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門前石獅不可亂,亂了家運心難安”有沒有道理?并非迷信
52 2025-08-09
網通社評論 五年,僅僅五年。
從2020年首款漢EV上市,到如今漢家族突破百萬銷量,這個速度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要知道,在漢家族誕生前的中國車市,20萬以上轎車市場長期被合資品牌壟斷,國產品牌突破15萬定價天花板都步履維艱。而漢家族不僅一舉擊穿20萬級市場,更用百萬銷量驗證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爆發力。
7月3日,前女足國門趙麗娜接過第100萬輛漢家族鑰匙。這不僅是數量的勝利,更是質量的飛躍。漢家族百萬銷量的構成中,漢EV純電車型占比超過60%,印證了市場對國產電動車的認可。
當傳統豪華品牌仍在電動化轉型中掙扎時,中國品牌已經建立起完整的技術體系和用戶認知。漢L作為家族最新旗艦,上市三個月連續破萬的成績,更體現國產新能源車進程正在加速。
性能越級的秘密武器
賽道體驗日上,漢L用實測數據打破了人們對同級性能車的固有印象。
動力表現上,漢L四驅版810kW功率輸出,1102匹馬力超越多數V8發動機,實測2.7秒破百的加速能力已進入千萬超跑俱樂部。操控方面,全球首款量產三萬轉電機配合云輦-C智能懸架,在高速過彎時側傾控制達到豪華性能車水準。安全設計上,自研4活塞卡鉗實現33米百零制動,CTB技術讓車身扭轉剛度提升30%,賽道狂飆中依然穩如磐石。
值得一提的是,漢L搭載的超級e平臺全域千伏架構,不僅支撐著兆瓦閃充(5分鐘補能400公里),更通過高壓平臺實現能量高效轉化。當傳統性能車還在為提升10%熱效率絞盡腦汁時,漢L的電機效率已達97.5%,用電動化技術實現了性能的降維打擊。
賽道基因的全民共享
傳統性能車文化中,賽道體驗是少數發燒友的特權,動輒數萬的賽道培訓費用構筑了天然門檻。比亞迪官宣未來將“賽道日”打造成用戶的體驗日,每年邀請漢L車主參加專業賽道培訓,開放賽道體驗,讓普通用戶也能安全體驗極限駕控。
正如比亞迪王朝網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路天所言:“性能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可享的樂趣!”
更值得關注的是,賽道技術向民用場景的轉化。漢L的iCVC智能矢量控制系統,在賽道中實現精準過彎的同時,在日常駕駛中能有效抑制雨雪天氣的甩尾風險;云輦-C智能懸架在賽道模式下的強支撐性,切換到舒適模式即變為細膩濾震。這種"可鹽可甜"的特性,讓性能與實用不再是單選題。
潮改文化的中國式表達
當《黑神話:悟空》聯名痛車駛入賽道,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汽車文化完成了一次驚艷碰撞。比亞迪推出的"國色傾城,潮改出街"計劃,正在構建獨特的改裝生態。
官方提供改裝套件備案服務,解決用戶合法化痛點。設計團隊開放色彩庫,提煉出"玄空黑""朱雀紅"等國風配色。與游戲、動漫IP深度聯動,打造文化共鳴點。
這種潮改文化背后,是漢L設計語言的可塑性。Dragon Face前臉提供足夠的視覺張力,流暢的轎跑線條構成天然畫布,而隱藏式門把手、低風阻輪轂等細節又賦予改裝基礎美感。從《大家車言論》曾穎卓的賽道風改裝,到年輕用戶的二次元痛車,漢L正成為汽車文化的全新載體。
寫在最后:
百萬家庭的共同選擇,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國品牌不僅能站穩20萬級市場,更能憑借核心價值贏得消費者的信任。當消費者愿意為這樣的國產旗艦買單,這本身就是對“唯性價比論”的超越,標志著中國汽車的價值認可度達到了新的層級。
漢L賽道體驗日所展現的,遠不止是性能的強悍,更是一個成熟產業生態的具象化呈現。兆瓦快充的推進,正在實質性地消除電動車的使用痛點;開放用戶賽道日計劃,將頂級駕控體驗變得觸手可及;而潮改文化的蓬勃興起,則為用戶個性表達提供了官方背書和廣闊舞臺。
下一個百萬,漢L或許不再需要五年時間。漢L在合肥賽道上卷起的風暴,終將席卷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版圖。在這條沒有終點的賽道上,中國汽車正在證明:彎道超車之后,我們更擅長定義賽道。
(圖/文 網通社 王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