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的玄學真是妙不可言!網友的分享讓我大開眼界
144 2025-08-16
西北工業大學隨大西安一同成長,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逶迤行進在秦嶺山路上的師生隊伍,即將去往城固縣的古路壩村,那里是新選定的校址。夜幕降臨,古路壩上亮起點點燈火,燈火映照著西北工學院學生刻苦讀書的身影,照亮了古路壩的教堂,也照亮了古路壩的暗夜,更照亮了中國抗戰的前程……
這支隊伍是由天津、北平等地的高校內遷組建的西北工學院,他們深知國難當頭,肩負著教育救國的歷史重任,在物資條件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教師嚴謹執教、兢兢業業,學生潛心苦讀、分秒必爭。
1938-1946年,8年的古路壩生活,廣大教師職工及青年學生用自己的意志戰勝了重重困難,書寫了一段艱苦而輝煌的歷史。一段苦澀激情的歲月,澎湃著愛國的聲音。
正如西工大校訓中的“公誠勇毅”四字一樣:
“公”,即公為天下、報效祖國;
“誠”,即誠實守信、襟懷坦蕩;
“勇”,即勇猛精進、敢為人先;
“毅”,即毅然果決、堅韌不拔。
“公誠”定為人處世準則,“勇毅”明探求真理精神。
無論是七十年前國難當頭,抑或如今國泰民安,這種精神都必將傳承下去。“巍哉學府,輩出棟梁,重德厚生,國乃盛強。”這一字一句的吟詠,振聾發聵。
校歌墻
無論物質條件多貧乏,無論師生的處境多窘迫,他們始終未曾放棄公平、公正的道德底線,未曾放棄對科技、對知識的不懈追求。這種篤定,不正是古路壩精神可以延續至今并成就了‘西工大現象’的原因嗎?
如今,“古路壩燈火”早已經成為歷史,但那種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卻在一代代西工大人身上薪火相傳,永世不滅。愿古路燈火,恒久不熄,永遠照耀。
西北工業大學的友誼校區,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唐代,西鄰長安城西市。這塊土地大致位于光德坊及延壽坊一帶,東北隅是京兆府公廨。
唐長安城坊示意圖
大唐西市復原圖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strong>這是詩仙李白描述唐人宕逸生活情狀的著名詩句,這或許于千年之后的我們有些陌生。但是在2000多年前,一條從這里綿延向西的道路,將古老的東方與遙遠的西方緊緊連接在一起,這條由駱駝踏出的商貿之路,千百年來成為東西方文明交融的紐帶。
唐代絲綢之路示意圖
北方的歌,南方的謠,西北的風土,淮南的人情,西域的珍奇異獸,都在這里匯聚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這與千年之后的“一帶一路”
結下了歷史進程中的機緣。
大唐西市現貌
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揭牌
“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成立大會
“大學校長”論壇在西工大舉行
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位于秦嶺腳下,地處西安西南灃河以西,歷史上是周王所在灃鎬之地。西周的灃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布局整齊的城市。悠悠歲月,滄海桑田,西北工業大學依托這塊風水寶地,在此建設長安校區,特意鑄造“何尊”屹立在校園,命名為何尊廣場。
西周王城圖
何尊,西周青銅酒器,是西周初期的一件藝術珍品。腹底銘文首現“中國”于實物,乃鎮國之寶。
現今西工大長安校區,上接三千年文明之淵源,享大中國肇端之榮耀,物華天寶,地靈人杰,寶器祥瑞,闔校大吉。
生活在長安校區,可以見到最壯美的景色,就是在大風晴雨過后,南邊那一抹青黛之色的秦嶺。這座雄奇偉岸的山脈,千百年來發生著無數故事,令人神往。
在這座山的北麓,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西魏、隋、唐等13個朝代建立都城。
秦嶺,猶如一幅高大寬闊的山水林泉屏風,每日呈現于生活在它腳下的居民眼前,人們在秦嶺腳下譜寫著田園牧歌。
秦嶺雪景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這片曾經無比繁華的土地上,更應該時刻審視自身、銳意進取,不辜負在這片土地上學習成長的日子。
唐代,西市的繁華曾經盛極一時,影響力遍及中外。在這里,曾經發生過無數動人的故事,它們承載的歷史是厚重的,它們見證了這里的繁華與昌盛。
今天,西工大人更是始終堅持“三實一新”的作風,扎根西部,在國防事業上默默奉獻,承脈先輩開創之業,弘揚三航科技文明之光,展現中國名校風采,鑄就華夏世紀輝煌!
不管是建立“翱翔小鎮”暨無人機產業化基地,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推進大西安建設;還是師生團隊參與研制國產大飛機C919,振奮國人;舉辦航天日主場活動,萬眾一心……這一切都顯示了工大人的積極進取、不甘落后。
-版權所有-
文稿:周杰 攝影:盧迪
視覺:周杰 龔濤
監制:鄭真
資料來源:西工大官網、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