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2300 年川北古城:閬中憑什么被稱 "閬苑仙境"?這五大密碼帶你讀懂

    147小編 144 2025-08-26

    閬中市,四川省轄縣級市,由南充市代管,古稱保寧,地處四川盆地北緣,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圍四面,水繞三方。東靠巴中市、儀隴縣,南連南部縣,西鄰劍閣縣,北接蒼溪縣。2000多年來,為巴蜀要沖,軍事重鎮。自元朝閬州升格保寧府以來,歷代均是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商貿中心。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閬中轄5個街道、19個鎮、3個鄉、1個民族鄉。截至2023年末,閬中市戶籍人口800225人。

    在四川盆地東北部的嘉陵江畔,藏著一座被《中國國家地理》譽為 "風水古城活樣本" 的寶藏小城 —— 閬中。這座建縣 2300 余年的古城,沒有成都的喧囂,少了九寨的張揚,卻用嘉陵江的水、張飛廟的風、貢院的墨、醋壇的香,編織出獨屬于川北的煙火畫卷。今天,我們就從五個關鍵詞切入,解碼這座 "閬苑仙境" 的魅力密碼。

    密碼一:2300 年的 "活歷史":從巴國別都到川北重鎮

    公元前 314 年,秦惠文王置閬中縣,“閬" 字取自嘉陵江 “迂回如閬" 的地貌特征。這里曾是巴國最后一個國都,《華陽國志》記載:“巴子雖都江州(今重慶),或治墊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豐都),后治閬中。" 巴人尚武的基因,至今仍能從古城里的 “巴渝舞" 表演中窺見一二。

    漢代,閬中迎來高光時刻。天文學家落下閎在此觀測星象,制定《太初歷》,確立 “以孟春正月為歲首" 的歷法規則,被后人尊為 “春節老人"。如今古城內的 “落下閎紀念館" 里,復制的渾天儀仍在轉動,館外街道以 “春節文化主題街" 命名,紅燈籠、春官送福雕塑,處處傳遞著 “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的底氣。

    唐宋時期,閬中是川北政治經濟中心。詩圣杜甫兩次寓居閬中,留下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的贊嘆;大畫家吳道子曾為閬中錦屏山繪制 300 里嘉陵江山圖;蘇軾兄弟赴京趕考,特意繞道閬中,在錦屏山留下 "飛閣連危亭,虛堂結幽壑" 的題詠。

    密碼二:"三面江光抱城廓":中國風水第一城的自然智慧

    站在錦屏山觀景臺俯瞰,嘉陵江在此形成 "U" 型彎道,將古城三面環繞,形似 "太極圖" 的陰陽魚眼 —— 這種 "山環水繞、負陰抱陽" 的格局,正是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的完美實踐。明代《保寧府志》記載:"閬中城,郡治在蟠龍山之陽,錦屏山之陰,嘉陵江三面環繞,誠天造地設之區也。"

    古人對風水的講究,在古城布局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以中天樓為中心,20 余條古街巷呈放射狀展開,像極了八卦圖的 "陰陽魚眼";街道走向與嘉陵江流向、山脈走勢完全契合,既避西北寒風,又迎東南暖濕氣流;城內民居多為 "穿斗結構",青瓦坡屋頂利于排水,木構建筑能緩沖地震 —— 這些延續千年的建筑智慧,讓閬中成為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與平遙、麗江、歙縣并列)。

    2010 年,閬中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 "中國風水文化研究中心" 稱號。如今,古城內的 "風水文化博覽館" 通過模型、古籍、影像,還原了古代風水師 "尋龍點穴" 的過程,連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學生都會來此做課題研究。

    密碼三:"文武雙全" 的人文基因:科舉考場里的書聲與張飛廟前的馬蹄

    閬中的人文厚度,藏在兩座 "國保" 建筑里 —— 一座是清代四川貢院,一座是漢桓侯祠(張飛廟)。

    走進位于古城學道街的四川貢院,青石板路上還能看到當年考生的足跡。這座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鄉試考場,曾見證過 8 次四川鄉試,走出過 116 名進士、404 名舉人。最傳奇的是光緒元年(1875 年)的鄉試,閬中考生張聯桂高中解元(全省第一),后來官至廣西巡撫。貢院的 "號舍" 復原了考生考試場景:1.5 米寬的小隔間里,擺著木板搭成的 "床桌一體",墻上還貼著 "嚴禁夾帶" 的警示。每年高考季,許多家長帶孩子來此 "沾文氣",貢院也會舉辦 "古代科舉體驗",讓考生穿漢服、寫八股、敲 "高中鼓"。

    與貢院的書香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漢桓侯祠的英雄氣。公元 214 年,張飛任巴西太守,駐守閬中 7 年,"外御張魯,內撫百姓",死后葬于此。祠內的張飛墓冢高 8 米,周長 120 米,墓前的 "漢桓侯神道碑" 為唐代所立。最有意思的是正殿里的張飛像 —— 不同于《三國演義》里 "豹頭環眼" 的莽夫形象,這里的張飛手持書卷,面容威嚴中帶著儒雅,還原了史書記載的 "飛愛敬君子" 的真實模樣。每年農歷八月廿八張飛誕辰,閬中會舉辦 "張飛巡城" 民俗活動:演員扮成張飛,騎高頭大馬,率 "士兵" 鳴鑼開道,沿途與游客互動,場面熱鬧非凡。

    密碼四:"舌尖上的閬中":醋香、肉香與煙火氣

    閬中的煙火氣,從一碗牛肉涼面開始。清晨 6 點,古城內的 "姚氏牛肉涼面" 已經排起長隊:堿水面過涼水后,澆上秘制紅油、牛肉臊子、保寧醋,撒上花生碎和蔥花,酸辣鮮香在舌尖炸開。老板姚阿姨說:"我們家做了 30 年,秘訣就在這勺保寧醋 —— 別的醋發酸,我們的醋帶點回甜。"

    保寧醋,正是閬中 "舌尖經濟" 的金字招牌。作為中國四大名醋(與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并列),保寧醋始于唐長興元年(930 年),以大米、小麥、麩皮為原料,用嘉陵江深層地下水釀造,還要經過 "冬撈冰、夏曬露" 的傳統工藝。在保寧醋文化博覽園,游客可以參觀 "曬醋廣場"—— 上百口大陶缸在太陽下閃著銀光,醋香彌漫整個園區;還能體驗 "醋療",用醋泡腳、喝醋飲料,甚至購買醋味冰淇淋。2023 年,保寧醋年產值突破 8 億元,產品遠銷 30 多個國家。

    除了醋,閬中的 "肉" 也大有講究。張飛牛肉因 "表面墨黑內心紅亮" 的 "張飛臉" 特征得名,采用土黃牛后腿肉,用 30 多味中藥材腌制,再用柏樹枝熏烤。在 "張飛牛肉旗艦店",店員會教游客 "三看鑒別法":看顏色(黑里透紅)、看紋理(肉絲緊密)、嘗口感(咸香化渣)。還有閬中蒸饃,不加酵母、不放糖,用老面發酵,蒸好后潔白松軟,放十天半月都不變硬,曾是清代貢品,現在仍是當地人的早餐 "標配"。

    密碼五:"新老碰撞" 的旅游新態:古街里的國潮與山水間的詩畫

    白天的閬中是 "活著的古城":青石板路上,挑著竹籃賣梔子花的老奶奶與穿漢服拍照的姑娘擦肩而過;秦家大院里,老茶客端著蓋碗茶聽川北燈戲;風水館前,研學團隊跟著老師辨認 "左青龍右白虎" 的地形。到了夜晚,古城變身 "光影畫卷":華光樓的燈光秀用投影重現杜甫寫詩的場景,南津關古鎮的 "閬苑仙葩" 實景演出,演員在嘉陵江上劃著烏篷船唱民歌,兩岸的燈籠映得江水泛紅。

    閬中的旅游版圖,早已跳出古城圍墻。城北的滕王閣,雖非南昌那座 "落霞與孤鶩齊飛" 的名樓,卻因杜甫 "君王臺榭枕巴山" 的詩句聞名,唐代佛塔、明代石碑、清代木構建筑在此交融;城南的錦屏山,春天有萬畝櫻花,夏天可俯瞰 "嘉陵第一曲",秋天層林盡染,冬天霧凇晶瑩,山頂的 "杜少陵祠" 里,還能看到杜甫《閬山歌》《閬水歌》的石刻;城郊的天宮院,是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的歸葬地,每年 "風水文化節" 吸引全球 3000 多名易學愛好者前來交流。

    從巴國的戰鼓到貢院的書聲,從嘉陵江的濤聲到醋壇的醇香,閬中用 2300 年的光陰,在川北大地上寫就了一篇 "傳統與現代共舞" 的華章。這里沒有過度商業化的喧囂,有的是 "推窗見江、出門見古" 的煙火日常;這里不僅是游客的 "詩和遠方",更是本地人 "生于斯長于斯" 的溫暖家園。

    下一次旅行,不妨把目的地設為閬中 —— 去中天樓摸一摸 "風水眼",在貢院敲一敲 "高中鼓",端一碗牛肉涼面坐在嘉陵江邊,看夕陽把古城染成金色。你會明白,所謂 "閬苑仙境",不過是時光在此溫柔停留的模樣。

    :文中歷史數據參考《閬中縣志》《保寧府志》;保寧醋工藝資料來源于保寧醋文化博覽館官方介紹;旅游數據參考閬中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2023 年統計報告。

    上一篇: 中國古今風水流派深度研究:理論體系與實踐演變
    下一篇: “有風的地方”—閬中:千年風水之城,人文與自然的詩意棲居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