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地方志-民間故事】黃樹良‖大川三棵樹 明察善與惡
192 2025-08-12
大川三棵樹 明察善與惡
黃樹良
據四川通史載,蜀自漢唐以來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清政府為解決勞動力不足和百姓的糧食問題,頒布移民新政,掀開了湖廣填四川移民的序幕。
此間,有一甕氏兩兄弟來到四川,甕老二來到大川安家坡,落戶溝壩頭。初來乍到,人地兩生,生活過得十分艱難,經常受到個別強勢人家的歧視。一好心人勸其搬到金臺山居住,大家出力幫助他蓋了三間簡易杈杈房。甕家舉家遷徙到此地后,十分注重鄰里關系,治家也非常嚴謹,勤勞本分,深受大家的信賴與尊重。到了第七代,已經成了當地小有名氣、家業殷實、門庭若市的富裕人家了,杈杈房變成了嶄新的四合院。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一個貌似乞丐模樣的老頭到他家討飯,不料被幺媳婦擋在門外怒斥。老甕見此,想起了自已的家史和先人“要講仁義多行善”的教誨,他立刻把老者讓進屋來,吼了媳婦幾句并讓她去給他拿兩個饃饃出來。老者狼吞虎咽吃完兩個饃饃后,雨也停了,他轉身而去,邊走邊唱:“穴在甕中,九曲臨宮,藍傘紅霧,定要坐中。”聲音象洪鐘一般清脆雄渾,經久不息。老甕抬起頭來,人不見了。老甕急忙把一家人叫到跟前,把剛才的事情細說一遍,大家都感覺很神奇。
不知不覺中老甕已進入耄耋之年,他倍感光陰不等人,決定走出大山拜一高人解開此謎。他帶著兒子到邛州天臺山找到遠近有名的算命先生王瞎子,聽老甕說明來意,他反復觸摸其頭骨和左手臂、肘、腕、指骨兩遍后說:“高人引路,必有鴻福。三代之內,有驚天之喜……這張八字,我要雙倍收米?!备缸觽z聽后心喜若狂回到了家中。在一個秋天的早上,甕老大在后山看見自家房頂上一團彩色紫霧呈螺旋狀升起,大約一袋煙的功夫才緩緩散去。正在此時,屋里夫人產下一名男嬰,哭聲如獅吼,驚動四鄰,體重8.8斤,全家老少沉浸在無比的興奮和喜悅之中。
老甕在此后約半年的時間,身體每況愈下,不久便與世長辭了,享年九十有八。家里為這位功高勞苦的老人做了七天七夜的大道場,按地師先生選好的脈地,把老甕安葬于甕魚嘴風水寶地。老甕安葬后七日,左側一股泉水就自然干涸了,一百二十日后,家里一切順當,風調雨順,甕老大感到無比踏實。兒子長得十分水靈、逗人喜愛,全家愉悅的心情難于言表。
小甕自幼聰明,家里特別聘請當地有名的一老先生教他識文念字。小甕誦讀過目不忘,學績優異,五歲便能背詩誦經,七歲時就語驚四座,九歲便能預測世事,十一歲就成為遠近有名的“金口魚”。他平時一句話都不說,但上至朝庭下到百姓的大小事情,他都能知曉。消息不徑而走,世人皆傳金臺山出了一個草寇皇帝。有一天,京城來了一位便衣欽差,到銅廠河官房山查完年羹堯開銅礦、造小錢的案情后,有人向他舉報草寇皇帝一事,欽差便隨即前往甕家核實真假。隨行官員亮明身份后,全家人驚喜萬分,頓覺屋里屋外,蓬蓽生輝。全家老少殺雞宰羊,忙得不亦樂乎,烹出豐盛的珍肴美味,盛情款待京城欽差。家人主動將小甕的出生時辰及相關信息報與欽差,酒足飯飽后,送別欽差回京城。
殊不知,大川地處萬山叢林,單程距離京城32O里,全靠步行,欽差往返京城要以年為單位計算。欽差走后的第二年,小甕已十一歲多,也不知什么原因,得的什么病,看遍了有名的醫生,始終得不到有效治療。一家老小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心如刀絞,悲傷萬分。
有一天深夜,甕老大在夢幻中看到一個鶴發童顏的老人,身上穿的全是銀杏(俗稱白果)葉子縫成的衣服,全身金黃色。這位老人說:“我是天界白果大仙,因修煉時觸犯天規,被貶下凡間悔過,現已期滿要被收回天界。當年你父親給我兩個饃饃救急,作為感恩回報,我理當為你家目前的危難解局。你家為‘甕’姓,穴丙甕中只是天鵝抱蛋,曇花一現,故你家注定在劫難逃。唯有把‘甕’字下面的‘瓦’字去掉,改姓‘雍’方能化險為夷。你們搬到白果坪三棵樹吧,上天會庇佑你們的?!痹捯魟偮洌先宿D身化為一道清煙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覺醒來已是凌晨丑時,甕老大來不及半點猶豫,立馬把全家分成3組,將“甕”姓去掉“瓦”改姓“雍”為1組,連夜搬到白果坪;“孟”和“高”兩姓各分為2組分別搬到保衛和火井,家中只留一老一小斷后。果不其然,天亮后約在辰時,只見一族人氣勢洶洶、滿臉殺氣來到甕家宣讀圣旨:“草寇皇帝,叛逆欺君,斬首,抄祖墳!”欽差督斬下小甕的頭回京告命去了。
至此,“甕”改“雍”的傳奇在神靈的護佑下,實現了逃難保命的轉折。雍氏家族視三棵樹為命脈,世世代代悉心保護。為防止別人亂砍,他們分別在樹的周圍釘上鍋鐵,每逢年節,族人都去燒香桂紅獻豬頭。雍氏老人辭世后即安葬在三棵樹右側,并勒石垂碑,以讓亡靈日夜守護三棵樹。他們每隔兩代人都要請雕刻大師在樹高2.8米的樹干正西面刻畫上白果大仙和“劉、關、張”雕像,以讓神靈與族人一道共同守護三棵樹。三棵樹根相連、距相等、互守望,象征“雍、孟、高”三姓后人團結和睦,事業興旺。
大川三棵樹,命牽三家族。積德大善焉,災難變鴻福!
(本文根據雍美波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