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放三處,家貧日子苦”,這3個地方別掛鏡子,建議提前收藏
87 2025-08-26
風水之學,核心在 “辨氣”?!对峤洝烽_篇即言 “葬者,乘生氣也”,但世人常將 “地氣” 與 “理氣” 混為一談,致使千年智慧蒙塵。郭璞《青囊經》早有明示:“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可見地氣與方位理氣本屬陰陽兩途。今依古法,正本清源,辨明二者本質。
一、經典中的 “氣”:地氣與理氣的源頭分野
郭璞《葬經》的生氣觀“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云,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此句直指 “生氣” 是 “行乎地中” 的大地元氣,隨龍脈運行、因地形流轉。清代蔣大鴻注解:“生氣如人之血氣,周流百骸,非羅盤可測”,一語道破地氣與方位理氣的本質區別 —— 地氣是自然之息,非工具可量。
楊公《撼龍經》的形勢論楊筠松以 “須彌山如人背脊,生出四肢龍突?!?喻龍脈,闡明地氣運行全賴山川形勢。他在三僚傳藝時曾指山示徒:“此龍脊三擺,氣聚膻中,何須用盤?” 足見古法相地,首重察形觀勢,而非依賴羅盤。
廖瑀《泄天機》的理氣辨宋代廖金精言 “天星卦例本虛懸,須合巒頭先”,點明理氣需依附形勢。其注《玉髓真經》時特分 “卦氣” 與 “地氣”:“卦氣推遷,地氣恒常,二者如日月并行”—— 一個隨時間流轉,一個因地形恒定,本就不同。
二、地氣:山川血脈的自然生氣
地氣是大地自身的真息,如山川的血脈,其本質與運行全賴自然:
生成之道:源于龍脈胎息(祖山發脈經剝換過峽,至穴場化生生氣)、水土交融(“土為氣母,水為氣子”,《葬經翼》)、草木感應(“草盛木榮,驗氣之鐘”,《雪心賦》),是天地自然的交融之力。
運行之律:隨龍脈走勢流轉,遇山環水抱則聚,遭風沖則散,且有 “春發夏旺、秋斂冬藏” 的四時消長之變,如人體氣血隨經絡運行。
察驗之法:古師不用羅盤,靠 “三望九驗”—— 望草木榮枯(氣盛則葉澤)、驗土色(五色土為貴)、察蟲蟻(生氣旺處無蟻穴)、觀晨昏霧靄(真龍地常罩紫氣),《疑龍經》“平洋大地龍氣現,晨起白霧如練” 即為此證。
三、理氣:時空方位的卦氣玄機
理氣源于《周易》“方位吉兇” 之說,是對時空規律的總結,核心在 “時空配位”:
本源之理:立足 “三才”—— 天時(三元九運、紫白飛星)、地利(二十四山、分金坐度)、人和(命卦配合、仙命分金),如清代沈竹礽所言 “理氣如用藥引經,使地氣各歸其位”。
運行之妙:依洛書九宮推演卦氣流轉,合天星二十八宿定方位,用先天八卦數調節氣場,《青囊奧語》“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 即指理氣隨運變遷的生旺衰死。
應用之途:陽宅用八宅游年、紫白飛星;陰宅依三合四大局、玄空大卦;擇日靠造命法、斗首課,賴布衣《催官篇》謂 “方位差一線,官貴不相見”,可見其精準要求。
四、地氣與理氣:本質差異如體用之別
地氣是 “體”,是山川自然的生氣,以龍脈、水土、草木為載體,靠肉眼察形觀勢即可感知,其力量千年恒定(地運不變),核心功能是判定龍穴真假(氣聚則真,氣散則假);
理氣是 “用”,是時空方位的卦氣,依托羅盤度數、星宿卦位存在,需通過推算得知,其吉兇隨天運流轉(三元九運變遷),核心作用是判斷吉兇應期(方位合生旺則吉)。
二者關系如 “體” 與 “用”:無地氣之體,理氣便成空中樓閣;無氣理之用,地氣則難顯其效,缺一不可。
五、常見謬誤:別讓偏見誤了風水
以理代形:執羅盤滿山轉,忽視龍脈真形?!兜乩砦逶E》痛批:“無形勢則理氣無所附麗”,明代某墓雖合玄空旺局,因龍脈傷泄終致絕嗣,即是明證。
機械套用:將三元九運等同于吉兇,不顧地氣厚薄。清代章仲山曾言:“雖合旺山旺向,奈地脈枯槁,如膏肓病人服參茸,反促其死”。
氣數混淆:誤認地氣即卦氣,如《地理辨正》載某師在平陽歷數羅盤理氣,卻不知 “地氣早已渙散于曠野”。
六、正統之道:形理兼察,體用合一
風水的真諦,在 “形理交融”:先察地氣 —— 觀龍脈生旺、穴場藏聚、堂局周密;再用理氣 —— 合龍向水、收山出煞、應元運興衰。
楊公高足曾文辿點穴,必先觀形勢,再依《青囊》理氣立向,故所扦之地 “寅葬卯發”。正如地氣如人身血氣,理氣若經絡穴位:無血氣則經絡空存,失穴位則血氣妄行。
習風水者當謹記:形勢為體,理氣為用,體用兼備方為正道。偏執一端,終墮左道,豈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