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6樓,到底哪個樓層最好?這些樓層一定要選,建議收藏!
16層以下買房選錯樓層,有人轉手虧掉首付,有人住了十年才后悔。
樓層數字游戲年年有人踩坑。

真實成交記錄顯示,同一棟樓里,5層比4層每平米貴出兩千,15層比14層貴三千,差價全在采光、噪音、轉手速度上。
把賬算清,比看風水更管用。

5層被中介悄悄標成“穩賺層”。
揚塵高度一般停在9到11米,5層剛好在浮塵帶上方,灰塵量只有2層的三分之一。
電梯停電時,成年人空手爬樓心率110左右,老人也能慢慢上。

實測同一小區,5層日照時長比3層多一個半小時,冬天更明顯。
家里有娃的,推車進電梯不卡輪,換尿片也能在樓道完成,省得回家折騰。
8層是二手市場流通最快的區間。

房產平臺近一年成交數據里,8層房源平均28天賣出,比6層快一周。
高度足夠避開地面潮氣,又不會遇到頂樓熱風。

夏天開窗,穿堂風能把室溫拉低兩三度,空調電費直接省。
對面樓距40米時,8層陽臺望出去剛好平視樹梢,不會被鄰居直視,晾衣服不尷尬。
11層適合想躲噪音的人。

城市環境噪聲隨高度遞減,11層比地面低10分貝左右,廣場舞音樂變模糊。
消防云梯最高到50米,11層仍在救援范圍,安全感比再往上高。
夜里看遠處高架車燈像流水,失眠的人盯著能放松。

缺點也明顯,電梯罷工就得爬11層,外賣員會打電話求你下樓拿。
13層常被跳過,反而留下砍價空間。
去年杭州某盤13層比12層便宜6萬,交付后質量沒差別。

空氣質量指數和14層一樣,日照還多5分鐘。
怕數字的人不買,預算緊的人撿漏。

銀行評估價也按實際樓層算,轉手時不會打折。
只要合同寫清樓層,心理忌諱不影響貸款。
15層吃得到高樓福利,又避開頂樓漏水風險。

空氣PM2.5比地面低15%,鼻炎患者能睡整覺。
陽臺封窗后做成小花園,風大不悶。
夏天最熱那天,15層室內溫度比頂樓低4℃,空調開26℃就夠。

唯一要注意的是保溫層厚度,低于3厘米的房子慎選。
樓層沒有絕對好壞,關鍵看住的人。
腿腳利索的年輕人可以往高走,帶娃家庭盯緊5到8層,投資客直接看8層流通速度。
簽合同前,去工地實測噪音和日照,比任何攻略都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