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打造生命:龍脊壯族豎房活動分析

    147小編 75 2025-08-09

    摘 要:本文在對桂北龍勝縣龍脊壯人豎房過程進行深度描寫的基礎上,就家屋生命體的構成,家屋與人的關系以及家屋孕育力量的來源等問題展開討論。指出龍脊壯人豎房如育人,討偶者、給偶者、庚兄弟以及村鄰都參與了豎房實踐并在打造房屋的生命與力量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關鍵詞:廣西龍勝 壯族 豎房 

    作者:郭立新,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

    列維-斯特勞斯認為家是“一個法人團體(corporate body),擁有物質的或非物質的財產(estate);通過將其名字、寶物與頭銜沿著真實的或想像的‘線’或‘世系’進行傳承的方式使自己不朽;只要這種延續能以親屬或婚姻關系的語言,更常見的是兩者都用的語言表現出來,就被認為是合法的?!?。

    他將“家屋”視為一種允許各種不同的力量混合而可以同時存在的制度性的創造。家屋將對立的關系放在一起,建立一種虛構的統合,并超越世系和聯姻之間的對立而將其凝固、靜止和穩定下去。

    基于對列維-斯特勞斯有關家屋概念的啟發與批判,1995年出版的《關于家屋-——列維-斯特勞斯和對列維-斯特勞斯的超越》一書,指出家屋經常被看成是身體的隱喻與象征,家屋與身體存在相互構成關系,要對家屋進行整體性的建筑人類學和身體人類學研究。

    該書一些作者常把家屋與埃靈頓(Shelly Errington)關于島嶼東南亞性別建構中兩種不同類型論述放在一起討論,探討家屋社會不同類型的社會建構邏輯與力量源泉。埃靈頓認為島嶼東南亞性別建構中存在著“異中求同”,追求男和女二元統合的中心型;以及“同中求異”,強調通過交換時必然具有的異己之分,從“異”中建構“己”的二分型兩種模式。

    吉布森認為在一些中心統合型社會中,同胞才是家屋社會生活組織上最重要的原則,比列維-斯特勞斯認為的聯姻及世系的原則都關鍵。何翠萍在其論文《人與家屋:從中國西南幾個族群的例子談起》,對云南景頗、載瓦和班洪佤族,以及廣西靖西南壯的家屋材料進行比較,使用埃靈頓兩種性別建構的模型提供的分析框架,探討了上述四個族群家屋與人的生命之間的相互構成關系,家屋孕育力量的特質及來源等問題。

    上述研究都指涉一個共同的主題,把家屋視為人的生命與關系的投射。本文擬以1999年至2000年筆者在廣西北部龍勝縣龍背壯族進行田野調查收集到的有關豎造房屋的民族志出發,就家屋生命體的構成,家屋與人的關系以及家屋孕育力量的來源等問題展開討論,以期對龍背壯人社會的建構邏輯有所理解。

    一、背景

    龍脊是廣西北部山區壯族、瑤族、漢族、侗族和苗族等多民族雜居格局中一個以壯族為主體的聚居區。位于龍勝縣東部的和平鄉,東距桂林約九十公里,語言上屬于壯語北部方言桂北土語,大部分村民能講桂林官話。所處地形山高谷深,基本上沒有平地可言。主要經濟活動為開辟梯田從事稻作農業。

    龍脊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是欄(ran),一個欄指一幢獨立的房屋與住在這幢房屋里的人。在社會日常生活中,不管欄所居住人員的多少,每一個欄都被視為一個基本單位,參與其它社區組織的建構,如組成作為政府行政組織的村民小組以及其它傳統社區組織。社區公共事務的勞力與費用攤派、集體性禮儀活動以及私人禮物來往也都以欄為單位。

    每個欄有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方法如同當地常用的親從子稱法,一般是在欄的后面加上該家屋的成員中最晚一輩后代中最年長者(即長子/女或長孫)的名字。所以,欄既是一個自然空間和物質空間單位,又是一個基本的社會單位。

    比欄大一些的社會單位是老欄(reran),老欄的意思是內部的欄,當地人用桂林話稱之“親房”。老欄的主要成員之間多具有同胞或堂兄弟姐妹的血緣關系,同一個老欄內同一輩份者稱為平倫(pilun)。比老欄更大一些的親族組織是岱瓦(taiwa),同一個岱瓦者一般被認為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當地人在講桂林話時,將老欄與岱瓦都用“家門”這一個詞來表述。老欄和岱瓦的區分是相對的。當老欄內的欄增加到十余個時,它就可以變成一個岱瓦,其下面再分出新的老欄。

    菀(wan)表示寨子。由于龍背村寨多為同姓村寨,寨民們自認為擁用共同的祖先,彼此之間進行血緣認同,故菀或村寨往往具有很強的的凝聚力,是龍背社區的重要統合力量,各村寨之間大都有著較為清楚的界線。為了保證自身安全,抵制外來干預并保持對社區的控制,龍背先民們開發出了大規模的梯田耕作系統并聚居成較大型的村莊。

    清代中葉至民國初年,龍背壯人還一度將聚居區內十多個具有相似文化與族群背景的寨子還曾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具有地方自治性質的共同體,號稱“龍背十三寨”或“龍背團”。對龍背關系稱謂、繼嗣與婚姻的研究表明,為了維護家屋的長存和延續,使香火能夠代代相傳,龍背的繼嗣制度長期在父系制與兩可制之間擺動,男娶女嫁從夫居和女娶男嫁從妻居兩種形式同時存在。當地把給偶者統稱為外家,既可能指男方,也可能指女方,得視當事人的婚姻狀況而定。

    二、建造過程

    龍背的房屋均為木質結構的干欄房,房屋的絕大部分構件,如柱、梁、墻、地板等都是木質的,講求精工細作。上下有三層,一層圈養牲畜,較低矮;人的日常生活空間在二樓,三樓為放置雜物和糧食的閣樓。一般進深四間,面闊三間以上。房內結構,以柱承重。

    若以進深方向(房屋側面)為縱向,縱向至少有五根大木柱。正中一根叫正柱,正柱兩側為副柱,最外面的叫檐柱。正柱最高,副柱次之,檐柱最矮,形成一個側向三角形屋脊。柱底用石頭作柱礎。將各柱連接起來的橫木,沿進深方向橫置者叫“串”;沿開間方向橫置者屋頂為“梁”,下部用來托起樓板的為“枋”。串從上到下有山串、大串和小串等。串和柱穿連起來,構成一個扇架。一幢房屋扇架的多少取決于面闊(即通常講的房屋的間數或開間數),譬如,一幢房屋面闊五間肯定有六個扇架。

    枋有上過堂枋和下過堂枋,分別用來支撐三樓和二樓地板。二層和三層的地板均為木質樓板。在第二層,常根據需要,用木質廂板將室內空間分成若干室。屋頂均蓋青瓦,多采用歇山頂,也有采用懸山頂的。

    當地一般把建房稱為豎房。從我們收集到的祭文來看,造房子與撫養后代、為老人送終同為人生三大事,龍背人對此非常重視。首先是選擇地基。地基一般是老房子留下來的原有地基、寨內的空地、寨邊上的菜園。如果主家中意的地基不是自己家的,還得與地主商量,要么以地換地,要么用錢購買。其次,還得請一個地理先生,根據主家成員(主要是夫妻)的生辰八字,寫出一張“營造日課”(附錄)。營造日課相當于一份造房日程表,上面有擬建房屋的朝向,以及建房過程中所有重大事件的開始日期和時辰,日后主家嚴格按照此表執行。下面對龍背干欄房的建造作一介紹。

    1.發墨柱與梁木的砍伐與加工

    營造日課上所講的入山伐木時間指的是上山砍伐發墨柱與梁木的時間。除了村部、學校等公用房屋和不是用來常住的酒坊、碾米房、商店等房屋之外,所有作為家宅的房屋,每一幢房都有一根發墨柱(pengfame)和一根梁木(taiwu)。發墨柱是正堂左側扇架的后副柱,正好位于神龕的左側。梁木指架于正堂左右兩根正柱之間的主梁,通常位于房屋最高處。造房用的其他木料來源不限,可以購買,也可由主家上山砍伐,唯獨發墨柱與梁木必須使用由主家自己在山林里找到的,并在地理先生定好的時刻經過特定砍伐與加工儀式處理的專用木料。

    主家在山林中選擇發墨柱與梁木的標準是,樹要長得粗大直挺,枝繁葉茂,蔥綠茂盛,枝葉絕無枯黃之色,充滿旺盛的生命活力;樹的長相好看,姿態優美,樹形勻稱;樹蔸周圍又生出很多小樹崽;周圍地形平坦,向陽開闊。所有參加砍樹和扛樹活動的人均由主家請來??硺涞娜吮仨毟改鸽p全,已育有子女,身體健康,品德和口碑好,懂得禮儀。被主家委以砍樹之職是被人看重之舉。抬樹的人也必須父母雙全。出發前在主家吃飯,一直到將樹抬回來,再到主家吃飯,這整個過程都忌諱講怪話和不吉利的話。主家一般會殺鴨備酒款待應邀前來砍樹和抬樹的人。

    砍樹時,首先砍下三塊大木渣,放到一邊保存起來??撤r要注意樹倒地的方向。原則上樹倒地的方向要與地理先生推定的房屋朝向一致,因龍背的房屋大多朝東,故一般樹朝東倒,并且在樹倒地后在樹干東側作一個記號,以便日后加工和安放到房屋中時,使樹生長的方向與房屋的方向一致。樹倒地時,還要讓樹干與樹蔸藕斷絲連地連著。

    樹倒地后,主家將事先在家里準備好的祭品,包括一個封包(內包一些錢,多為4枚或8枚硬幣或銅錢)、米或禾把、茶葉、用紅紙纏起來的一疊紙錢以及先前砍下的三大塊木渣,一起放進樹蔸里,將三柱香插在地上。紙錢和香都不用火點燃。主家祈禱:

    我們要用你做發家致富的梁木(發墨柱),你要保住你的蔸蔸,你的崽越多越好,越長越好。山怪,也不要來驚擾我們。

    此外,還要將其中一塊木渣帶回去,日后上梁時將此木渣用紅布包起來,放在梁木上。

    無論在什么時侯,人都不能從發墨柱或梁木上跨過去,只能從其下面走。為避免有人無意中跨越,一般將搬回來的發墨柱或梁木豎置或吊起來。

    加工發墨柱一般在木匠開工干活之初,梁木則多在上梁之前加工;也就是說,對其進行加工的時機,一個是在最初開工時,一個是在最后其他房屋構件均已加工好之后。按規定,木料加工之初要拉墨線。發墨柱與梁木的墨線要當眾拉。拉發墨柱靠正堂一側的墨線時,由主家站在樹根一端,用力拉起墨線然后猛地將線松開,使墨線在樹干上彈出線痕;拉另一側的墨線時則由木匠師傅站在樹根一端拉線。

    墨線是否清楚和平直,是每一個在場的人十分關心的事,因為這關系到主家與木匠的運氣與吉兇。主家拉的線決定主家家道的興旺吉兇與否,木匠拉的線決定了木匠的運氣與吉兇。墨線清楚者為吉,不清楚者則不祥。發墨柱之名由此而來。梁木的墨線也同樣由主家與木匠師傅拉,只不過主家負責拉梁木下面的墨線,木匠負責拉梁木上面的墨線。拉好墨線的發墨柱和梁木只能由父母雙全的木匠加工。

    2.動土平整地基和加蓋屋瓦

    一般地,干欄房可以隨地搭建,對地基的要求并不高。但龍背房屋的地基一般加工得很平整。平整地基的工作由全寨合力完成。以L寨為例,不論寨中哪一家需要平整地基,寨上每一家至少要幫一個義務工。幫工時主家提前通知有關人員,各家戶一定要在約定好的日期,派一個勞動力(不論男女)自帶工具前來幫忙。收工后各人仍回自家就餐,主家不用招待前來幫忙的寨人。

    為房屋加蓋屋瓦時也同樣由全寨人獻義務工完成。瓦大多是從外面買來或請外面的泥瓦匠制作燒造的。蓋瓦時一般由女性在下面遞瓦,男性在屋頂上面摞瓦加蓋。筆者曾反復問及是否允許女性上房蓋瓦,都得到肯定的回答,但他們又說,由于屋頂較高,比較危險,故實際上女性爬上房頂蓋瓦的情況很少。平整地基與蓋瓦時忌孕婦到場。

    3.木工及其儀禮

    除了木料外,龍背的房屋基本上不用其它建筑材料。所以,木匠是房屋的主要建造者。在木匠做工時,還需要一些勞力為木匠打下手。這些勞力大多來自主家家門成員的無償貢獻。建房的程序是首先由木工將主家提供的木料,按照房屋的規格要求全部加工成建筑構件后,再由木工以及主家請來幫忙的家門、親戚或村鄰一起在地基上組裝成干欄房屋。木匠工作屬有償勞動,主家需付工錢,并辦餐招待。有時,主家的家門或村寨內的朋友替主家把木匠請到自己家中加以款待,以減輕主家的經濟壓力。

    龍背的木匠有師傅與一般匠人之別。一幢房屋一般由一個師傅領著一班匠人干活。師傅除了手藝要好外,還要與主家協商,定好房屋的高、寬、進深,安排房屋各種構件的尺寸,主持造房過程中與木匠有關的各種儀式,并對所造房屋的吉兇與命運負有直接的責任。當地人認為如果房屋造得不好,或尺寸不得法,可能會對造房的木匠造成傷害。

    木工工作過程中的幾個重要時刻,營造日課上都有規定。附一中“搭廠堆木”指木工工人開始搭建工場,作開工的準備?!捌鸸ぜ荞R”指正式開工的時侯?!罢蓷U木”是一根很長的刻有房屋正柱上串頭、枋頭高度的竹片。它一般由木匠師傅在征求主家意見后,根據營造法式,參照魯班尺上各種尺寸的吉兇禍福,定出房屋主要構件的尺寸,如正柱的高度,將其刻畫在丈桿木上。丈桿木一般會長期保存,以備將來翻修、改造房屋時拿來再用。

    梁木加工好后,就意味著主要的建筑構件均已加工好。這時就開始組裝構件。這個任務由主家、家門及木匠共同完成。首先將正柱、前后副柱及前后檐柱用山串、大串與小串穿連起來,形成一個個的扇架。將扇架定好位置后,再用枋和梁將木柱橫穿起來,唯獨留下梁木到特定時刻才架上去。這就是營造日課上所謂的“扇架柱木入場”。有意思的是,龍背人講究柱、梁、枋和串在房屋中的放置方向。所有的木柱以及豎置的廂板都必須將樹根一端靠地,樹尖一端向上,就象樹生長時一樣。沿進深方向橫置的串則必須將樹根朝向中柱,而沿開間方向橫置的梁則應將樹根朝向正堂。

    4.上梁與豎房慶典

    建房的慶祝儀式與宴席一般在上梁(即上梁木)那一天舉行。在當天清晨天還未亮的時候,首先舉行“發錘豎柱”儀式。儀式開始時,木匠師傅將紅紙貼到正堂中間的四根柱子上(兩根正柱和兩根后副柱,其中左邊的后副柱為發墨柱),然后殺一只公雞祭錘與柱,將雞血涂到柱上,并用錘子敲擊上述四柱。同時,眾家門(男性)一齊用力,將發墨柱所在的扇架抬起又放下。

    上梁慶典是整個造房活動的高潮,由架梁木、釘梁布、撒梁粑等儀式構成。這些儀式均由木匠師傅主持,并在儀式中大聲地說彩話(吉利話)。首先由眾家門(男性)將梁木架到正堂正柱頂端架好,木匠師傅殺公雞祭梁,并將二塊大糍粑(用糯米制成,由外家即給偶者送來或主家自制)放在正堂兩個正柱頂端,將四把禾把(由主家準備)扎好,將每把稻穗叉開分成兩股架于梁木上。

    梁布系紅色的長條形布,上面寫有諸如“上梁大吉”、“富貴雙全”、“闌桂騰芳”之類的吉祥語。梁布多由身體健康的已育婦女縫制。主家自己要制作一塊比一般梁布長大一些的梁布,并在此梁布的下面掛三個小袋子,袋子里面裝茶葉和五谷。按規定,主家所有成員的外家(給偶者)如父母的外家、自己的外家、同胞的外家、兒女的外家甚至其它本家門成員的外家,都要送一塊梁布前來慶賀。值得注意的是,主家的同庚兄弟們也象外家一樣送梁布。主家收到的梁布越多越好,越光彩。收到的梁布,在架好梁木后,均由木匠用銅錢或硬幣釘在梁木上,其中主家自制的梁布一定要釘在最中間。凡送梁布者一定會同時送梁粑。一塊梁布一籃梁粑,除此之外,有的還另外再送谷子或打封包(包人民幣)。梁粑系將糯米煮熟后舂爛(由男性完成),再用木模模制(多由女性完成),一般呈圓形,每個重約一兩。

    收到的梁粑,包括主家自制的梁粑,多由木匠從梁上拋下。拋梁粑時,首先由主家在下面接。木匠在梁上大聲問主家:愿不愿意富貴?主家大聲應答:愿意。木匠便將梁粑、糍粑、禾把、米和茶葉等向下拋撒;主家則取一條床單或一匹布(不能用毛毯),由四個主家的人(夫妻、父母、兒女均可)各拉一個角,在下面將木匠拋下的物品用床單接住。如此反復進行三次之后,木匠和親屬開始向四下里撒下梁粑,早已等候在一旁的眾村鄰、親友便使勁爭搶梁粑。搶得越多越吉利,特別是搶得第一塊梁粑者被認為是最吉利的。木匠撒梁粑時,每一個籃子都要留下幾個梁粑作為回禮。

    三、建房儀式分析

    在龍背壯語中,房屋與家同用一個詞ran表示。在龍背人看來,一個完整的ran既是一幢獨立的房屋,同時還必須包括這幢房屋里住著的人(主要包括一對已生育的夫婦和他們尚未生育的小孩,有時還包括這對夫妻中討偶者的父母)。所以,房屋與人結為一體,他們之間相互構成的關系是非常明顯的。房屋與人如此密切地關聯著,龍背人自然而然地將豎造房屋與成就做人聯系起來,通過一系列的儀式與禁忌將成就做人的理想寄寓于豎造房屋的實踐中。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屋的結構與形式成為人與社會關系的一種實物化表達形式,建房儀式與活動也成了一種建構人與社會的展演活動。

    發墨柱與梁木是理解龍背房屋的關鍵。雖說是造房,但龍背人對此一柱一梁所用之樹木的選擇就跟相人一樣。此樹是用來造房子的,所以,在將“樹”與“人”關連起來之前,首先還要考察“樹”與“屋”,以及“屋”與“人”之間的關系。

    在龍背造房過程中,此“樹”即發墨柱與梁木和房屋之間的構成關系是顯而見的。發墨柱在房屋中的面向與其在山林中生長的方向一致,使樹生長的方向與房屋的朝向統一起來。在豎房過程中對于發墨柱與梁木的種種禁忌及很多儀式都圍繞它們來進行,表明發墨柱與梁木是構成房屋的核心,是房屋的象征。

    基于這樣一種“樹”(發墨柱與梁木之樹,下同)與房屋的關系,以及前面所述的人與房屋之間的相互構成關系,“樹”與人之間的相關性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在“樹”、“屋”與“人”三者之間出現了相互構成的關系。在選擇用作發墨柱與梁木這一行為中,可以看出,在“樹”、屋與人三者之間,龍背人建立起一種隱喻關系,并進行了表達主體的轉換與意義的相互投射(如下圖所示):

    從“樹”到房,再到人之間建立的隱喻關系,后者往往成為前者的意義所在,前者又成為后者的具象形式,前者的形式與結構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得要與后者所要表達的意念相合。

    所以,通過對前者形式與結構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所表達的價值取向。龍背房屋的核心構件(發墨柱與梁木)是二分的,似乎分別代表了建構家屋或人的兩種力量、來源或對家屋的兩種訴求。發墨柱與梁木對于整個房屋而言,既是缺一不可的,在結構上卻是相互分離的。這意味著建構家屋的兩種力量或訴求雖然都不可少,但又是各自獨立起作用的。

    發墨柱是豎立的,保持著與在山林生長時一樣的方向與姿態,似乎更多地與房屋自身生命力或家屋對人的孕育力量有關。而梁木則是橫置的,在空間上位于整幢房屋前后左右之正中和最高部位,上面掛著給偶者們送來的以及主家自備的寫有祈求吉祥和富貴的紅色梁布,用錢幣釘梁布,放置象征財富的五谷、茶葉和糧食等等,都表明梁木更多地與后天的財富、運氣或家屋的物質孕育力有關。

    有生命的東西就會有生老病死,家屋有生命,故家屋也會有衰危和需要改造的時候。當住在家屋里的人感覺到時運不濟、災害病禍接連發生的時候,就有可能歸咎于所住的房屋。當地人認為這種情況大多是由于房屋是祖傳的,是按照祖先的生辰八字豎造的,因而有可能與后繼者的生辰八字相沖。

    解決辦法是將原來的梁木取下來,換成一根由房屋的新主人親自選擇的新梁木。換梁木的儀式與禁忌與造新房一樣。從伐木到上梁的各個重要時刻都要按地理先生根據主家夫妻生辰八字推定的時刻進行。也同樣舉行上梁慶典,外家、庚兄弟都要送梁布與梁粑,寨上人也參加慶典并獻工蓋瓦。發墨柱一般不換。

    梁木的可置換性進一步表明了它所代表的是一種直接與房屋現有主人(夫妻)相關的力量,也是決定家運興衰的力量。地理先生推算日期與時辰必須綜合考慮夫妻二人的生辰八字,表明這種力量應來自于家屋中夫妻二人的結合。

    龍背的木匠們在建房時有一套規矩與禁忌,如某種高度的房屋會對木匠不利,開工時和一些重要的場合要避免講不吉利的話,要殺雞舉行祭錘儀式等等。

    這些規矩與禁忌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木匠所要打造的房屋是一個對于主家而言至關重要的生命體,必須有一套行業倫理來制衡木匠與主家之間關系,以防止木匠為發泄自己的不滿而對主家進行惡意報復,或防止木匠在工作上疏忽大意,不盡職守;同時也使木匠得到主家應有的款待,確保其經濟利益。龍背所顯示的邏輯是使木匠與主家一道對建構房屋的生命體負責。如果建造了一幢不好的房屋,遭報應的不僅僅是主家,還有建造這幢房屋的木匠。

    景頗與載瓦人的建房活動中,男人通過蓋屋頂上的茅草將女人釀的滋養人的水酒包藏在其中,以此打造一個男女同體的人/家屋,并將這種以男性勞動對女性所具有生命繁衍力的包藏作為形成家屋/人的孕育力量兩個來源之一(何翠萍)。

    在龍脊壯族的建房活動中,家屋的男女同體性質主要體現在地理先生在寫營造日課時要同時兼顧主家夫妻二人的生辰八字,以及發墨柱與梁木的二分同體等方面。雖然龍背壯族與景頗載瓦房屋一樣都是男女同體的,但對待這種二重性的態度卻截然相反。

    景頗在建房過程中不斷強調男女的勞動分工,強調男女的界限與差異。龍背卻盡量將男女統合起來,使男女的分工界限變得很模糊。雖然實際上大部分與建房有關的勞動是男人完成的,但他們聲稱這些活,女人也是可以干的。而一些習慣上由女人干的活,男人也是可以干的。

    筆者曾看到一些女人跟男人一起,做著從山上背木頭回來之類的重活。而酒一般是女人釀的,但男人也常會從旁幫忙。在上梁慶典中所用的每一種儀禮物品,都包含有男人與女人的貢獻。梁布是女人縫制的,但梁布上的字多是男人書寫的。梁粑是男人和女人共同制作的,男人將蒸熟的糯飯舂爛,女人則用木模制作。禾把、茶葉等是男人與女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所以,是男女共同創造的財富成就了家屋,龍背家屋的男女同體性建立在對男女二性進行統合的基礎上。

    對男女的統合與共同勞動財富成為人/家屋孕育力量的重要來源。而這種統合與財富又被全村寨的勞動貢獻所包藏,因為每幢房屋所賴以建立的地基是整個村寨為之平整的,每幢房屋最上面的屋瓦是眾村鄰為之加蓋的。每一幢房屋都統合了寨上其他成員的貢獻,任何一個家屋都與寨上其它家屋通過勞力交換聯結在一起。村寨將每一幢房屋內所擁有一切,包括男女創造的財富、撫養的后代,得到的禮物(外家送來的,本家送來的、朋友送來的),養成的生機與活力,統統都包藏起來,統合起來。所以,在龍背壯族社會,村寨是家屋之上的又一基本的社會統合單位。

    參與砍伐、搬運和加工發墨柱與梁木的人,除了對參與者本人的道德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其父母雙全。將挑選人選的主要標準指向父母而不是本人,表明父母的生存狀況及其擁有的力量對于發墨柱與梁木能否具有力量至為悠關。發墨柱與梁木的力量也就是家屋孕育力量,即創造生命與財富的能力。對于做事者父母狀況的強調,意味著家屋的孕育力量與父母有關。具體說來,家屋孕育力量對“父母雙全”條件的依賴,隱含了關于孕育主體的兩種期待:一,父母與長輩,很可能家屋孕育力量必須依靠長輩的福佑;二,家屋孕育力量的源泉應是男女統合的,缺一不可。

    我們已經討論過寨上人對于家屋建構的重要性。在家屋的建構與上梁慶典中,還有兩類人值得注意,這就是外家(討偶者)和主家的庚兄弟(包括姐妹或朋友,下文同)。主家、庚兄弟與外家在建房慶祝儀禮中的關系表現為一種主家和庚兄弟對外家功能的轉換與取代,使外家在儀式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其轉換步驟是:

    首先,龍背人希望外家送來梁布與梁粑,來送禮的外家越多越好。梁布與梁粑在此具有特定的含義,可能與外家的孕育力量有關。對外家來禮的期待,表明龍背人在潛意識里還是承認外家來禮對于家屋孕育力量的貢獻。

    其次,將外家與庚兄弟(姐妹或朋友)相提并論,使庚兄弟的來禮與外家相同。這樣,庚兄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取代外家的位置。這對于主家而言,外家的孕育力量就不再是唯一的來源,從而達到了以兄弟(姐妹)取代外家,或將外家降為與同胞同等的地位。

    這種轉換還意味著將夫妻關系也轉變為同胞關系,并大大提升同胞在房屋建構中的作用。龍背人對同胞及家門內的兄弟姐妹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平倫(pilun)。平倫被認為是親屬中關系最為親近的人。

    其次,在龍背的禮物交換規則當中,給偶者(外家)只能送谷子(可用禾把或米替代)之類的糧食,絕不能送酒;而討偶者只能送酒和肉,絕不會送谷子(禾把或米)。但村鄰卻既可以送酒,又可以送谷子,到底送何種禮物可由來禮方自己決定。

    這意味著村鄰可同時扮演給偶者和討偶者的角色。通過村鄰便可獲得討偶者和給偶者的儀禮力量。這說明了村寨在龍背社會建構的重要性,存在著以村寨、地域來統合討偶者和給偶者的趨向。

    最后,主家自己也可準備與外家、庚兄弟來禮一樣的物品,而且主家自備的梁布大于其他任何梁布,額外加掛三個小袋,懸掛于梁木中央最顯眼的位置,使他人所送禮物處于陪襯的地位。這種突顯主家,企圖以主家統合外家的做法,進一步降低了外家即給偶者在人觀建構中的重要性。

    總之,在建房儀禮中,存在著在給偶者、庚兄弟和村鄰之間進行角色轉換與替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給偶者的重要性,表現出一種平倫、村鄰關系統合討偶者/給偶者關系的社會建構方式。主家自己在建房慶典中以己為主,以他為襯的做法,更是表現出一種欲將他人統合于“己”,從己中建己中的價值取向。這種社會建構方式具有埃靈頓提出的中心型社會的特點,也對應于吉布森指出的同胞的重要性。

    附錄:營造日課

    選擇日課 長發其祥

    貴造陽宅坐庚山甲向兼申寅丙申丙寅分金坐升十一度向尾四度課宜已酉丑及申子辰赤吉。小滿到庚山,小雪到甲向。庚山甲今年大利天帝白露到庚,開門宜放水宜甲方,黃泉煞忌艮方。庚山避忌。

    傍陰府忌戊癸二千合化單千無化不忌。天星地曜忌丙午丁日。天、地燥火忌辰戌、丑未時相沖,不沖不忌。日流太歲己酉旬中納音克山日。李廣箭忌卯酉相沖,消滅煞忌丁卯丁酉日。年月日時以上兇神一切避清。

    PRS先生提供)

    參考文獻(略)

    [說明]本文轉載自郭立新:《打造生命:龍背壯族豎房活動分析》,《廣 西民族研究》2004年1期。若有引用或轉載,務請說明來源。

    有關理解龍脊社會的延伸閱讀:

    1.榮耀的背后:廣西龍脊壯族喪葬儀式分析

    2.勞動合作、儀禮交換與社會結群:廣西龍脊壯族村落的社群結構分析

    3.壯族傳統基層社會親屬與結群的若干基本特征

    上一篇: 九宮八卦,二十四山方位#易學智慧
    下一篇: 陳子性二四山向造塟修方日用事宜藏書(12卷)清康熙二十三刻本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