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間千萬別裝這9樣東西,入住就后悔,錢白花了!
52 2025-08-20
清朝年間,在青江縣黃家村有個小伙子名叫黃旭華,是個苦命的孩子,父親黃忠是個樵夫,他六歲時,父親上山砍柴,不慎掉入山谷,暴斃身亡。自此,他和母親王氏相依為命。
王氏體弱多病,為了母子二人的生計,她不得不在家中學習織布,貼補家用。黃旭華懂事孝順,深知母親的辛苦,打小就幫著母親料理家務。
他打小聰明伶俐,可惜父親去世得早,家中實在拿不出多余的銀兩供他讀書,十三歲的孩子,大字不識幾個。
他本想像父親一樣做個樵夫,上山砍柴,養活母親,可王氏得知兒子的想法,死活就是不同意,對他百般阻攔。
自從丈夫去世后,王氏心中就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她擔心再次發生悲劇,因此,她絕不同意讓兒子再做樵夫。但轉念一想,兒子已經長大成人,總要學習個手藝,日后也能養活自己,娶妻生子。
突然,她想到了鄰居張老伯,張老伯和黃旭華家住前后院,他沒有什么愛好,唯獨愛喝點酒,父親生前,兩人經常在一起喝上幾杯,一來二去,兩家關系密切。
話說,張老伯是個泥瓦匠,祖上傳下來的手藝,他打小跟隨在父親身邊學習,手藝十分精湛,而且他待人和善,因此,十里八鄉的百姓誰家需要筑墻,壘鍋臺都會找他。
張老伯膝下無兒無女,聽母親說,早年間張老伯娶過一個妻子,但不知道為何無緣無故地就去世了,張老伯也沒給別人說過原因,從那之后他孤身一人,在沒娶妻。
王氏心中打定主意,來到張老伯家門口,見院門敞開著,張老伯正躺在院中睡覺,王氏上前敲門,張老伯聞聲從睡夢中驚醒。
王氏說道:“張大哥,今日沒去做工???”
張老伯連忙起身相迎,說道:“原來是弟妹啊,我今日身體有些不適,所以在家中休息,不知你今日前來有什么事情嗎?”
王氏嘆了口氣,說:“張大哥,今日前來有事和你商議,你也知道我兒旭華,已經十三歲了,整日呆在家中洗衣做飯也不是長久之計,我想著讓他跟著你學門手藝,日后也好有一技傍身,不知你愿不愿意收他為徒?”
張老伯哈哈一笑,說道:“我是看著旭華小兒長大的,深知他的秉性,只要他不嫌棄辛苦就好,我自然樂意收他為徒,我還能有個伴,免得生活無趣?!?/p>
王氏聽后趕忙向張老伯施禮道謝,自此,黃旭華正式拜張老伯為師,跟著他到處走游走,哪里有活就往哪里去。
黃旭華聰明勤奮,很會討張老伯喜歡,張老伯心中高興,也樂意教給他,短短兩年時間,黃旭華的手藝日漸增長,張老伯很是欣慰。
這日,師徒二人閑來無事在家中坐著聊天,突然,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黃旭華起身來到門口,打開門見一男子站在門前,黃旭華問道:“請問你有什么事情嗎?”
男子說:“我是商河縣王員外的管家,我家員外要修一面墻,聽聞張老伯手藝精湛,我家老爺吩咐我前來相請?!?/p>
張老伯聽聞是找自己做工,騰的一下從凳子上凳子站了起來,急忙走到院門口,笑哈哈地問道:“你家老爺打算什么時候動工?”
管家說道:“張老伯,你什么時候得空去,什么時間就可以動工了?!?/p>
這兩日師徒二人在家中也沒什么事情,就準備明日動身前往王員外家,王員外家要修筑整個圍墻,這可是個大工程,師徒二人怎么著也得忙活個六七日。
青江縣和商河縣相距并不算遠,來回也就大半天的時間,但師徒二人也不能每日來回的折騰,耽誤工期,為了節省時間,師傅二人就只好住在王員外家中,次日,二人收拾好一應工具,背著包袱來到王員外家中。
話說,王員外家中經營米鋪生意,妻子李氏,夫妻二人待人和善,心地善良,經常在店鋪門口開設粥鋪,救濟窮苦百姓,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王員外和李氏成婚已經有十余年,夫妻恩愛,遺憾的是妻子李氏至今無孕,王員外帶著李氏訪遍名醫,吃了無數的草藥,也沒能有個一兒半女。
前陣子,夫妻二人去城外郊游,途中遇到一個餓暈倒的老道,二人心善,將老道帶回家中休養,一連數日,老道和夫妻二人熟識。
這日,李氏在院中休息,忽然想起自己多年無孕的事情,心中很是苦惱,不禁淚流滿面,恰巧老道從院中路過,看到李氏愁眉不展,老道有些擔憂,來到李氏面前問道:“李夫人,為何在此傷心流淚呢?發生什么事情了嗎?”
李氏見來人是老道,二人已經熟識,也不好隱瞞,含淚說道:“道長,你有所不知道,我和丈夫成婚已有十幾年,我卻遲遲沒有身孕,郎中都束手無策,每次想到此事,我都會感覺愧對自己的丈夫...”
老道聽后很是同情,但又很疑惑,李氏既然沒有生病,卻又多年沒有身孕,此事必有蹊蹺。老道士精通占卜算命,幫忙看風水,為感謝王員外的救命之恩,老道士有心為王員外一探究竟。
老道士手拿羅盤,挨個挨個房間查看,最終都沒能發現問題,直到午時,他來到院子中間,向四周張望,突然,老道的目光停在了圍墻上,臉上陰沉,樣子十分難看,緩緩問道:“李夫人,你家的這面圍墻什么時候修筑的?”
李氏被老道問得突然,急忙說道:“這座院子是我和丈夫結婚時修建的,十幾年一直沒有動過?!?/p>
老道說:“你家的這面圍墻不直,不仔細細看還真看不出來,想必是當時的泥瓦匠吊線不直,所以墻面有一些歪斜。
俗話說,天圓地方,家中的宅院一般要整體方正,規規矩矩,現在看墻面有些歪斜,自然就不再是規則的正方形,對你家中自然會產生一些影響?!?/p>
晚間,王員外從外邊回到家中,李氏將今日老道說的話如實告知丈夫,他聽后大發雷霆,大聲罵到:“小人,小人?!?/p>
從王員外口中得知,原來建房時請的泥瓦匠叫吳大,他做泥瓦匠三十多年的時間,手藝也很不錯,因此,王員外對他非常信任。
王員外和李氏忙于生意,無暇留在家中盯著建房,二人只好把建房的事情全全拜托給吳大,吳大倒是很樂意,滿口答應。
眼看房子就要建成,王員外回到家中看一看,見吳大正在修筑院墻,他上前查看,他越看越不對勁,壘墻的的沙土明顯很稀薄,遇到個大風大雨都有可能刮倒,王員外很是生氣,對吳大一頓訓斥。
吳大只好將已經砌好的墻全部拆倒,沒過幾日,吳大將墻重新修建好,王員外用力拍了拍墻面,很是牢固,心中很是滿意。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吳大小肚雞腸,對此事耿耿于懷,懷恨在心,在修墻的時候墻面自然是牢固卻不方正,因此,王員外和李氏才遇到這糟心的事情。
王員外和李氏找老道商議,如何處置?老道吩咐他找人將墻拆倒,重新找人修建。王員外有了這次的教訓,自然不敢再大意,聽聞張老伯的人品好,手藝好,才請張老伯來家中筑墻。
故事說回來,師徒二人來到王員外家中,王員外特意讓管家安排了間寬敞的客房,二人先在此休息,一日三餐,好酒好菜,王員外也沒有怠慢。
次日,師徒二人早早起床,忙碌著修筑圍墻,一連四日,圍墻已經修建了大半,眼看還有兩日就要完工,張老伯很是高興。
這日晚間收了工,師徒二人閑來無事,在房內喝起小酒,直到深夜,張老伯有些醉意,對著黃旭華說道:“旭華小兒,短短兩年時間,你能有如此手藝,為師很是高興,但是,做泥瓦匠不只需要你手藝好,還需要心善和聽話。”
黃旭華似懂非懂,連連點頭,張老伯拿起酒杯,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問道:“你可聽說過你師娘是如何死的?”黃旭華這個是真的不知道,村里人也沒有人知道,他連忙搖搖頭。
張老板瞬間變得臉色陰沉,眼含淚花,嘆息道:“都怪當年年齡小,不懂事,也不聽話,才釀成禍端?!?/p>
從張老伯口中得知,張老伯十八歲娶妻,妻子周氏,是當地周屠夫的女兒,二人是經當地媒婆介紹而相識。
張老伯打小跟隨父親學習手藝,手藝精湛,小小年紀就遠近聞名,而且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周氏長得并不是太漂亮,但為人和善,勤勞肯干,二人也算得上天作之合。
張老伯和周氏成婚剛滿一個月,這日,天氣寒冷,呼呼地刮著西北風,人根本站不住腳。張老伯和父親聽聞村東頭趙大爺的圍墻被大風刮倒了,父子二人心善,拿著瓦刀和吊繩就往趙大爺家中趕去,幫忙將圍墻修筑一番。
二人來到趙大爺家中,將吊繩栓好,張老伯拿起瓦刀就要忙碌,其父連忙制止,說道:“我兒,我這兩日腰疼,今日我來砌墻,你幫忙活泥土吧?!?/p>
張老伯心疼父親,連連點頭,他將手中的瓦刀徑直插在泥土中,起身跨過瓦刀來到父親面前,其父見狀,將張老伯訓斥了一番,說道:“不能跨著瓦刀走,會遭橫禍的,這是老一輩的規矩,記住了。”張老伯還年輕,哪里相信這些封建迷信,并沒有放在心上。
轉眼間,過了一個月,這日,周氏在家中洗衣服,突然暈倒在地上,張老伯請了郎中,郎中也束手無策,根本找不病因,也無法用藥,周氏在床上躺了一個月,最終郁郁而終。
張老伯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到一個月前發生的事情,他有些驚訝,他不知妻子的去世是不是巧合,還是真的有些忌諱,自此,他按照老祖宗的規矩安安分分的做個泥瓦匠,這些年來,也相安無事。
黃旭華此時才知道師娘原來是這么去世的,師徒二人聊得不亦樂乎,正說道興處,突然,門外傳來了女人的哭聲,張老伯聽到有女人的哭聲起身去瞧,他打開門來到院中,仔細一聽,原來是王員外和李氏兩口子吵了起來。
張老伯臉上陰沉,來到二人房外,他隔著門說道:“王員外,恕我直言,筑墻蓋房時,最忌諱聽到女子的哭聲了,否則這墻又要重新蓋一遍?!?/p>
張老伯話音剛落,只聽院外轟隆一聲,今日剛砌好的墻瞬間塌了,眾人驚訝不已,一臉懵圈,王員外趕忙問道:“張老伯,為何會這樣?”
張老伯嘆了口氣,說道:“有沒有聽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她可是哭倒了幾百里長城呢。自古以來,在筑墻的時候,最忌諱聽到女子的哭聲,尤其是我們泥瓦匠,在筑墻時如果遇到有女子哭泣,砌好墻就會像長城一樣被哭倒。”
眾人聽后瞬間明白了,次日,師徒二人重新開始筑墻,夫妻二人再也不敢吵鬧哭泣了。通過這幾件事讓黃旭華明白,師傅叮囑過他的一些泥瓦匠行規并不是空穴來風。自此,師徒二人遵守行規,一直沒有出過禍事。
(故事完)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著傳統的行規和忌諱,也許在現代看來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古人恪守這些行規就是為了求得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