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事真多!老人天天說:門口不能放鞋柜,鞋子不能放門外!
183 2025-08-23
中央電視臺新臺址,被大家戲謔又親切地成為“大褲衩”,成為刷新大家三觀的建筑“怪形”。對于它的爭議和質疑,從來沒間斷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它穩穩地屹立在三環邊已有七年之久之后,這棟杵在風口浪尖的大廈,已慢慢變成帝都人們日常的一部分,成為大家手機相冊中的紀念。存在即是合理,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背景資料】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緊臨東三環,地處CBD核心區,占地 197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整體耗資50億元,高234米,地上52層,地下3層,能抗8級地震。根據不同職能需求主樓共分成行政管理區、綜合業務區、新聞制播區、播送區、節目制作區五個區域,可容納工作人員1萬人。
央視新總部大樓由荷蘭OMA建筑公司創立人Rem Koolhass與其亞太項目負責人Ole Scheeren擔綱設計。作為北京市代表性建筑之一,央視大樓在建筑設計上并未跟風那些聳立云霄的摩天大樓,而是通過空間折轉呈現出視覺上具有強烈沖擊的三維造型。
世界高層建筑學會“2013年度高層建筑獎”——中央電視臺新址大樓獲得最高獎——全球最佳高層建筑獎。央視總部大樓主要包括:主樓(CCTV)、電視文化中心(TVCC)、服務樓及媒體公園。
對于“大褲衩”,相信很多人一直都有好奇,可惜一直也還沒機會深入內部探秘過?,F在,小編給諸君帶來從網絡上搜尋來資料,重編成的內部空間,感興趣的諸君,隨我走走吧。
在夕陽余暉下,換個角度看“襠部”
這個剪影多了一份滄桑感 飽受爭議的經歷賦予它的??
早晨,為全國人民制作新聞及節目的編輯、導播、主播們開始上班了。
央視新址大樓底層各個演播大廳通道
好長的通道 視線都被拉長了
央視新址大樓辦公區細節
于小編而言,最感興趣的,自然是央視大樓里的辦公區域了,不過搜尋了許多圖片,都沒找到太令人滿意的,照片像素偏低,而辦公空間的營造也相對普通。
整個空間,最大的亮點的就是這里: "雖非休憩地,聊取永日閑"的休閑洽談區域。家具采用的是國內最頂級的品牌:瑪祖銘立
為保留大樓的通透性,瑪祖銘立并未采用實體隔斷甚至是屏風。B1與B2層面通過Velax模塊化沙發與長排矮柜作為區隔,從而自然形成一組組空間區域。Velax由基本的6個模塊組成,看似簡單的線條卻可以任意組合。
F1與F2的休閑家具,均采用了Singlax模塊化沙發。金屬框中的立方體可以跟隨區域的不同需求靈動組合,呈現完全不同的空間氛圍與作用。Singlax高低模塊錯落的方式,營造輕松而開放的社交休閑區;
而靠近墻體兩端則通過書架區隔與高背沙發Wings搭配形成相對私密的休憩區間,演員們可在此不被打擾的思考與放松。
整個大廈中,最震撼的必看的空間,當屬各個演播廳了。央視追求現代觀感,拋棄傳統格調;卻又不喜歡主流的直角化現代設計,無論是演播室主持臺、LED屏,還是周圍布景和頂燈,圓形元素處處可見。
設計師Fenhagen介紹:“圓形象征富足、生命輪回、還體現陰和陽。”
整個演播室采取敞開式設計,與辦公桌交相輝映,透過這個新聞間的玻璃墻,外人可以看到,主持人就與工作人員共處一室。據悉,央視新聞演播室可容納70余人共同辦公。
演播室也將會是一個半開放的辦公狀態
觀眾在觀看《新聞聯播》時透過玻璃墻能看到一個容納75人的新聞編輯部
應是國內最大的演播室了
央視《新聞聯播》新演播室
“大褲衩”令人嘖嘖稱道的,當屬它的建造技術了,欣賞這個空間,建筑結構是必看項目之一了。
大型鋼架在逆光下的剪影效果
鋼架被拍出了藝術感
到處都是復雜的鋼架結構
最后補一刀干貨,在“褲襠”部位,每個到訪者都必須在這拍照留影的,還得夠膽才能往這站——圓形地玻璃,在百米高空透過玻璃看到的東三環!站在這上面的時候,小編想求站立在上面的人的恐懼心理面積。
這個位置距離地面大約有百余米,透過玻璃可以清晰的看到地面。
三環上跑的汽車,都變成小火柴盒了
真想問問這位大哥:您腿打顫嗎?
大廈的頂層,48層頂部,可停直升機
關注大空間裝飾微信訂閱號:【dakongjianzhuangshi】,看海量設計案例,了解更多裝修知識盡在http://www.god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