶口?”

    “嗯,有房,沒有貸款!還有一輛車呢”

    “什么職業?”

    “自己創業的,管理層,年收入50w?。ㄟ€比了一個5)”

    “切,創業公司有什么好啊,不穩定,算了算了”

    也有人在其中「親自上場,自我推銷」——

    “美女能不能加個微信???”

    “不行不行,要先過我爸媽那關呢”

    “我們先加,爸媽那關晚點再說啊”

    “好吧,你做什么的啊”

    ……

    這,是天河公園相親角最日常不過的“日?!?。

    這大一群人,要么為了兒女幸福來,要么為了自己的幸福來。

    這,是單身人士的爸媽的日常,以及他們的“日?!?。

    如果不是第一次來,很多人不會想象得出「相親角」里能有多“熱鬧”。而城城我是見識到了——

    仿佛新年在逛花街。

    人們在社交場合之中,初見面就會有第一印象。

    在相親角,要復雜得多——這里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真人,全憑一張“紙”。

    地上、樹上、甚至是桌子上……有空的地方,都掛滿了“自我介紹”。

    如果你想在相親角里擁有姓名。

    前提是,必須要交出你的一切資料:

    身高、體重、資產情況、從業方向、興趣愛好……通通寫在一張簡單白紙上。

    在人們越發保護隱私的年代里,相親角反其道而行——

    你能提供的資料越多越好。

    條件越優秀,競爭力就越強,在眾多“雷同”的自我介紹中脫穎而出。

    城城來之前,就已經聽聞這里的“恐怖”:

    “本地戶口優先”

    “房子要有,學歷本科是標配”

    “年薪有50萬,才算’正?!?/span>

    “年級太大(94年以上)不會被優先考慮”

    ……

    其實,這些大部分條件都能把大部分人按在地上“摩擦”。

    但會來到這里的,“能”來到這里發出“信號”的人,都是有點料的。

    每天中午的12點過后是相親角的高潮。

    城城去到時其實有些熱,本以為人會少一些。結果天氣熱這種小case根本難不倒阿叔阿姨們來到這為兒女謀幸福的心情。

    現場人人人人人山人人人人海。

    家長們大多數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粵語與各種方言、普通話的交流聲不絕于耳,用別人能聽懂的方式介紹著自己的兒女。

    “我女兒來廣州好多年啦哈哈,做外貿”

    “我兒子做理科的啊”

    “身高多少???我女兒161高”

    “我兒子173,25不到,還是年輕小伙呢”

    “家里在廣州有房子嗎?”

    “正準備買了,90平哦”

    “我們也給兒子準備了婚房”

    ……

    開門見山,是這里最普通,也最有效的交友方式。

    真實的資料,是開啟一段對話的“資本”。

    比起年輕人在網上“認識”,爸媽覺得這樣的方法最簡潔,最安全。

    人們來來往往,眼中的焦點始終在那一張張寫有“某個人”信息的紙上。

    城城了解到。

    這些自我介紹都是免費掛的,不限次數和時間。自己沒法兒來,就一定拜托朋友帶過來。

    大多數阿叔阿姨,都是外地的。

    每個周末要驅車、坐車來,而更重要的是搶到一個“好位置”。

    難得來一次的人,索性拿著一大沓的紙。

    他們想要的「答案」一直在心中,只是想來在相親角里看一下,這個「大盲盒」能不能開出他們想要的「限定款」。

    來這里的父母,需要對他們要找的人,了如指掌。

    也要對自己孩子喜歡的類型,拿捏適合分寸。

    看似簡單的交流當中,其實雙方內心都有答案。

    如果和心中標準答案有了出入,或者發現某些“端倪”,對方都無緣進入下一次的“輪選”。

    如果對方的條件優于自己的小孩,那銘記于心,想方設法安排見面——

    畢竟,大家都是來找“優秀”的人。

    也并非略差的人不好,但在多重挑選的情況下,通常會選認為“更優”的那個。

    其實,這無可厚非。

    這里,據說還有“超級筍盤”。

    年薪百萬,在國外有N套房產,從事在500強企業;

    年收入80w,在一線城市均有房產,博士畢業;

    ……

    城城看到很多次這樣的場景:一看到心儀的候選人,立刻拉著老伴開始熱烈討論起來。

    “不是本地戶口,也可以啦!”

    “身高有些矮哦,女兒(兒子)喜歡高一點的”

    “有房子,有點遠,我們過去也不方便啊”

    “總體還可以??!為什么剛剛路過好幾圈都沒看到呢”

    在談話間,仿佛有一個紙海里的“人”被預定下來了。

    他們急忙跑去找到工作人員,問父母在不在現場,想當面溝通。一切到這里,似乎都已經“水到渠成”。

    城城逛了一圈之后,又看到他們在討論另一個人。聽他們的對話,似乎是難得來一次廣州,想多找幾個“合適”的一起對比一下。

    其實,這樣的想法也可以“理解”。

    現場擺放的紙非常非常多,估計算了一下,大概有2000張左右。

    而來到現場的爸媽,得有1000人。

    現場大部分的自我介紹里。

    幾乎都沒有貼照片。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如果沒有一鳴驚人的自我介紹,大多數人都不會對其有太深的印象。

    在現場,隔幾十米就會有一張教你脫單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很奇怪的是。

    這個地方似乎有區域劃分,一些來過好幾次的人,會直接奔到自己想去的區域:

    從入口到最后分別是:沒有照片的—沒有照片的(但大多數爸媽都在)—自己本人在場—本人和爸媽不在場(但有照片)。

    大部分人,都會直奔到有本人在場和有照片的區域,畢竟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這種場合有臉照真的會加分很多。

    這位小哥,在有照片的區域來回觀察,最后拿出手機加了一個女生介紹上的微信。

    “年紀到了,他(她)擔心,我們會擔心”

    “說了很久,都不愿意來一趟”

    “看中了一個同樣沒什么要求的人,不知道他(她)會不會喜歡”

    也會有人說著說著,拿出來手機里自己兒女的照片給對方看。

    “滿意吧?”

    來自肇慶的劉阿姨。

    是第一次來相親角,面對如此多的人,她顯然有些不知道該怎么做。

    “家里都急死了,她都不著急,我氣得不行?!?/span>

    “來到這里之后,似乎有些明白,原來大家的條件差不多啊?!?/span>

    “但也來碰碰運氣吧,退休之后就沒事了?!?/span>

    “不如再等等吧?!?/span>

    閑逛時,看到這個弟弟跟著哥哥一起找未來嫂子。

    本地人鄺叔。

    他說兒子很乖,國外畢業回來好幾年,一直沒對象。

    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做飯、打電動,看起來一點也不急。

    “只是想找個女生,條件差不多就行,但兒子不愿意來,我也沒辦法?!?/span>

    “你說他都快30了,怎么還不著急呢”

    “他媽天天催他,但他就像沒事人一樣”

    “我只能瞞著他來這里看看了”

    02

    任何人都有戀愛的權利

    自己上場,機會更大

    在被“挑選”時,人是一定會有「等級差」觀念的。

    在相親角,“本科,年薪30w+,有房有車”——眾人眼里相對一般的資本

    甚至,要擁有這樣的條件,才可以稍顯得體面。

    但同樣的,也有看起來“不太厲害”的人。

    在長達幾百米的“相親大道”上,有一些人和“紙”不太被容易被留意:

    紙上寫著:“??疲滦?000,有車無房,性格開朗,溫柔懂事,是個好孩子。”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就“很沒有競爭資本”?

    不是的。

    學歷不高?

    可以再深造。

    錢掙不多?

    可以再努力。

    沒有房子?

    可以再存錢。

    但,好在“性格開朗,溫柔懂事,是個好孩子?!?/span>

    這很難得。

    甚至,城城覺得,這比期盼“他(她)以后大富大貴”都要重要得多。

    城城在想,這是一個多好的人,才讓爸媽在盡量最短的話里把一個人的優點全寫出來時,還把“懂事”和“好孩子”寫在紙上。

    可是。

    在有諸多選擇條件下的時候,“注定”有些人不會在這樣“看似不合格的紙”前過多停留。

    城城站在他們對面觀察了很久。

    他們的爸媽的表情,似乎是有些不好意思來“湊熱鬧”。

    實際上。

    他們很熱情。

    但很多人一開始聊了幾句,就直接低頭開始看那張“紙”。

    “學歷是有些低啊。”

    “會繼續深造的,現在在忙工作,你也知道嘛,年輕人要奮斗”

    “但還是不太好啊,他(她)說要找個學歷高的”

    “沒事沒事,還有很多,再看看吧?!?/span>

    這時,他們臉上原本高興的笑容。

    又消失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

    城城想說,你們的孩子很棒,只是還沒遇到對的人吶。

    在現場。

    城城也見到了很多讓人感覺“奇葩”的條件。

    甚至……

    令人覺得有些無語。

    例如,不要屬羊的或者牛、虎、狗。

    例如,不要做高危作業的(如消防、警察……)

    例如,不喜歡皮膚差的。

    例如,不喜歡女生的體重在110斤以上。

    例如,不喜歡不是處女(男)的。

    例如,不喜歡家里條件不好的。

    例如,女生長相要好看,要甜美。

    例如,男生一定要180的身高以上。

    例如,拒絕媽寶男,要以自己為主的。

    例如,你一切事情,我都需要一清二楚。

    例如,不能戴鏡框眼鏡,要戴美瞳。

    例如,要在500強企業里工作。

    這些,有部分可以改變。

    有些,暫時不能改變或者就是不能改變。

    那……?

    當然。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與條件。

    城城對見到的這些事情并無偏見,只是純粹描述出來。

    當然,也同樣見到了很多佛系相親的人——

    例如,沒有什么要求,你開心就好。

    例如,身體健康就好。

    例如,會做飯就好啦,不會的話我們一起學。

    例如,茫茫人海能遇見你就很好。

    例如,你一個人來,能阻擋萬千人山人海。

    例如,我們先談戀愛,合適了再結婚。

    他們大部分人的爸媽是這樣說的:

    “家里只希望他(她)可以有另一半”

    “不結婚??梢?,但希望老了有人照顧?!?/span>

    “我們現在還可以給他照顧一下小孩?!?/span>

    當然。

    很多在相親角擁有一份“自我介紹”中的人,通常都不在現場。

    一,確實是工作忙,周末了也希望休息一下。

    二,年輕人基本都有些害羞,不敢到現場。

    而那些“略有勇氣”的人。

    會自己來到現場,把握一切機會。

    當然,他們也因此更“搶手”。

    城城就在現場看到了好幾個“勇士”:

    在那里站了一個下午。

    被一大群叔叔阿姨圍著問各種問題。

    有拍照的,有留微信的,有的開始給女兒(兒子)打電話的……

    “哪年的???”

    “家里在哪?以后爸媽會過來嗎?”

    “喜歡短發的嗎?”

    “你發個照片給我,我給女兒看看你”

    “我們家東北的,能接受嗎?”

    城城一問才知道,他是這里的“常客”。

    他幾乎每個周末都過來。

    一是想告訴叔叔阿姨,自己有誠心;

    二是用經歷告訴他們——

    自己周末不加班,有時間照顧未來的家庭。

    他還說,來這里的人,有的人成了,再也沒有出現過。

    有的人沒有成功,每個周末都會看到他(她)的爸媽過來,見面了還會打招呼。

    也有的,有一段時間沒來,談上了。再后來,分手,爸媽又來了。

    “我不太著急,女生會比較急吧,我比較隨緣、佛系?!?/span>

    “能談戀愛是好事,能結婚則是好上加好,但不要勉強,勉強無幸福。”

    有個志愿者說:“我人脈廣,找過我的人都介紹別人來?!?/span>

    城城我一個男生在旁邊看,也被這些阿叔阿姨們拉著問……

    “小伙子來是不是想找對象???”

    “喜歡什么樣的”

    “這我女兒照片,你看看唄”

    “斯斯文文的,我女兒應該會喜歡”

    “在哪里工作?。棵Σ幻??”

    還有人邀請城城參加相親角,直接給了一張空白的資料表要我填……

    “別害羞,要主動才有機會!”

    “近視多少度啊?”

    “工資收入怎么樣,填填看??!”

    ……

    圖/網絡

    03

    那些被遺忘的

    相親角的中老年人

    愛,寂寞與孤獨

    被強行一頓應酬完后……

    城城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

    遠遠發現在另一片地方,有很多“自我介紹”,卻始終沒有幾個人走過去看。

    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中老年相親組」。

    我們現在所說的相親,大部分都以為是年輕人的故事。

    但實際上,相親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屬。

    中老年人同樣需要愛來化解孤獨與寂寞,需要一個家和陪伴的人。

    同樣。

    每個周六日,天河公園相親角。

    也曾是中老年人的相親專場。

    只是如今在區域的劃分下。

    中老年人的專場,顯得更小,人更少,也冷清許多。

    幾十個上了年紀的叔叔阿姨聚集在一起,聊天打牌。有時也會在年輕人的場子里走一走,看一看,湊個熱鬧。

    很久之前,天河公園變成“年輕人專場”后,他們當中就很少有人來了。

    “這里都變成了年輕人專場了?!?/span>

    “以前同伴很多的,有的找到了老伴,有的慢慢就不來了……”

    “那叔叔你怎么今天來這里?”

    “找個老伴唄,要60了,每天家里都是冷清清,不出來能去哪里呢”

    胡叔是本地人。

    早年忙,沒成家,覺得沒什么問題。

    一開始來到天河公園,可害羞了,見到熟人立馬就跑走。

    隨著時間越久,年紀越大,才越覺得有錢有什么用呢?沒有人一同分享生活的快樂。

    現在有人來了。

    當是聊聊天解悶。

    況且,這其實并沒有什么好害羞的。

    有兩個年輕女生好奇地看著“中老年相親組”的資料。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推算,中國60歲以上單身老人約有5200余萬人。

    這還是十多年前的資料,如今單身的人,多到不可數。

    網上還流傳著一份「孤獨指數等級表」。

    從1到10級,悉數列明。

    大部分時候,并沒有人想過這群渴望被愛的人,每天都活在這份表里。

    他們看到年紀差不多的同齡人都在為兒女相親時。

    心里總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圖/網絡

    這種感覺。

    很像城城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流浪貓的視頻——

    一家寵物店里。

    一只毛發茂密、剛剛吃飽的貓,躺在干凈、嶄新的貓窩里休息。

    門外站著一只流浪貓,望著寵物店內。

    它的毛發臟了,似乎少了值得能被人疼愛的權利。

    也似乎在說:

    真好啊,我也希望能得到同樣的愛啊。

    這種愛和通常認為的“一般的愛”不太一樣……

    但,也希望能有人愛我。

    圖/網絡

    在聊天時,好幾個人來找胡叔聊天,大部分人都問“今天也沒找到老伴嗎”?

    胡叔對他們笑了笑,再嘆了一口氣對我說:

    “今天運氣不太好,來的人不多,來的也都是幫兒女找對象的?!?/span>

    “喝了一下午的茶,整個人的心情都“齋”了許多?!?/span>

    一年前,他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女人聊得很好。

    但最后被隔壁的家伙給搶走了。

    他跟她。

    他跟他。

    三人鬧不和。

    現在,那個家伙又來到了天河公園。

    只是他們不再坐在一起喝茶了。

    胡叔說,“比起年輕時,我現在平和很多了?!?/span>

    天河公園的氛圍,并非我們看到的那般“祥和”。

    年輕人找的對象,講究門當戶對。

    要是找不到?

    再等等就是了,大把時間。

    中老年人在這里相親?

    顯得更殘酷。

    上了年紀,選擇不多,往往更看重看對方過往經歷。

    難上加難。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依舊每周六日來到這里,樂此不疲。

    有時候聊聊天,喝喝茶,打打牌,就當是消遣。

    在這個偌大的天河公園。

    最外面,是人們野餐,一家三口聚集玩樂的地方。

    最里面,有一群大部分“被迫相親”的年輕人,和一群渴望被愛的中老年人。

    被迫相親的年輕人,他們會感到獨孤嗎?

    不一定。

    他們能通過很多玩樂來分泌讓人快樂的多巴胺,消磨、替代這些沒有另一半時的時間。

    而中老年人呢?他們也許會。

    年輕人注重感情和三觀,沒有錯。

    但吃得飽的面包,才是一份愛情應有的基礎。

    這是相親角和這里的規則與條件,誕生的原因。

    老一輩的叔叔阿姨,比我們這些小年輕見識得多。

    知道一份感情應該擁有什么,哪些對以后有好處,哪些又是應該避免的。

    盡管他們在很早以前,是通過這種「中國式相親」來組建家庭的。

    盡管他們的想法,還有些“頑固”。

    盡管強扭的瓜不甜,但能“解渴”。

    這些,他們都非常清楚。

    愛情,有的一見鐘情,有的日久生情。

    而相親角,則是另辟蹊徑,讓各路神仙在此各顯神通。

    最好的結局,無非是將其攬入懷中。

    最起碼。

    在相親角,這一切都已經在開始了。

    如今的“一針見血”,比發現問題之后再解決好得多。隔壁中老年組的相親組,對此笑而不語。

    很快,夕陽西下。

    胡叔收拾好他的茶具和紙牌,拿起自己的紙片,準備離開。

    人群也開始散去,有的人回家跟兒女匯報今日成果,有些人去附近吃個飯再買車票回到鄰市……

    在下一個周末,天河公園相親角依然熱鬧。

    有來見識大場面的“新人”,也有熟悉得不得了的“老朋友”。

    每個人心中想尋找的人依然是“最佳伴侶”。

    他們的父母也會研究,怎么樣才能把兒女最好的一面體現出來。

    他們有時候是被迫的,有時候是自愿的。

    在此逗留很長一段時間的胡叔,臨回家前還說了一段話:

    “愛情這個東西,你說不明白的嘛。

    “要來自然會來,緣分這種事躲都躲不過的。

    “但我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胡叔離去的背影,步伐輕快,巧妙地從人群中穿過。

    看起來和一般人很不一樣。

    我不知道他要回去哪里。

    只記得他年輕時在手臂上紋的龍和虎還在,也有陽光照在他的身上。

    祝愿他的人生。

    像剛剛結束的那場牌局一樣,大獲全勝。

    今天的評論區

    就是各位的相親角,歡迎來撩

    版權聲明: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那一座城”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城

    上一篇: 風水不是玄學!看懂這套千年家居密碼,你家也能吸金又旺運。④
    下一篇: 劉三寶看風水巧填“斷頭河”,周財主有悔意欲做慈善事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