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湘西中國傳統村落 | 永順老司城:漫游或飛翔
吳正凱 田甜
老司城,原名福石城,亦稱司城,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曾經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統治的古都,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萬里之邊城”的記載,擁有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具有重大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堪稱“土家族露天博物館”。
一
當我寫下“老司城”這個地名,筆尖就觸及到了一個村莊的厚重歷史。此時,情緒是膜拜的。
我必須帶著虔誠的心去靠近這個閃耀著歷史塵煙的土司王朝。
在歲月的長河中,在烽火的熏陶中,在蒼莽的崇山峻嶺中,一段泛黃的記憶或故事,從史乘的頁面上溢出,依舊那么清晰地娓娓道來。
老司城也好,福石城也罷,總之,這個一度被土司王朝統治了八百年的古都,以山為障,以水為池,八關一口一界,把所有侵擾與威脅盡數消除在外。
歷經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的朝代替換,迢迢路上也不曾有過絲毫放慢的腳步。直至宋、元、明、清時期,更是把時光擦得透亮、把日子過得非同凡響。
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這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臺詞的粗淺表達,而是古溪州那可以力透紙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注腳。
縱橫交錯的八街十巷,人戶稠密,市店興隆,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一切繁華就像密集開放的花朵,妖嬈著。
于是,內羅城與外羅城就格外令人賞心悅目。
二
當我寫下“老司城”這個地名,筆尖就觸及到了一個村莊的愛情。此時,情緒是燃燒的。
抵達或深入,仿佛縱馬走進一本麻繩線裝的唐詩宋詞,仿佛親眼目睹一粒種子從黃沙土中長出一座城池來。
壓抑不住的怦然心跳,細細品鑒每一處的歷史印痕。祖師殿、擺手堂、古街道、古城墻、彭氏宗祠、德政碑……一道道令人瞠目結舌的風景,頻頻展現著歲月那古銅色的表情。
在這里,時光是一部斑駁的留聲機,記錄著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百姓,忙時種田,把田野裝扮得滿地金黃;閑時跳起擺手舞,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一旦村莊遭到外來侵擾,鋤頭就會立馬變成武器,村莊是一副虎虎生威的模樣。
村前的靈溪河閃閃發光,這是一條跌跌絆絆風風火火的河流,這是一條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河流,閃耀著一生中最醒目的榮耀。
一群抗倭英雄在這里出生,在這里成長,他們帶著水一樣清澈的心情,沿著靈溪河的脈絡奔赴保家衛國的前沿。書寫了“東南第一戰功”的傳奇。
夕陽蒼茫,落山風吹過廢棄的城墻,吹過宗廟木樓、牌坊雕像,以及鵝卵石官道旁的古松柏和永不停息的靈溪河,仍舊帶著八百多年前的愛恨情仇,經久不衰。
三
當我寫下“老司城”這個地名,筆尖就觸及到了一個村莊的遼闊。此時,情緒是嘹亮的。
當石頭化做泡沫,當骨頭化做細浪,當一切成為過眼云煙,老司城,以嶄新的身姿描繪出以夢為馬的欣欣向榮。
人居環境改造,美麗鄉村創建,文化旅游提升,勇創“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州美麗鄉村示范村”諸多殊榮。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艷了這方引人入勝的山水。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恳豁椀墓庋?,都鏗鏘地寫進了老司城的新家譜。
在擺手堂里把舞姿盡情地扭動起來,在紫荊觀光園內把芬芳飄起來。一朵朵競相開放的花兒沾滿了春天的氣息,一首首土家山歌釋放出火紅的生活細節。
八百年前的老司城,豪情滿懷,蕩氣回腸。
八百年后的司城村,意氣風發,神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