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底有9樣,家敗財運散”,無論床底有空,都別放這9種東西
95 2025-08-30
二十八星宿作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成果,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應用價值。它是古代天文學家智慧的結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涵蓋了廣闊的天空范圍。
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組成了二十八星宿的整體架構。這四象不僅在天文學上有著明確的方位指向,更是在文化領域中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在古代,二十八星宿被廣泛應用于天文、宗教、文學及星占、星命、風水、擇吉等術數中。不同的領域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使其相關內容變得非常龐雜。
據記載,二十八星宿的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最初,古人為比較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了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八蕖?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 “宮” 類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
二十八星宿把南中天的恒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例如,東方稱青龍,包括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北方稱玄武,有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等。這些星宿名稱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總之,二十八星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古代人們對天空的探索和對自然的敬畏,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其一,“昏見”,即在黃昏日落后的夜幕初降之時,觀測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星宿。古人面向南方觀測天空,由于地球自轉,黃昏時中天的星座,到子夜時便落入西方地平線,而黃昏時從東方升起的星座,至黎明時轉到西方。在這個時刻觀測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星宿,仿佛能看到宇宙在時間流轉中的微妙變化。
其二,“昏中”,是在黃昏日落后,觀測南中天上的星宿。此時,天空中的景象如同一幅神秘的畫卷,二十八星宿中的部分星宿在南方天空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據記載,古時人民為了方便觀測日、月和五大行星的運轉,便將黃、赤道附近的星座選出二十八個做為標志,合稱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這七個星宿組成一個龍的形象,春分時節在東部的天空,故稱東方青龍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這七個星宿形成一組龜蛇互纏的形象,春分時節在北部的天空,故稱北方玄武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這七星宿形成一個虎的形象,春分時節在西部的天空,故稱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這七個星宿又形成一個鳥的形象,春分時節在南部天空,故稱南方朱雀七宿。
其三,“晨見” 或 “朝覿”,即在黎明前夜幕將落之時,觀測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星宿。這個時刻,天空逐漸從黑暗中蘇醒,東方的地平線開始泛起微微的亮光,星宿們仿佛在向早起的人們訴說著宇宙的奧秘。
其四,“旦中”,是在此時觀測南中天上的星宿。隨著黎明的到來,南方天空中的星宿也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古代人民用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沒和到達中天的時刻來判定季節。古人面向南方看方向節氣,所以才有左東方青龍、右西方白虎、后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的說法。
通過這四種觀測方法,古代天文學家們得以深入了解二十八星宿的運行規律,為農業生產、歷法制定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同時,這些觀測方法也體現了古人對宇宙的敬畏和探索精神,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二十八星宿在確定歷法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月亮圍繞二十八宿轉一圈為一月,這叫月歷;北斗圍繞二十八宿轉一圈為一年,這叫斗歷。后來,舜在沁水歷山躬耕,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五天為一候,發明了七十二候歷,后來將三候合為一氣,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也叫農歷??梢?,二十八宿的首要功能是定歷法。在沒有現代精密計時工具的古代,古人通過對二十八星宿的觀測,成功地劃分了時間,為農業生產、社會活動等提供了重要的時間依據。據考證,在距今 7000 年左右,人類沒有歷法,不知道四季和時間。古人通過長期觀察發現,月亮運行的黃道線周圍有二十八個相對不動的星團,于是為其命名為二十八宿。這二十八個星團就像月亮每天休息的宿舍,古人以此來記錄月亮的位置變化,從而確定月份。例如,月亮在恒星背景中走一圈要用約 27.32 天,古人便湊了個整數 28,讓月亮每晚更換一個休息的地方。
古人以二十八宿為恒星背景,總結出了一套觀察雨雪風霜的規律。比如 “月離于箕風沙揚”“月離于畢滂沱雨” 等,就是月亮進入箕宿就要刮大風,月亮進入畢宿就要下大雨。將此原理用于農事就可防風防災,用于軍事就有了 “草船借箭”“火燒連營” 等故事。古人還根據 “五星連珠” 等天象,來判斷國家的更替等??梢?,觀天象成為二十八宿的第二大功能。在古代,人們對天象的觀測非常重視,認為天象與人間的命運息息相關。二十八星宿作為天空中的重要標志,為古人提供了觀測天象的參考框架。通過對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變化和周圍天象的觀察,古人能夠預測天氣變化、農作物的收成以及國家的興衰。例如,在農業生產中,農民可以根據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變化來安排農事活動,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收割等。在軍事行動中,將領們也會參考天象來制定戰略戰術,以獲取勝利。
隋唐時期,五行大家、天文學家袁天罡又將二十八宿與金木水火土和動物聯系起來,就有了現在的三字名,如角宿變成角木蛟,亢宿變成亢金龍等。二十八宿中有十二個生肖宿,由此與人聯系起來,就有了保護神、護法神之說,推術數就成為二十八宿的第三大功能。在古代,術數是一門神秘的學問,人們通過對天象、地理、人事等方面的觀察和分析,來預測未來的命運和吉兇禍福。二十八星宿作為天空中的重要標志,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袁天罡將二十八宿與金木水火土和動物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術數體系。例如,角木蛟被認為具有勇猛果敢的性格,適合從事軍事、領導等工作;亢金龍則被認為具有高貴威嚴的氣質,適合從事政治、管理等工作。這種術數體系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也被一些文人墨客所引用,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在隋唐演義中,有著精彩的二十八星宿轉世傳說。東方青龍七宿中,竇建德乃是角木蛟轉世,他割據一方,展現出非凡的領導才能。李淵是亢金龍轉世,舉兵太原稱號唐主,建立大唐江山。李執乃是氐土貉轉世,雖記載不多,但也在歷史的洪流中有著自己的位置。蘇定方乃是房日兔轉世,作為一名猛將,為大唐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李建成乃是心月狐轉世,與李世民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斗。朱登乃是尾火虎轉世,英勇善戰。沈發興乃是箕水豹轉世,也有著自己的傳奇故事。
西方白虎七宿里,孟海公乃是奎木狼轉世,割據曹州,手下有馬賽飛、黑白夫人等人。李密乃是婁金狗轉世,在金墉城一度強橫無比,麾下有天寶將軍裴元慶等猛將。李元吉乃是胃土雉轉世,與李建成一起對抗李世民。王世充乃是昴日雞轉世,割據洛陽城,麾下有單雄信等名將。高談圣乃是畢月烏轉世,割據相州,元帥是紫面天王雄闊海。徐元朗乃是觜火猴轉世,王博乃是參水猿轉世。
南方朱雀七宿中,朱粲乃是井木犴轉世,在楚州稱雄。雷大鵬乃是鬼金羊轉世,吳可宣乃是柳土獐轉世,劉武周乃是星日馬轉世,劉黑闥乃是張月鹿轉世,張稱金乃是翼火蛇轉世,唐壁乃是軫水蚓轉世,他們各自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北方玄武七宿中,羅藝乃是斗木懈轉世,王伯當乃是牛金牛轉世,高世達乃是女土蝠轉世,蕭銑乃是虛日鼠轉世,鐵木耳乃是危月燕轉世,李子通乃是室火豬轉世,宇文化及乃是壁水逾轉世。宇文化及本是楊廣的寵信佞臣,弒殺楊廣后自立為大許皇帝,最終被竇建德一刀為兩段。
此外,在《說唐》中,二十八星宿轉世為各路反王,與紫薇星李世民為敵。但最終,李世民在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等大將的輔佐下,掃滅了各路反王煙塵,打下了大唐的盛世江山。
在《鏡花緣》中,二十八星宿中的心月狐思凡,請命下凡。玉帝就命心月狐臨凡為女子,成為一朝唐家天子,錯亂陰陽,消去著一段罪案。心月狐臨凡之后,姓武名曌,自號則天,成為一代女皇。
在《西游記》中,黃袍怪本是奎木狼,因與披香殿侍香玉女有染而私自下凡。他與寶象國公主百花羞作了十三年的夫妻,還生有一對兒女。
總之,二十八星宿的傳說故事豐富多彩,為中國古代文化增添了神秘而奇幻的色彩。
在古代天文坐標系統中,二十八星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平坐標系:這是人們最初形成的直觀坐標觀念。以觀測者為中心,外界分為四面八方。在此基礎上形成地平經度的概念,廣泛應用于日晷測量和太陽出沒運動的方位上。漢代時已使用十二地支表示方位,稍后配以八干四維,形成二十四方位。地平坐標的另一個分量為地平緯度,中國古代通稱地平高度,既可用度數表示,也可以用弧線的長度丈、尺、寸來表示。經考證,高一尺大致為一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地平坐標系并未得到普遍應用,也從未產生獨立的地平儀。通常只在渾儀所附的地平環上才刻有地平經度。直到元代郭守敬創立簡儀,儀中配有立運儀,人們才有了既能測量地平高度,又能測量地平經度的儀器。清代制造的八件天文儀器中,地平經緯儀也是這種儀器。二十八星宿在一定程度上為地平坐標系提供了參考,幫助古人確定方位和天體位置。赤道坐標系:地球赤道平面延伸與天球相交的大圓稱為天赤道,其幾何極稱為天極。赤道坐標以天赤道為基圈,北天極為坐標系的極。過天極的大圓稱為赤經圈,任何一個赤經圈與天赤道都相垂直。中國古代的赤道坐標系是一種特殊的坐標系,它是建立在二十八宿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古代赤道坐標是通過二十八宿中的各個距星來實現的。通過北極和相鄰兩距星大圓在赤道上交點間的夾角稱為前一個星宿的距度。落在這兩條赤經間的天體通過北極的大圓與赤道交點和距星之間的赤經差叫作入宿度,所測天體與北極的角距離便為去極度??梢?,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赤道坐標系的重要基礎。黃道坐標系:中國古代亦有所謂黃道入宿度和黃道去極度的測量數據,它當是建立在黃道坐標基礎之上的。經過前人研究,古代人所使用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黃道渾儀,而只是在赤道渾儀的赤道環上附加一個黃道圈而已。所謂黃經差,實際只是二十八宿距星的赤經差在黃道上的投影。所謂某宿的黃道距度,就是通過本宿和下宿距星的兩條赤經圈所夾的黃道弧長。這種黃道距度與以黃道為基本圈,以黃極為極點所得到的真正的黃經差是不相同的。故人們將利用這種方法測得的天體黃道度數,稱之為 “偽黃道度數” 或 “似黃道度數”。二十八星宿在黃道坐標系中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蒼龍七宿與我國古代農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古人依靠蒼龍七宿判斷節氣,從而采取具體的農業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宿與角宿,二者先后擔任了春耕開始的授時星宿。
在古代農業社會里,人們特別重視觀察天象與物候的對應。當出現 “龍抬頭” 這一天象的時候,就表示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的春天來了,可以開始播種了?!褒執ь^” 指的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的晚上,角宿會最先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就像是龍頭抬起?!褒垺?即東方蒼龍,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共同構成。龍頭升起后,東方蒼龍的身軀也會依次升起,翱翔夜空中。人們觀察到蒼龍七宿在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出沒周期與一年的農時周期基本一致。
北斗七星也與農業生產有著緊密聯系。中國是農耕古國,農耕需要準確地把握農時,古人經過長期對日月星辰和物候變化的觀察,制定了指導農耕的 “二十四節氣”。古人最早確定作息時間是從觀察北斗開始的,由于華夏文明發祥于北緯 36 度左右的黃河流域,人們觀察到的北部天極要高出地平線 36 度,而在這一視野范圍內,圍繞北極星旋轉的北斗七星正好顯示在北方夜空。古人發現,北斗的旋轉是有規律可循的,斗柄或斗魁的不同指向,居然準確地指出四時季節的變化。先秦道家著作《鹖冠子?環流》曾指出: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像一個懸掛北方星空的巨大鐘表時針,不僅告知人們四季的變化,還為先民指出晝夜的時間。前者像 “七星歷”,后者如 “七星鐘”,只不過沒有分針,與現代鐘表旋轉方向相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