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客廳擺件毀了家運!3個"旺宅細節",越住越順的人都懂
75 2025-08-25
老司城遺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靈溪鎮老城村,毗靠靈溪河畔(沅江支流猛洞河上源稱謂)。老司城最早建立于南宋時期,為永順宣慰司彭氏的“百年司治”所在,其統治瓦解于自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明代后期土司的治所在遷移到了以北的顆砂地區(今永順縣顆砂鄉),稱作“新司城”,因而原址稱被稱作“老司城”。2001年老司城遺址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1年被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15年老司城遺址作為“土司遺址”之一成功登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
靈溪河畔的“老司城”全貌。據清代乾隆十年《永順縣志》記載,土司彭福石寵于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襲職后,遷治于靈溪之福石郡,即今老司城。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末代土司彭肇槐于次年遷回祖籍江西吉安。老司城從此廢棄。
五代后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南楚王馬殷接納彭瑊進入南楚,并讓彭瑊擔任溪州刺史。彭氏在溪州以恩惠凝聚人心,受到溪州人民的擁戴,而成為了溪州之地的世襲土司。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彭福石寵(彭福石沖)擔任土司后,時常感到司治(土司治所)下溪州(今古丈縣會溪坪)受到辰州勢力的約束,于是將司治遷到了靈溪的福石郡,并在此筑城,即今老司城。關于司治的變遷有另一種記載:在遷往老司城之前,即公元971年時,第四世土司彭允林將司治遷往龍潭城(在今永順縣麻岔鄉)。元代,原來的溪州被分割為永順安撫司、葛蠻安撫司(轄南渭州)、思州安撫司(轄麥著、會溪、施溶三感化州和驢遲峒、臘惹峒)。永順彭氏土司實際所轄的空間變得極為有限。
唐代溪州與明代永順宣慰司的沿革變遷圖,摘自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集》。明代時,永順土司對老司城進行了重建。遺址現存的大部分建筑都為明代所建。
老司城中心城址主要建筑朝西南,依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形隨形就勢而建,體現了湘西地區土家族傳統聚落建于半山的選址特征。城址背山面水,其周邊山系可作為城址的天然屏障,靈溪河自西北曲折流向東南環城而過。中心城址分為生活區、衙署區、墓葬區、街市區、本地族群信仰區、中央文教區等,各區域以正街、河街、右街、左街、紫金街等形成的道路系統連通。老司城遺址具有良好的生存環境條件,自古為眾多小型族群聚居地?,F存老司城及周鄰民居可分左街(向家灣)、周家灣、喻家堡、楊茶枯、謝圃、響塘等6處自然村落,沿河流兩岸平緩處居住。
老司城遺址在歷史時段、地理環境、族群屬性、行政級別、功能構成、聚落形態、建筑風格等方面顯著地表現出土司遺存特有的共性特征和內在關聯,展現了中國古代中央政權與地方族群間在民族文化傳承和國家認同方面的人類價值觀交流,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區的獨特的管理智慧。
老司城遺址的考古現場,地面中還零散著一些文物,并搭建了防雨棚戶進行遮擋。1995年10~12月、1996年9月、1998年10~11月、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自治州文物局及永順縣文物局先后四次對老司城及外圍相關遺址進行調查與發掘,基本明確了城址各個功能區的分布情況。
老司城遺址作為原生態、原遺址、原文化、原住民的重要承載地,至今保存有完整的格局、大型的規模、豐富的遺存,是最具價值特征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是中國西南山區與中央政權核心地區在地理和文化上的最前沿交匯地帶,是土司制度實施的典型先行地區。
位于老司城遺址北部的“衙署區”部分。衙署區與生活區相鄰,是土司及其職官行政辦公和臨時居住的衙署政務機構所在地,平面接近長方形,城墻周長408.8米,面積8762.4平方米。其東、南、西墻保存較為完好,一般殘高1─2米。衙署區西門殘基至今仍出露在地面上,門寬3.4米,以條石作石階,下通正街。
老司城遺址衙署區的“涼熱洞”,背后建筑為彭氏宗祠。涼熱洞是因季節不同而用于避暑或御寒功能的特殊建筑。整體由青磚起券砌筑,分內外兩間,以厚1.53米、高1.8米的拱券門連接,面積40平方米。外間洞口寬3.9米,進深6米;內間寬4.6米,進深3.8米。
老司城內的排水系統。2017年負責對老司城調查的考古隊在遺址北部衙署旁發掘出一段城墻。北部城墻長約44米,寬約3.8米至5.6米,殘高2.8米,由內、外兩道城墻組成。內、外墻之間較寬的空間形成一條大型的排水溝,溝底用土坯磚堆填,并用沙質黃土夯實。在多處陡峭地段,排水溝被設計成了階梯狀。坡度越大,階梯的間距越短。坡度小、地形平緩的地方,階梯的間距相對較長。在排水溝內部接近出水口的位置,有很多圓形或方形的大型石塊。當山洪爆發時,巨大的水流通過北部城墻中的排水溝傾瀉,到排水溝尾部被大石阻擋,向四周形成散流。如此反復多次,水勢逐步得到減緩,從而減輕了洪水對城墻、城門以及城門入水口的沖擊。
老司城北側的永順縣靈溪鎮老城村,一處土家族傳統聚落,全為木質結構瓦房。目前配合遺址旅游主導觀光集散功能。永順縣城的老汽車站有班車直達老司城,約1小時。班車一是方便了自助行的背包游客前往,同時也是老城村居民對外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全貌示意圖必不可少。2016年05月01日,在榮獲世界文化遺產半年后,老司城遺址作為了風景區正式對外開放,游客可供觀覽。
部分參考資料——
《永順老司城:八百年溪州土司的蹤跡》 柴煥波 著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對溪州地區族群分化與行政模式的影響》湖南大學.張凱/吉首大學.黃建勝 著
公眾號"旅游博覽"《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永順縣老司城遺址 》
永順縣人民政府官網之《歷史沿革之老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