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收納師建議你,裝修要避開這些設計,不然會變得“不幸”
60 2025-08-27
在西白漾“風水墩”盛澤公社中學學習過的學生,建了一個微信群,邀我加入,群里師生們共同回憶起當時在“風水墩”盛澤公社中學工作、學習的艱苦歲月。
《盛湖志》分水墩化成庵碑記全文
《盛湖志》載,沈景修游分水墩化成庵詩
《盛湖志》對風水墩的形成有詳實的記載:“化成庵俗稱風水墩,在盛湖中流,道光七年里人陳良才募建,楊秉桂記,嘉興張廷濟書,同治九年僧得泉,于左拓建齋堂水閣。國朝楊秉桂化成庵記:舜湖之水發源于東天目,由爛溪東流入湖,湖之西南實當來水之沖,湖以南為往來舟行要路,每風狂雨驟、波浪奔騰,勢甚惡,舟遠不得泊,遭其厄者屢矣,里有陳翁良才,善人也,當自言曰,若能于來水沖激處,筑墩以分其勢,使舟楫得藉以停泊、避險、捍患、御災,豈不甚善,然而一覽汪洋,興工不易,翁遒義取慈航,基以鹽舶,家儲儋石悉解囊,以抵中流,自嘉慶十八年至道光二年,慮事圖功凡十閱歲,而湖墩之基址成,并建屋五楹,以奉空王香火,傍翼水閣藉資眺望,屹然在水中沚,翁之念堅矣,翁之人亦奇矣,在今日感其德者,莫不嗟嘆稱羨,而當其發念之始,吾不知果,何恃而有今日之事耶,天下事類如是乎,翁洵足以諷世矣,其名不與斯墩并永哉,吾與翁同里,而未相識,吾友仲子蓮叔述其事,屬余為文,且謂余曰:翁以化成名其庵,殆不自伐善,托諸眾善之力居多歟吁,翁之善信不欲有見於世,而吾友之不沒人善,皆不可以不書,是為記,文見庵中勒石。”(標點符號由作者添加)。史料記載了西白漾之水的來源和風水墩的由來,風水墩上的化成庵,曾是文人雅士墨客休閑的場所,后歷經戰亂,風水墩日趨荒蕪,至抗戰結束,墩上僅存瓦礫雜草。
網上有人將“家儲儋石悉解囊,以抵中流”一段理解成“滿載‘家儲儋石’,運至湖心后,將船鑿沉‘悉解囊以抵中流’”,我以為不當,因為“儋石”不是石塊,不能用于填湖,作者望文生義了。
西白漾老照片
上世紀五十年代盛澤西白漾劃船照片
西白漾北岸
目瀾洲柳堤
東盛步行街
舜湖公園
西白漾,古稱盛澤蕩,亦稱盛湖,總面積約460公頃。1969年3月-1970年春,西白漾進行了圍墾,漾內筑了一條大壩,自虹洲村北,經目瀾洲公園西堤,向北后轉向西至南草圩橋,大壩以西(北)被圍墾面積315.3公頃,其中可耕面積275公頃,主要種植瓜果苗木,內圍水系40公頃,為東西和南北向的二條河道,構成“十”字形,俗稱“十字河”,十字河的交匯處建有平橋,橋的西堍沿河向北,途經林桑場(現盛澤中心大道南端的林桑巷和桑湖新村是原林桑場的地界),風水墩(現中心大道轉盤的西側)、公社窯廠、大壩(現舜湖公園)。
下放到盛澤公社鼎方大隊的知識青年向老農學習犁田
在西白漾圍墾后的風水墩上,建有盛澤公社農場知識青年點,1978年盛澤公社中學從公社窯廠址遷入風水墩。
網上有人“記得圍墾時還挖到了一艘大船,實際上這船就是嘉慶十七年(1812年)筑分水墩時裝載大石沉入水底作基礎用的?!蔽乙詾椴淮罂赡埽?50年了,還能看到這艘船?
風水墩上的“盛澤公社中學”,僅有南、北二幢建筑,相距20米左右,南面是一幢二層樓,五樓五底,下面東起二間是辦公室,中間樓梯及過道西面二間是教輔用房、文印室和值班室。樓上是學生宿舍。這幢建筑的西邊,傍了二間平房,一間作室內活動室,一間是伙房。北面的教學樓,是四間三開間的平房,這幢平房的后面有個廁所,廁所后面的球場,地勢較低,已不在風水墩上。
我是于1981年1月分配到風水墩上的盛澤公社中學工作,當時師生都是步行到校,通往學校的主干道在姚家壩橋西堍,沿十字河南岸西行。下雨天,道路十分泥濘,因為路面大多是原先漾底的淤泥,時常將鞋底粘住,使人動彈不得,滑倒和坐臀莊是常有的事,所以下雨天,我們大多是經公社窯廠后上大壩,繞道而行,主要是大壩的路面有道渣。
汽油燈
康樂棋
當時的辦學條件十分艱苦,因為經常停電,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用汽油燈照明,老師們都身懷點燃汽油燈的絕技(打氣、放火花、點燃、白熾化)。有一副康樂棋供教師室內體育活動,玩法類似臺球,雙方輪流射棋,目標是將對方的棋全部射入洞中,有時勝者能一次將對方的棋子全部解決。學校還養了一條小狗,呼作“魯魯”,同時也是一位教師的呢稱。
在風水墩任工作期間擔任過出納,領導給我調換了只木質光亮、堅硬、可鎖的辦公桌,用于存學生的學雜費和賬簿,后來有老師告訴我,這桌子是知青點留下來的,當初在風水墩就地取材,這些從地下挖掘出來的木板,可能源自化成庵,也可能是棺材板。
1982年秋,盛澤公社中學從“風水墩”搬遷到姚家壩橋西堍,師生到校再也不用走泥濘道路了。
◆本文作者:袁農基
◆本文編輯:朱宇婷、吳英
◆照片來源:周德華、嚴衛強、館藏及網絡
征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么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szwjdaj@163.com
記得注明姓名和聯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于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