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陳友諒將雜草種在自家祖墳上,風水先生:皇帝不當,偏要落草為寇

    147小編 173 2025-08-06

    1360年,陳友諒建立大漢當上了皇帝,他想起當年一位風水先生的話,輕蔑地笑了。

    他帶人將祖墳栽上雜草,帶著風水先生前去觀看,對他說:“當年你說此地是風水寶地,絕不會有雜草長出。為何現在長出這么多草呢?”

    失明的先生摸著草,拔了一束,才知道是剛栽的,他搖搖頭很失望地對陳友諒說:“給你皇帝你不當,偏要落草為寇?!?/p>

    結果,三年后一語成讖。

    出身貧苦,當上皇帝

    陳友諒,沔陽玉沙縣人。跟朱元璋一樣也是苦命人,屬于最低等的漁民,小時候飽受他人的冷眼和歧視,常年在漁船上生活。

    幼年讀過一些書,粗通文義。他命運的轉折點是從風水先生的一番話開始的。

    陳友諒25歲那年,祖父去世了,他請來當地名氣最響亮的風水先生,幫他看看墳地的風水。

    風水先生看后大為驚訝,說:“此地可謂風水寶地,尊祖父若能葬于此地,你定可平步青云,飛龍升天,救萬民于水火啊?!?/p>

    陳友諒聽了這話,心里暗暗竊喜,認為自己有富貴命,一直在尋找機會。

    起初他當過縣吏,但郁郁不得志。后來,干脆回家與弟弟聚眾起義,但勢單力薄,在元軍的追擊下,率眾投奔了倪文俊。

    元朝末年,有兩個派別的“紅巾軍:一個是韓林兒、劉福通的北方紅巾軍;一個是徐壽輝、倪文俊等人率領的南方紅巾軍。

    陳友諒加入的正是南方紅巾軍,當時徐壽輝已稱帝,建立“天完國”,倪文俊為丞相。

    倪文俊非常信任陳友諒、重用他。在倪文俊的不斷提拔下,陳友諒很快成為了他麾下的一名元帥。

    后來,倪文俊隨著勢力越來越強,就想著殺了徐壽輝,篡奪帝位。結果還沒行動就被識破,只能逃去黃州找最信任的陳友諒尋求庇護。

    文俊欲謀殺壽輝不果,奔黃州;友諒因乘機襲殺文俊,并奪其軍,自稱平章軍?!睹魇?陳友諒傳》

    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友諒不但沒有保護上司,還趁機殺了他,奪了他的軍隊。并拿著倪文俊的人頭到天完國領賞。

    如果說陳友諒殺倪文俊是為了幫助朝廷穩固政權,那接下來殺部下趙普勝就很不應該了。

    趙普勝是一員勇猛的大將,是很厲害的水師。他幫助陳友諒從元朝手中奪下安慶、池州等重地,立下赫赫戰功。

    朱元璋曾想攻取安慶,但由于趙普勝拼死抵抗,無奈不克而返。

    趙普勝有勇無謀,見到陳友諒的使者便大談自己的功勞。陳友諒本就忌憚戰功卓著的他,便以會師之名來到安慶。

    普勝見友諒使者輒訴功,悻悻有德色。友諒銜之,疑其貳于己,以會師為名,自江州猝至。普勝以燒羊逆于雁漢。甫登舟,友諒即殺普勝?!睹魇贰?/p>

    趙普勝一直與陳友諒以兄弟相稱,接到陳友諒到來的通知很高興,在雁漢以燒羊迎接。但他剛一登船,就被陳友諒殺了,還奪了他的水師部隊。

    趙普勝的死給部下們敲響了一記警鐘,丁普郎和傅友德看形勢不對,立馬投奔了朱元璋。

    追隨他的人,也沒有了安全感,漸漸失去了忠心。

    隨著陳友諒勢力的不斷擴大,野心也不斷膨脹,再加上回憶起那位風水曾說過的話,陳友諒認為自己就是天選之子,天生做皇帝的命。

    此時的天完國雖然皇帝是徐壽輝,但也不過是個傀儡,陳友諒才是實際的掌權人。

    他每次看到這個能力遠不如他的徐壽輝坐在寶座上,他都心生恨意。

    伏兵郭外,迎壽輝入,即閉城門,悉殺其所部?!睹魇?陳友諒傳》

    為了奪取帝位,在江州,陳友諒先伏兵殺掉了徐壽輝身邊的部屬,然后宣布遷都江州,自稱漢王。

    此時的徐壽輝已經不想做這個傀儡皇帝了,只要能留他一條性命,他愿意交出皇位,但陳友諒堅持斬草除根。

    1360年,陳友諒挾持徐壽輝攻克朱元璋的采石,在采石,他邀請徐壽輝去五通廟拜神。

    進入廟里,陳友諒便派人用鐵錘敲碎了徐壽輝的腦袋。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

    陳友諒弒君稱帝的名聲,更是不得人心。

    據史書記載:

    會大風雨,群臣班沙岸稱賀,不能成禮。

    陳友諒登基那天,老天都看不慣他,狂風暴雨,登基大典草草收場。

    陳友諒殺上司,殺主子,殺部下,“三殺”的經歷,給自己打上了背信棄義的標簽。

    一個不講仁義道德的人,是不會吸引有才能的人向他靠攏的,更是少有人會為他忠心賣命。也為他后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當上皇帝后的他,為了戲弄當年的風水先生,便將雜草種在自家祖墳上。先生認為此人心術不正,必定會惹禍上身,果然沒有料錯。

    狂妄輕敵,吃敗仗

    輕信康茂才,龍灣大敗

    1360年,陳友諒率領十萬大軍和他強大的艦隊,向應天進發攻擊朱元璋。

    此時的朱元璋僅有1萬水軍和一堆破爛的漁船,這仗該怎么打?

    有人主張逃跑,有人主張投降,總之大部分人的意見都是放棄應天。

    朱元璋非常失望,這時軍師劉伯溫說:

    主降及奔者,可斬也。——《明太祖實錄》

    意思是那些說要投降和逃跑的都該殺掉。

    如今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設伏擊潰陳友諒,并仔細分析了局勢,他認為陳友諒善水戰,只要能將他誘上岸來,設伏打他,也不是不可戰勝的。

    朱元璋覺得非常有道理,經過周密的計劃,他選定在龍灣設伏。因為龍灣有一大片的開闊地,陳友諒的漢軍要想進攻應天必須上岸。

    而此地有石灰山做屏蔽,隨時可以從后面突襲漢軍。計劃非常完美,但如何能讓陳友諒走龍灣呢?

    他完全可以走水路從秦淮河打過來,那樣直抵應天城下,陳友諒的戰艦又高,攻擊應天幾乎是不用梯子就能爬上城頭。

    這時候,朱元璋想到了陳友諒的老友康茂才。

    康茂才在朱元璋手下任職,但在朱元璋的指示下,與陳友諒一直有著秘密來往,陳友諒也很信任他。

    這次康茂才又派人給陳友諒送去信,讓他走秦淮河,他會把唯一阻擋水軍前進的木橋挪開,暗號是:“老康”。

    陳友諒得到消息后,大喜過望,立刻回信表示成功后重賞康茂才。

    朱元璋則連夜命李善長將木橋重筑成石橋。

    陳友諒的戰艦來了后,發現不對,說好的木橋怎么是石橋呢?然后又輕聲喊“老康。”見沒有回應,陳友諒心想中計了,此地非常危險,趕緊撤離。

    就這樣,陳友諒乖乖來到了龍灣。結果一上岸,就被朱元璋埋伏的士兵打了個落花流水,戰死2萬人,被俘7000人。此外,還被朱元璋俘獲了一百艘大船和數百艘小船。

    此戰之后,朱元璋士氣大振,又一舉收復了被陳友諒占領的許多城池,勢力上也逐漸增強。為后來徹底打敗陳友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狂妄自大攻城85天,大大消耗了兵力

    1363年,朱元璋率領徐達、常玉春等主力大軍北援安豐。

    陳友諒得知消息后,率領傾國之力60萬水陸大軍,又特制數百艘大型戰艦,決定對朱元璋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

    可能是吸取了上次在應天挨打的沉痛教訓,他這次竟然沒有趁應天兵力空虛之際攻克應天,而是選擇了向洪都(南昌)進軍。

    但朱元璋早有防備,他做了兩方面的部署:

    一是,將洪都西南的城墻往后推移,挪到了距江30步的地方,將東南的城墻向前面的空地拓展二里多遠。這樣陳友諒的軍隊就只能下了船,才能打仗。

    二是,安排親侄子朱文正前來鎮守。

    南昌控引荊、越,西南之藩屏。得南昌,去陳氏一臂矣,非骨肉重臣不可守?!睹魇芳o事本末》

    朱元璋認為洪都的位置很重要,不容有失,必須得骨肉重臣來守。事實證明朱元璋確實沒有看錯人。

    4月,陳友諒的大軍到達了洪都。

    朱文正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城下幾十萬人將城墻圍得如鐵桶般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滿了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巨大戰艦,似乎分分鐘就能將洪都城吞沒。

    朱文正守城可真是拼了命了,史書記載:

    友諒盡攻擊之術,而城中備御萬方,殺傷甚眾?!睹魇芳o事本末》

    意思是,陳友諒用盡辦法攻城,朱文正也用盡辦法來守城,雙方死傷慘重。

    此戰有多激烈呢?由于巨艦無法靠近城墻,只能登陸,用云梯攻城。但持續攻了三天,漢軍的尸體堆成了山,也絲毫未能前進一步。

    陳友諒親自督戰,后退者斬,漢軍被逼下硬是將城墻攻塌了。但城內,朱文正命前面的士兵用刀刺殺,后面的士兵用水泥刀砌墻,很快城墻又筑起來了。

    漢軍正面攻城攻不進去,從水道攻。城內的士兵用帶刺的長矛集體向外邊刺,漢軍死傷不計其數。

    他們拼死用手去奪長矛,結果,城內就把長矛燒成熱的再往外刺,漢軍再去奪,手都燒爛了。

    這是讓陳友諒萬萬沒有想到的,他在洪都大戰了一個多月,士兵死傷慘重,卻怎么都攻不進洪都去。

    但好勝的他,是絕不會放棄的。

    就在他絕望之際,朱文正也撐不住了,當他看到城要破時,他就寫信陳友諒:別打了,你緩我一兩天我們就投降。

    陳友諒當然求之不得,可等幾天仍沒動靜。再打,等危險來臨時,朱文正又寫信:別打了,我們意見不統一,你再緩個三兩天我們好好商量一下。

    就這樣的手腕,朱文正耍了9次,陳友諒上當了9次,因為他每次的借口都不一樣。這一拖就把陳友諒的大軍牽制在這里85天,兵力大大消耗。

    朱文正守城只有3萬兵,而且死傷也很嚴重。他深知再這樣拖下去,洪都被攻破,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眼見寡不敵眾時,便派出張子明,假扮漁民去找朱元璋。

    他成功見到朱元璋匯報了情況,朱元璋說:“讓朱文正再堅持一個月,我們就到?!睆堊用鞯玫竭@個回復也很無奈,但還是上路了。

    歸語文正,但堅守一月,吾當自取之?!镀綕h錄》

    為了趕時間,張子明日夜兼程,只可惜剛到湖口就被陳友諒的士兵擒獲。

    陳友諒想要殺了他,張子明考慮到任務沒有完成,便假意投降。表示愿意到洪都城下,勸降朱文正。

    陳友諒很滿意,他押著張子明來到洪都城下,讓他向城內喊話。

    張子明來到城下,放開嗓門,大聲喊道:

    “我張大舍己見主上,令諸公堅守,救且至。”——《明史》

    他說:大家一定要堅守下去,我們的大軍馬上就到了。

    城內的士兵聽到喊話,似乎看到了希望,決心死守下去,等待救援。

    陳友諒大怒,舉刀殺了他。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柔弱的讀書人,竟有如此膽量。

    他雖然殺了張子明,卻始終搞不懂,張子明為何不怕他。難道暴力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陳友諒之所以那么容易被朱文正和陳子明欺騙,就是因為他太相信暴力能解決一切問題。

    然而事實告訴他,錯了。

    在眾人的堅持下,陳友諒的60萬大軍硬是沒有攻破洪都城,反而死傷慘重。

    激烈的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戰死

    朱元璋不會真的讓朱文正再守一個月,他調集所有兵力約20萬人,僅用10天時間到達鄱陽湖。

    陳友諒聽說朱元璋來了,迅速調轉槍口。所有戰艦進入鄱陽湖,陳友諒20000巨艦對戰朱元璋的3000小漁船。

    陳友諒的戰船有幾層樓那么高,朱元璋打他就如攻城一樣難。

    很快,朱元璋發現陳友諒的船雖大,但靈活性差,是可以利用自己小船的靈活性擊破敵人的。

    隨后,劉伯溫也獻計:造謠,假傳陳友諒死了。

    初戰,以徐達為先鋒,將水軍分成11隊,每對配備火炮、火箭、火槍、神機箭、弓弩等,命將士:

    近寇舟,先發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則短兵格之?!睹魇芳o事本末》

    意思是,臨敵時先發射火槍和弩箭,在靠近對方船只后,攀上敵方戰船,與之交戰。

    并且,士兵們邊戰邊喊:陳友諒死了!

    士兵的戰船與陳友諒的戰船相隔太遠,喊聲越來越多,士兵以為陳友諒真的死了。一時之間,軍心渙散,士氣大減。

    徐達趁機殺敵1000多人,俘獲一條巨艦。

    然而,這種獲勝的可能性畢竟太小。

    第二天,漢軍發現了朱元璋的指揮艦,他的桅桿是白色的。

    陳友諒手下有名大將叫張定邊,他突然從漢軍陣營中駛出,直奔朱元璋的指揮艦,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驚呆了,一時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朱元璋慌亂中,船只擱淺。張定邊對準他連射數箭,這時,陳德及時出現,做了朱元璋的擋箭牌,連中9箭。

    朱元璋情急中大喊和談,漢軍提出的條件是要朱元璋自刎,便放他的將士們出湖。

    朱元璋答應,要求回倉給家人寫封遺書。

    這時,有個叫韓成的長相身形跟朱元璋差不多,他說:“今主公一死,群龍無首,大業豈不功虧一簣?請主上把衣服給我!”

    韓成換上朱元璋的衣服縱身一躍,跳入湖中。

    漢軍以為朱元璋死了,放松了警惕。

    常遇春手持一弓,一箭射向張定邊,漢軍只能迅速回退,竟無人阻擋得了。

    朱元璋在忠臣良將的守衛下,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但陳友諒的戰艦實在太威猛,打得朱元璋的士兵連連后退,再這樣打下去,必會全軍覆沒。

    部將郭興發現了陳友諒的戰艦是用鐵索連起來的。他認為這是道送分題,當年周瑜怎么干的,咱們就怎么干:用火攻!

    朱元璋立即采納郭興的建議,準備七艘漁船,裝載蘆葦、火藥等易燃物品。趁東風起,組織敢死隊駕船點燃船上的蘆葦,用自己的小船撞向陳友諒的大船。

    熊熊烈火燒向幾百艘巨艦,它們連接在一起,無法逃脫,死者大半。

    陳友諒見大勢已去,想撤出,但出口已經被朱元璋派人堵死。

    他被堵住鄱陽湖半個多月,眼見彈盡糧絕,陳友諒決定強行突圍??僧斔斐鲱^準備指揮作戰時,卻被流矢穿顱而死。

    一代梟雄陳友諒就此落幕。

    寫在最后

    陳友諒其實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眾多起義軍領袖中,最堅定的反元英雄,從沒向元朝妥協過,包括朱元璋也未能做到。

    他的才能并不輸給朱元璋,像安慶這樣的硬骨頭,朱元璋沒敢碰,但陳友諒卻拿下了。

    他出身貧苦的漁民之家,卻很快擁有60多萬的兵馬,他的造船技術之強令人咂舌。

    他與朱元璋之間的較量,差別不在能力上和武器上,而是人心。

    因為不得人心,關鍵時刻真正為他拼命的人屈指可數,似乎除了張定邊,其他人隨時都有可能投降。

    而朱元璋有很多人能為他去死,張子明、陳德、韓成......,沒有這些忠心耿耿的將士,朱元璋早就死在了陳友諒的前頭。

    因為不得人心,他吸引不了有才華的人投靠他。

    而朱元璋手下有大量謀臣,幫著出謀劃策,最終才能以少勝多,取得勝利。

    陳友諒其實是敗在了性格上,他兇狠殘暴,狂妄自大,為了上位,殺上司、殺部下、殺主子。

    當年術士看透了他有能力,希望他能救萬民于水火,可誰知他卻走偏了路,最終落草為寇也是必然。

    對此,你怎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今日頭條:俊慧文史苑,與你一起聊一聊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上一篇: 蔣介石背后的風水高人:為蔣母修墳泄露天機遭反噬,預言西安事變
    下一篇: 元帥林一代梟雄張作霖的空冢,在東北叫“林”的墓園罕見(組圖)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