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買春聯千萬別選這兩種,弄不好就會招惹晦氣
161 2025-08-13
紹安莊 ( 賴澤樟 攝)
喜訊傳來!位于永泰縣的三處莊寨建筑—— 黃氏“父子三莊寨” 谷貽堂、紹安莊和積善堂,從全球225個提名遺產地中脫穎而出 列入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WMF) 2022年世界建筑文物觀察名錄,全國唯一!
永泰莊寨始建于唐朝,發展于明清時期。歷史上莊寨總量超過2000座,現存莊寨有152 座,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年代100年以上98座,被譽為“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
莊寨是永泰獨有的民間傳統建筑。莊寨既有土石結構巍峨聳立的外墻,又有著各色的雅致小院和精致窗花木雕。它有著居住和防御雙重功能,是當時保家御敵必備。
青山綠水,鄉村人家,一派生機盎然。每個古寨似座城,在公路旁,深山里星羅棋布,氣勢恢宏。
看似相同的莊寨各有其特色,除了一炮而紅的“父子三莊寨”,還有哪些莊寨值得一去?
1 八卦陣地—中埔寨
中埔寨整個寨堡就像一張八卦圖,均為木結構建筑。共有大小房間238間,一個正廳、四個小廳,由于形狀與八卦相似,故也被稱“八卦”寨,大有些鎮宅辟邪之意。
整個莊寨,從前埕、院井書院,到大廳、后座、橫厝,左右對稱,令人驚嘆。
中埔寨從外表上看,好似和其他莊寨沒啥區別。都是青石和黃土砌成的堅固防御外墻。但若你走到外墻的側面,會發現寨子依山勢而逐漸升高,富有層次。屋檐有棱有角,下有幾十個空洞,那是用來打土匪的哨眼、槍眼。
跨過寨門,里面又是另一個世界?!耙谎弁坏筋^”環繞著整座寨堡的跑馬道,雅致的小院別有洞天。木雕、泥塑、彩繪…每一處都精致地令人叫絕。
200多年過去了,這里還有人居住,有著鄉村生活的煙火氣。若你碰寨子里的老人,一定要聽一聽那抗擊土匪的英勇過往,還有諸葛亮木牛流馬沿跑馬道巡視全寨和運貨的傳奇。
2 福州“泰姬陵”—愛荊莊
這座“因名而名”的愛荊莊,剛剛獲得了國際大獎——“2018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這是一座為紀念愛妻而建的莊寨。在當時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社會里,建起了一座“把女性作為主角,體現對女性尊重”的龐然莊寨,可謂是個奇跡。
這是集莊、厝、寨、堡于一身的建筑奇跡。愛荊莊占地面積有5200多平米,由正座、下座及后座、邊房、過雨亭、橫樓、書齋樓、后花臺和繞莊一周的跑馬道組成,共有360間房屋。
愛荊莊及防御和居住功能為一體。其防御系統考慮周到而又慎密,可謂是永泰地區的翹楚。大門、銃樓、甕城、寨墻和跑馬廊都是愛荊莊防御系統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
體型龐大的銃樓、折尺型的南面大門、“巳”字形的內外甕城,是這里獨有的建筑美學。還有梨花伴月式的屋頂、酷似秦兵馬俑武士盔甲片的護墻瓦,無不令人震撼。
這里有傳說中甜蜜的愛情故事、游子對家鄉的熱愛與保護、豐厚的文化底蘊。曾被時光湮沒的愛荊莊經過修復后,正在向世人重現當時的輝煌。當你走進這里,觸摸一磚一瓦,仿佛能聽到那呢喃愛意低吟淺唱,婉轉動人。
3 網紅銀杏—珠峰寨
珠峰寨位于永泰縣珠峰村里的一山上。其形如鯉魚,前寬如魚身,后窄似魚嘴。取此布局,暗含“鯉躍龍門”之意。據悉,因珠峰寨系謝欽察(字天養)率眾兄弟在原五坪岐厝基礎上所建,故又叫“欽察寨”。
珠峰寨依山而建,全寨歷時22年建成,占地面積5400平方,規模宏偉,是當時縣內三大寨之一,被方圓數十里的人們稱為“最文明的寨宇”。
這一座安靜樸實的鄉村,現存著現存53棵500年樹齡以上的“銀杏樹”。初冬時節葉子金黃,詩意盎然,吸引眾多攝影師、記者、旅客前往行走和拍攝,這里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
白日立于珠峰銀杏樹下,遠眺遠方山巒,村落高于叢林之梢;入夜抬頭望天,錯以為銀河就在眼前,每一顆星球都在竊竊私語,是珠峰村最寧靜祥和的寫照。
不止有金黃耀眼的銀杏,每年秋冬之際,竹海、紅楓、銀杏、紅豆杉、古村落美景如畫。晨昏雨后,云海氤氳,恍若仙境 。這里有美好風光,有歷史余韻,有鄉土自然,有古樸建筑。這里是秋末初冬,鄉村一日游最佳打卡地。
4 時光標本—赤岸銃樓群
赤岸,是福州方言“七雁”的諧音,相傳鄉中有七座展翅俯沖、形態各異的類似雁形的小山而得名。赤岸銃樓則是赤岸村的重彩景觀,默默地佇立在赤岸村部橋墩溪兩岸。
赤岸銃樓群建于清時,由扁店銃樓、前店銃樓、祥林店銃樓、則水店銃樓四座土堡組成。四座土堡均為土木結構,三層主體,黑瓦覆頂,上有狹長的斗形窗和槍眼。孤自兀立,個形如碉。造型風格迥異,卻不缺任何功能,可謂罕見且僅有的土堡群。
如今,赤岸村沿溪的一條石徑,提醒人們這里往日的輝煌,這,曾是運送“皇糧”的官道。而銃樓店鋪分列赤岸溪兩岸,形成赤岸市。中間油坊,兼顧車米、煎油,每個銃樓兼顧警戒三個方向,聯合起來則可防匪防盜。
商鋪、油坊、石橋、流水……可遙想當年此處繁華景象,而經過滄海桑田留下的銃樓,則見證著這里從古至今的變化。
5 夢回千年—萬安堡
嵩口鎮自古富庶,為盜匪覬覦之地。因此,莊寨運應而生,居住防御系統兼備,危急之時,可保境安族。萬安堡就是這樣一座莊寨。
萬安堡墻高10米,約有三層樓高。其中5米高墻基是用大樟溪巨型鵝卵石砌成,上方是精土夯實,厚一丈有余的黃土墻。墻上布滿了火槍眼,有用于觀察、射擊的斗形窗,墻內有巡防用的跑馬道。
萬安堡攻守設施兼備,堅固高大的墻體和超強的防御能力,成為保護嵩口古鎮的重要堡壘。土墻外立面上遺留的斑駁彈孔,記錄著它曾激烈抵御匪患的歷史。
高高的土墻,方正的土堡。寨門一關,就是個安全的小世界。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依舊保存完好,可見其安全程度之高。萬安堡又名平安堡,寄寓著村民對和平生活的期盼,寓意太平。
6 婚慶基地—嘉祿莊
嘉祿莊坐落在同安村中心。整體建筑依地勢前后座略有落差,但布局沿襲中國建筑傳統風格,為中軸對稱式,主廳堂處于寨堡中心位置,左右房屋整體布列,堂與堂之間辟有天井。
寨堡四周均用石壘砌(有的塊石重達三百多斤),石墻高度為四米,上又添筑高二米堅硬土墻,計高六米,異常壯觀。寨堡設三道拱架式半月形寨門,門兩旁均精選細琢過的塊石壘砌,厚度為三米,門為雙重,門板均選用厚度達30 公分的硬木特制,十分堅固。
古樸堅固的莊寨現已開發成為歡慶基地,給這里添上了甜蜜的色彩。情侶們在這里舉辦傳統中式婚禮,在這里拜堂結為夫妻,莊重又浪漫,古寨送來祝福。愿有情人終成眷屬,白頭偕老。
7 民間故宮—青石寨
青石寨,始稱為“仁和莊”,是一大片錯落有致的方型莊寨,被當地稱為“民間故宮”,它處處散發著永泰鄉間建筑的樸拙大美。
寨子坐北朝南,無論日出日落,金色陽光都能眷顧到莊厝內的廳堂。莊寨為三進院落式布局,土木穿斗結構,懸山頂屋面,占地面積6059 平方米,建筑面積5463平方米,共有房間378間,最高峰時曾居住200多人。
青石寨的圍墻有5米厚,是青石加上夯土組成的,真可謂槍打不進,火攻不了,異常堅固。寨子內還有不少機關,城墻下半部的小洞,用來安放照明燈具。城墻上半部的喇叭形梯形窗戶,則可以看到外面情況,但屋外的人看不到里面情況。
青石寨整體建筑高低錯落、寬窄相宜、敞藏有致。此外其木雕、石雕、梁柱、楹聯等建筑裝飾精美,是閩東南地區集居住和防御功能為一體的典型傳統建筑。
8 耕讀家風—竹頭寨
竹頭寨,位于永泰縣白云鄉。坐落于兩重屏障之間,形如竹頭。整座寨以戌辰兼乾巽三分為中軸線的軸對稱,分為前、后和中廳三進式院落,中廳正廳為“七間六廂房”結構。前、后廳與中廳正厝等寬,共計182間房間。
莊寨居高臨下,寨前的坡腳下是一片水田,與寨頂高差約30米,田壟之外是高度150米左右的護山。透過寨前的蒼松翠竹,可以看見東南方向的山形如雄獅一般。在東面、西北面也同樣能看到不同姿態的獅形山環衛,用竹頭寨理事會負責人黃大銳的話說,這叫“三獅環護”。
竹頭寨集居住、防衛、私塾、家祠于一體。為了讓農耕畜牧和讀書教育兩者兼顧,先人立下了“讀者”和“耕者”按四六比例分配的潛規則,還規定在農忙時讀者必須參與耕作,農閑時耕者也得跟著一起讀書。
竹頭寨里保存完好的32副楹聯是“耕讀家風”的最佳代言,書香一脈相承。
來源:閩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