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西寧古代大墓的傳奇故事

    147小編 144 2025-08-28

    生活在今天的西寧人,你知道多少西寧的古墓?康王墓、祁秉忠墓、李文墓……這些承載著厚重的青海歷史的名字背后又有多少傳奇故事?它們坐落何處?何時修建?小編為您講述一段青海古墓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康王墓

    康王墓,西寧古跡,又稱康王陵,即我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之一的南涼王禿發利鹿孤墓,位于西寧東郊外東灘,現已無存。南涼第二代王禿發利鹿孤死后,謚康王,所以稱為康王墓??低跄挂蚰冠K粕?,人們俗稱其為“小圓山”?!陡拭C通志》記:“禿發利鹿孤墓,在西寧縣南”;《十六國春秋》記:“利鹿孤葬之西平之東南”;《西寧府新志》載:“南涼康王墓,在縣(西寧縣)治東南山麓”;《晉書·載記》記:“禿發利鹿孤死,葬于西平之東南”。南涼作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國,立國18年,歷三主。盡管興亡匆匆,但卻在青海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禿發利鹿孤只執政短短的八年,嘉平元年(407年)即患病死,葬于西平東南。

    康王墓建于黃土的平灘上,據在此新生磚瓦廠工作大半輩子、已故李如鑫先生說,土層厚達35米,西距苦水溝約300多米,南距山根約150米,北距西寧名士來維禮墓約500米??低跄狗馔炼岩幠:甏螅垢哌_20米,呈四方型,邊長達100多米。由于形體巨大,故人們稱之為“小圓山”。民間傳說,康王墓的風水極佳,“頭枕鐵砂帽(指大圓山),腳蹬大印盒(指湟水北的一顆?。急M了西寧的風水?!?我省文史學者巢生祥老先生家的祖墳就在小圓山附近,他曾多次去那里祭祖,對那兒的環境是十分了解的,就在新生磚瓦廠二號輪窯南。1955年春,他祭祖時曾登上小圓山,發現頂部直徑達20米,其四周和頂部戰壕遍布,是軍隊訓練時開挖的。1956年,經西寧市人民政府批準,小圓山一帶土地劃給省勞改單位,作為新生磚瓦廠燒制磚瓦的取土地。為了加強對勞改人員的防守,勞改單位曾利用小圓山作為制高點,在墓頂設置固定崗哨。

    據李如鑫先生說,雖然用黃土在東灘平地上堆起這么高大的一座封土堆,但小圓山四周土地平坦,沒有坑洼,可見封土是從遠處運來的。在1600多年前靠人工堆積起這樣一座小山,工程實在可謂艱巨。小圓山和周邊的土層,經幾十年的開挖利用,早已變成塊塊磚瓦,砌進了西寧幢幢大樓中,沒有了康王墓的土場照片至今還保存在幾位老人的手中。

    磚瓦廠舊址

    祁秉忠墓

    祁秉忠墓,位于西寧南灘,今已無存?!段鲗幐轮尽份d:“太子少保援遼總兵左都督祁秉忠墓,在縣(指西寧縣)治南二里?!碑斈甑乇砺∑鸬哪冠8?米。直徑約16米,周圍有殘存的陵園建筑,園門前有石獅、石馬各一對,龜趺一座;臺基后有風化了的紅砂巖雕琢的石馬、石人各一對。1957年12月,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為配合南灘基本建設,對墓葬進行了發掘。墓葬由墓門、甬道、明堂、耳室、主室等部分組成。墓頂用青條磚錯縫并列成券頂,墓壁用青磚錯縫平鋪砌成。墓門為門樓式,僅殘存木質碎片。門樓頂部鋪設筒瓦和板瓦,磚砌飛檐,飛檐下游撩檐枋,檐下用磚雕做斗拱,攔額下刻有隸書“百世流芳”匾額,左右用磚浮雕“蘇秦望母”、“李林掛劍”等歷史故事。主室門框用磚砌成,過梁用木料,其頂部用磚雕成山水,過梁與券頂間的拱眼用雕花磚封堵。左室無門。用磚封死,右室有一個盜洞。由于墓室早年被盜,祁秉忠尸骨尚存,夫人王氏尸骨凌亂,僅獲墓志兩方,一方為祁秉忠墓志,一方為王氏墓志。另有木制燭臺兩個。

    祁秉忠(?—1622年),蒙古族,元代甘肅右丞朵兒只失結第九代孫,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襲職任西寧衛指揮同知,后以軍功遷任洪水游擊,改任西寧鎮海游擊,升任甘肅參將;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調補永昌衛(今甘肅永昌)參將,駐防河西。蒙古銀定歹青率千人到永昌侵擾,時任永昌參將的祁秉忠當即率領300人前去抵御,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祁秉忠孤軍奮戰兩晝夜,等待援軍趕到,解救出被銀定歹青掠走的群眾和牲畜。老百姓心懷感激之情,在祁秉忠堅持戰斗的地方豎起紀念碑,上書:“湟中將軍手刃三虜孤軍戰勝處”。之后,祁秉忠升任涼州副總兵、甘肅總兵官。東北女真族興起后對明王朝步步緊逼,祁秉忠受命任援剿總兵官,率兵萬人駐防閭陽。天啟二年(1622年)在平陽與女真兵交戰時,統領明軍前鋒的孫得功里通外奸,將后隊祁秉忠等部暴露在前。在混戰中,祁秉忠奮力拼殺,身中三箭兩刀,被親兵扶上馬后,仍堅持戰斗,突出重圍,但終因傷勢過重,在半路上不幸創裂而亡。明王朝追念他的功勞,追封他為太子少保、左都督、指揮僉事,世蔭三級。運柩數千里歸葬西寧南灘,并在東關大街建起一座“報國輸恩坊”,以紀念這位血灑遼東的蒙古族愛國將領?!睹魇贰酚袀?,入西寧鄉賢祠。

    李文墓

    李文墓,位于西寧北川旱坪山,今已無存?!段鲗幐轮尽份d:“明高陽伯李文墓,在縣(指西寧縣)北十里旱坪山,下有祭碑”,今已無處可尋。旱坪山,地處長寧川西側,山分八棱,一水(北川河)前繞,李文墓靠山面水,堪輿家認為是一處風水寶地。李文,字孟華,陜西華陰縣人,會寧伯李英從子,世稱“西伯府”。李文以軍功起家,因從征有功,升西寧衛指揮僉事,專撫番夷,以功升都督同知,佩征西將軍印,充右軍都督府都督,任總兵官鎮守大同;后偕宣府總兵官楊龍征剿老軍營虜賊,封高陽伯,因“負資忠義,秉志純良,將略素閑,戰功克著”的原因,于天順二年(1458年)三月受賜“誓書鐵券”,以表明英宗朱祁鎮“朕既不忘爾勛,爾亦毋忘朕訓”之意,誓書鐵券今藏青海省檔案局。該鐵券“如一塊黑色瓦片,呈弧形,含腹鼓背,系生鐵鑄成。上有明英宗皇帝誥喻制文,每字1平方厘米,陰文嵌金,金書燦然?!笔臅F券明確規定,受賜者憑著這一鐵券,犯法時可以免一次死罪,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免死鐵券”。鐵券上的文字鎏金,光彩耀目,所以又稱“金書鐵券”。清代西寧詩人祁松年曾寫了一首《讀李指揮鐵券》的詩:“高陽伯出大明時,樹立功勛四海知。定亂安居連奏捷,封茅裂土最相宜。名標史冊光千載,勇壓西陲服眾夷。感動英宗頒鐵券,公然寵愛見乎辭?!焙笠允C罪降為都督僉事。又因在延綏殺賊有功,仍升為同知。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89歲的李文在西寧去世,訃告傳至京師,皇帝追念其功,仍贈高陽伯,賜祭葬。兒子李鏞承襲爵位,為西寧衛指揮使。

    李文祭祀靈牌位現供奉于湟中縣李家山鄉河灣村一李姓族人處,靈牌高約30多厘米,寬約13厘米,上書“始祖特封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高陽伯右軍都督李公文位”。

    大通發現的2000年前漢墓

    柴國柱墓

    柴國柱墓,又稱大哈門墓,位于大通黃家寨鎮大哈門村,地處清水溝腦,娘娘山東麓,今已無存?!段鲗幐轮尽份d:“太子少保左都督總兵官柴國柱墓,在縣(指西寧縣)治北六十五里清水溝子。副總兵時秀墓附焉。次子甘肅總兵時華墓今無考?!辈駠沟厮诘赜袟l清水河,水源是從娘娘山流出左右兩股水,流至墓前匯合,然后東流出溝注入北川河。1958年時,墓周圍尚有土墻圍定,土墻長88米,南北50米。據說墓園原有封冢35座,南北橫向排列成行,并有石牌坊、石碑、石人、石馬、石獅等。據大通訓導問曇、增生梅汝調所著《邑草志·柴家墳記》記載:“碑高皆九尺,龍冠虎座。前建石牌樓一座,三楹,上書‘欽賜祭葬恩榮一品’。左右列石人四,石馬四,石獅二?!?976年8月至9月,清水溝要修筑大哈門水庫,為配合水庫建設,省文物部門對柴國柱墓進行了發掘。發掘時,墓園僅存幾個封土堆,地面其他設施已被破壞殆盡。柴國柱墓為長方形石室墓,用黃褐色巖石錯縫平砌,以白灰作漿,共八層。柴國柱尸骨尚存,用多達20層的衣物裹成柱狀。墓內有墓志一方,陰刻篆書,計67字;墓志銘為陰刻楷書,計1634字,詳細記載了柴國柱的一生,與《明史》《明實錄》《明史記事本末》《西寧府新志》等史籍大致相同。隨葬物品有銅、錫、玉器和貨幣等,特別是玉器,制作非常精美。柴國柱墓的發掘,為研究青海地區明代墓葬形制、衣冠制度、隨葬品的陳設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也為古代建筑、藝術、書法、繪畫、雕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尤其出土的墓志銘,是研究明代青海地方史的重要史料。

    柴國柱(1569—1627),字擎霄,西寧人,史載“壯勇足智,善騎射,擊寇兩川,勇冠三軍”,原是西寧衛中軍守備,曾一度率部鎮守今西寧火車站后王家莊地界,以保護蘭寧大道的通暢。后因在被稱為“湟中三捷”之一的西川之役中,因沖鋒陷陣,戰功卓著,升任都指揮僉事;在薩爾滸大戰前,以都督僉事身份,“帶家丁星馳出關”;又因石灰關之役中,“以孤族擊猖狂之寇,中矢帶鏃,斬二十一級,名聞京師”,因而擢升為總兵官,鎮守陜西;后又加封為右都督,“移鎮沈陽”,是朝廷倚重的邊庭大將。其子柴時秀亦官至遼東總兵官,后不幸捐軀疆場;次子柴時華也歷官甘肅總兵,史載“與父兄一樣,俱驍勇”。明天啟七年(1627年),柴國柱不幸病逝,天啟帝聞訊,專門下詔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保,以朝廷命官的規格給“故總兵祭葬”。(文章選自青海著名文史專家靳育德先生的《西寧古墓略談》)

    青藏線上的吐谷渾古墓群

    祁肇周墓

    祁肇周墓,在西寧南川西側享堂溝。祁肇周,明西寧副總兵、西祁土司祁德之曾孫、祁廷諫之二兒子,墓園所在地就成了今天湟中縣總寨鄉的享堂村,村后山溝因之而就稱為享堂溝。

    祁肇周父子在世時,正是明王朝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之時。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起義軍魯文彬、賀錦先后率部攻打西寧,當此形勢危難之際,西祁土司祁廷諫“聚眾泣告曰‘事勢至此,有死而已’興周(祁廷諫長子)曰‘國家豢養之恩報在此時,兒等當以死戰求濟!’”之后,土司祁廷諫、李天俞等組織了西寧保衛戰,魯文彬戰死于西寧城下;賀錦中伏,捐軀于伏羌堡(今湟中徐家寨)。是年冬,起義軍辛恩忠再次率部攻破西寧,認為“滅賀(賀錦)之舉由于祁氏,獲(祁)廷諫,系累以去?!碑斊钔⒅G、祁興周父子被押往西安大獄時,祁肇周欲以身代兄負罪,祁興周瞅機會給祁肇周說:“吾父子咸死無益,曷走青海乞兵?以圖復仇?!逼钫刂軈s說:“兄適外乞兵,父及于難,我不可不奔也?!笔妨现杏浭隽舜箅y當頭時,兄弟爭相赴難的手足親情。

    虎臺遺址

    將軍墳

    將軍墳,大通古跡名,位于大通向化鄉將軍溝村西,約1000米處。這里四面環山,中間是一片平灘,將軍墳就建在平灘的中央。這是一座用亂石堆砌成的、高約9米的圓錐形墳堆,底部直徑約10米。雖然村名與這個墳堆有關系,但墓主人身份及墓葬年代均不明。據《大通文物志》記載,為明代古跡。這里地處邊遠,墳堆保存狀況完好。

    上一篇: 民間建筑(八):王家大院上篇,家族歷史及風水布局
    下一篇: 西夏陵為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探尋賀蘭山下湮沒的王朝傳奇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