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有一個城堡田園夢,直到她成為葡萄酒女莊主
96 2025-08-08
人這輩子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這也是為什么老傳統講究“事死如事生”。
千百年來,葬禮流程不僅繁瑣,還非常隆重,從人咽氣的那一刻開始,就要遵循老傳統來安葬逝者。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葬禮流程自然是不一樣的,今天小編說的“1停,2報,3吊,4封,5送,6安”流程,也只是傳統葬禮的要求。
有的地方認為人雖然光著來到這個世界,但走的時候應該是穿戴整齊的。
所以,在很多家庭中,人們感覺親人命不久矣時,就會為他擦拭身體,然后換上壽衣。
但也有的地方是在親人剛咽氣的時候才做這些事情。
親人離世后,家屬給他梳洗換裝完了,下一步就是把逝者放入提前準備好的棺材中。
緊接著再把棺材抬到靈堂,這就算是停靈了。
停靈的時間也有規定,有的地方講究停三天,有的地方則講究停七天。
在這段時間,靈堂內要點燃長明燈,寓意著照亮逝者去往陰間的通道。
為了不讓長明燈熄滅,逝者的親人還會輪流值守。
過去長明燈都是蠟燭或者煤油燈,很容易就被風吹滅了,這時候守靈的人就得趕緊點亮,避免不吉利。
逝者停靈后,主家就會派人去報喪,在沒有手機網絡的年代,通知親友只能通過一些簡單的方式。
比如口口相傳的方式報喪,主家會讓一些年輕的晚輩去親戚、朋友,甚至鄰居家中報喪,告知死者去世的消息。
負責報喪的人通常是穿著孝衣,站在人們的家門口敲門,然后里面的人聽到聲音就會出來。
之所以不進去報喪,主要是因為主家怕給親友帶來晦氣,也有說法是因為通知的人比較多,進去報喪比較耽誤時間。
對于鄰居或者關系不太親近的人,主家并不好直接通知對方,于是就會在自家門口張貼訃告,用白紙黑字書寫清楚誰去世了。
如果有想去參加葬禮,或者想去幫忙的人就會主動前去。
還有的地方則是通過制造聲音來報喪,比如燃放鞭炮,人們聽到鞭炮聲就知道有事發生。
村里人消息靈通,一傳十,十傳百,不一會村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喪訊了。
和古代相比,現在報喪方式就比較簡單了,一個電話或者微信消息發送,就能在分分鐘之內將喪訊傳遞出去。
吊唁是人們接到消息后來喪家表示哀悼和慰問的環節,這個環節主要講究一個尊重。
來到逝者靈堂后,人們先要上香,并且鞠躬表示哀悼,隨后再和逝者的親人說幾句安慰他們的話。
其中,關于鞠躬這一禮節講究很多,有人在一旁負責喊“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一鞠躬”拜的是天與地,古人認為天地是最尊貴的,這一點和結婚的時候一拜天地有相似之處。
“再鞠躬”拜的就是逝者,人們通過鞠躬的方式,表達對逝者離去的惋惜和不舍。
行禮對象是死者,它表達的是對逝者生命的深切懷念和敬愛。
“三鞠躬”拜的是逝者的親人,表示對他們的慰問,希望他們能節哀順變。
不論是土葬還是火葬,都需要用到棺材,棺材的材質、做工不同,價格也是不一樣的。
一般金絲楠木或柏木的棺材比較貴,因為這兩種材質耐腐蝕性比較好,埋在地下多年也不會被腐蝕,可以很好的保護逝者遺體。
其次就是松木棺材,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家庭都選擇這種材質的棺材。
棺材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個是棺材體,一個是棺材蓋。
在停靈期間,棺材蓋是放在一旁的,主要是為了讓親友再看一看逝者。
直到出殯之前,人們才會蓋上棺材蓋,進行封棺。
封棺用的釘子為7顆,代表北斗七星,給逝者指明陰間的方向。
封棺之后就要出殯送葬了,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走在最前面的是逝者的長子或者長孫,他們手上舉著哭喪棒,領著隊伍去往提前選定好的墓地。
抬棺的人緊隨其后,他們由8人或者16人組成,人數多抬棺也會更加穩重,避免因為力量不足而導致棺材摔落在地。
送葬隊伍的后面還跟著逝者的親戚朋友,他們負責扔紙錢。
古人認為,逝者在去往陰間投胎的路上,會遇到重重阻礙,沿途撒上紙錢,這樣就買通了那些想要為難逝者的小鬼,保佑逝者順利的去往另一個世界。
對于有錢的人家,他們還會請吹嗩吶的人,嗩吶一吹,整個氣氛就更加悲傷了。
在送葬途中,也有諸多的講究,比如棺材不落地,否則逝者就會無法安息。
還有沿途如果路過井、廟等地方,也要焚香潑水,這樣的做法代表驅邪避禍。
送葬的隊伍到達墓地之后就要進行最后一步——安葬,這一環節也代表著逝者要入土為安了。
一般來說,墓室的大小、朝向和深度都是提前請風水先生測算好的,有著非常嚴格的風水講究。
人們認為這樣可以給逝者提供一個風水好的安息之所,從而保佑后代也能得到福蔭。
棺材下葬時,一般是由逝者的直系親屬來填土,一般是先用手捧著土,在棺材的表面蓋上薄薄的一層,最后再用工具,快速的進行掩埋。
墳冢建立好之后,長子手中的哭喪棒會插在墳前,希望日后墳上能夠長出青草。
因為古人覺得,墳頭草生金,如果沒有墳頭草,則說明后代會受窮。
安葬結束后,整個葬禮也就算完成了,逝者的家屬們會在墳前燒紙,進行最后的送別。
此后,就得等到燒七、百天或者是清明、中元等祭祀節日再來祭掃逝者了。
整個葬禮流程看似繁瑣,實際上總結起來也就這6個環節,作為家里的年輕一輩,提前了解這些習俗,等到日后老一輩人離去時,也不會慌亂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