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樓被叫大褲衩,外國設計師承認有隱喻,北京人現在怎么看?
139 2025-08-23
最近和幾個裝修的朋友聊天,發現大家都在糾結一個事兒——客廳和陽臺到底該不該打通?
我家當初裝修時也跟風做了這個設計,現在住了兩年,想跟大家掏掏心窩子:這事兒真不是“火”就適合所有人,有些問題提前想不明白,后期真容易后悔。
先說為啥大家想打通。
現在房子客廳小的多,打通陽臺確實能“白撿”幾平米,空間看著敞亮,采光也好,尤其冬天太陽直接曬進客廳,暖烘烘的。我家剛裝完那會兒,親戚來都說“這客廳顯大”,確實挺得意的。
但日子久了,問題慢慢冒頭了。
頭一個就是噪音。
我家樓下是主干道,以前沒打通時,陽臺推拉門一關,車喇叭聲能隔掉大半。
現在敞著,大早上貨車鳴笛、電動車剎車聲,跟在耳邊似的。
后來換了三層中空玻璃,隔音是好了點,但錢也沒少花——這事兒真得提前想:要是住鬧市區、臨街,沒做好隔音就別硬打通,不然天天被吵得頭疼。
第二個是保溫差。
冬天開暖氣,陽臺那邊明顯比客廳冷一截;夏天開空調,曬了一天的陽臺像個“熱爐子”,冷氣得使勁兒吹才能壓下去。電費比以前多了小三百,我愛人直念叨“這錢夠買臺小風扇了”。
要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怕冷怕熱,這溫差真挺遭罪的。
第三是“藏不住亂”。以前陽臺堆點雜物、晾個衣服,關上門眼不見為凈。現在打通了,貓砂盆沒及時倒、晾衣桿上掛著襪子,從客廳一眼望過去,亂得像“戰場”。
我家現在每天得花十分鐘收拾陽臺,不然客人一來,尷尬得腳趾摳地——愛囤東西、習慣在陽臺晾衣的,真得想想自己能不能堅持勤快收拾。
最后是積灰。
我住北方,春秋風大,以前陽臺門一關,客廳地面三天擦一次就行;現在敞著,一天不擦,茶幾上就能摸出層灰。
掃地機器人天天跑,我還得拿抹布補漏,收拾衛生的時間翻了倍。
當然,打通也不是沒好處,小戶型顯大、采光好是真的。
但要是像我這樣住鬧市區、家里就一個陽臺、愛囤東西還怕麻煩,真得慎重。
要是實在喜歡通透感,記得先確認是不是承重墻(承重墻可千萬別拆!
),再換好隔音玻璃、裝個烘干機代替晾衣,把這些準備做足了,再動手也不遲。
裝修這事兒,跟風不如“跟需求”。自己住得舒服才是正經,別為了好看,最后落得個“住著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