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修鐵路,廖家灣村民捐出“風水林”3000棵古松木
100 2025-08-09
對于中國人來說,農歷新年才是一年的開始,因此作為蛇年的第一個月,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講究。
正月初一,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的去串門拜年。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帶著愛人回到娘家,探望父母和親人。
而到了正月初三,這一天則是“小年朝”,據說還是老鼠娶親嫁女兒的日子。
因此,正月初三有著獨特的習俗與禁忌,比如“1要早,2不做,3不留”。
先給大家說說老鼠娶親的故事。
在確立了生肖的先后順序后,老鼠成為排名第一的生肖。
這對于老鼠家族來說,是非常大的榮耀,于是它們就想把雌性老鼠嫁給最厲害的人。
老鼠最先找到的就是太陽,因為太陽照著世界萬物。
但是云卻說,太陽一點也不厲害,因為我能遮擋住它。
就在云得意的時候,風來了,它說,我能把云吹走,最厲害。
可是墻卻說,再厲害的風,我也能擋住,所以我才是最厲害的。
最后,老鼠們發現,最厲害還是自己,因為它們能把墻挖出洞來。
就這樣,老鼠定下了結婚對象,并且選定正月初三為吉日,讓老鼠家族成親。
據說,正月初三的晚上如果不早點睡覺,就會打擾老鼠娶親,它們很記仇,未來的一年都會來偷糧食。
人們為了不得罪老鼠,就早點關燈,并且在墻角放一些大米,餅干,慶祝它們成親。
宋真宗年間,據說有天書下達凡間,于是宋真宗為了慶祝,特意給官員放假五天。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正月初三被定為“小年朝”。
也有地方認為,三是一個非常大且非常特殊的數字。
比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見三代表著世間萬物。
因此,老百姓認為正月初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這一天老百姓有不乞火、不汲水的習俗。
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不乞討火,就是不把火種借給別人,也不去跟別人借火種。
在古代,火是非常厲害的東西,利用好了可以將生食烹飪成美味的食物,但是利用不好,就會引發火災。
所以,從安全的角度,人們不會輕易的把火借給別人。
另外,從風水角度來說,火是一種能量,也是一種運勢,如果與他人進行火種的交換,可能會導致自家的運勢被借走或擾亂。
人們都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穩定,不被別人依賴,也不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努力過上幸福的日子。
正月初二是水神的生日,在這一天人們為了表達對水神的敬意,會把家里的水缸裝滿。
到了正月初三這一天,家里的水缸是滿的,所以人們不需要從井里或其他水源處取水。
另外,從風水角度來說,正月初三是赤狗日,也就是熛怒之神下凡的日子。
老百姓認為如果去井或者河流周圍,容易發生危險。
所以,為了避免犯歲煞,引發不祥之事,人們約定初三不汲水。
到了現代社會,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里都通上了自來水,已經不需要費勁去井邊取水,所以這個習俗禁忌,了解的人并不多。
我們都知道,過年期間家里上不能關燈的,這是因為開著燈,燈光就能驅散黑暗,預示著新的一年一路光明順利。
但是正月初三是個例外,人們認為初三晚上得把燈關了,要不然就會打擾老鼠成親。
在這一天傍晚,人們會在老鼠出沒的地方撒上一些糧食,意思是恭賀老鼠成親。
不過也有人說,正月初三老鼠成親,就會讓老鼠家族變得越來越壯大,所以為了不讓老鼠成親,人們把燈都關了,這樣老鼠就看不清路,也就沒辦法結婚了。
這兩種說法,都給正月初三不留燈的習俗增添了趣味性。
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說,不留燈,人們就能更好的休息,同時也能節約資源。
說到垃圾,就現在的生活來說,誰家每天都會產生幾袋子垃圾,這些垃圾如果留在家里不扔掉,那豈不是要臭死了。
不過在過去,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初五,整整六天,人們真的不扔垃圾。
那時候人們都有自己的院子,再加上天氣寒冷,垃圾堆在院子的角落,并不會產生臭味。
可現在不行了,家里又熱,而且天氣也暖和,如果把垃圾堆放在家里,那恐怕會讓臭味充斥整個家里。
所以,到了正月初三,家里可不要留垃圾了。
站在年俗的角度來說,垃圾代表著污穢和不吉祥,新年期間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們生活的環境不該被垃圾覆蓋。
所以,初三要把垃圾扔出去,保持家里的潔凈,以迎接吉祥和福氣。
說到炕貼,很多零零后的朋友都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
但是老一輩人或者是八零后的人,基本上都見過。
以前除夕早上的時候,人們會從屋內開始貼紅,比如先貼窗花,再貼炕貼,最后去門口貼對聯。
一般窗花和對聯都要貼一整年,等到第二年換新的時候再撕下來。
可是炕貼不會貼那么久,一般初三就撕下來了。
人們認為,炕貼撕的早,兒子媳婦娶得早。
雖然這兩者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部分農村地區還是很信這種說法。
正月初三的“1要早,2不做,3不留”,每一項習俗都滿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
早點入睡,不打擾老鼠娶親,希望新一年糧食不被老鼠糟蹋。
2不做中的不乞火、不汲水,在敬畏傳統與風水的同時,也體現著對生活安穩的追求。
3不留中的晚上不留燈、家里不留垃圾、床頭不留炕貼,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實則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愿景,期望新的一年遠離黑暗、污穢與遲滯,迎來光明、潔凈與順遂。
隨著時代發展,這些習俗雖不再被嚴格遵循,但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價值,依然深深扎根在我們心中,成為春節獨特而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