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號是小年,牢記“1不祭,2不宜,3不借,4要做”歡喜過新年
161 2025-09-01
文/鳳凰
—— 【·引言·】——
作為小編的我,近期由于家里的些許瑣碎事情(這里不做贅述),備受困擾。作為布爾什維克的忠實追隨者而言,是鐵鐵的唯物主義者,推崇達爾文的《進化論》。
但是,很多發生的事情的確很難理解和解釋。于是上網檢索了大量類似的文章,希望能從中找到答案。無意間讀到了一篇高質量的推文,得到很多的心得。
于是想將自己的感悟分享給大家,如果您也有類似的疑慮,希望能幫到你。
—— 【·正文·】——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些的關于“靈異”、“氣場”等相關的說法和議論。有的還是自己親身接觸過的。
“在古玩圈呆久了,每天都接觸古人的東西,難免會遇上一些靈異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
曾經有位知名記者在采訪一位收藏圈大佬時,就出現了很奇怪的事情。而且采訪之前,就有同事提醒道:“大佬家里有很多高古玩意兒,氣場很強,很多‘氣’不足的人來這里都hold不住。”
采訪當日,記者剛到現場,鼻子開始噴嚏不止,只要一離開房間,鼻子立馬沒事兒。
當大佬拿出一件馬家窯帶象形文字彩陶的時候(馬家窯彩陶文字是目前中國最早可釋讀文字)
大佬家里養的兩條活力十足的史賓格獵犬(這種犬一般作為警犬使用)突然安靜下來,遠離并趴在沙發下面不敢動。奇怪,難道真的有“氣場”一說?誰又是靈異事件“重災區”?
大佬正在清理馬家窯帶象形文字彩陶,遠處不敢“輕舉妄動”的史賓格獵犬
有種說法:“歷史久遠的古玩,畢竟躺在土里時間長了,被挖出來,自然而然帶著一股‘陰氣’。
把古玩往家里帶陰氣會把家中的陽氣沖沒了
而收集高古之人有兩種,一種是陽氣旺盛之人,能鎮得住古董帶來的‘陰氣’;另一種則是‘陰氣’十足,與這些古器物同屬一脈。”
家有10種東西必破財,家里忌諱擺放的東西(再窮也要扔)
猛地聽起來,似乎很合理有道理,但這也太像小說中的情節。小編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關于“文物靈異事件”的文章。不搜不知道,原來網上有很多人都在發文探討關于“靈異事件”的話題。
提到這里,不禁讓我們想起曾經的天涯論壇,而這些描述靈異的畫風,像極了80后愛逛天涯的《蓮蓬鬼話》,90后愛看的《猛鬼故事》。天涯論壇沒落之后,唯獨這個版塊還在持續更新。
中國人自古信風水,這和我國悠久的歷史息息相關,尤為突出的,就是玩古收藏這一領域。通過大量民間文獻以及網絡上的推文,文物靈異事件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民間說辭,另一種則是事實發生。
第一類發帖大多都是古玩中的小物件兒,或算不上什么古玩。發帖的人大多也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一番檢索,發現玉石成為這一類的“靈異事件重災區”。比如“養玉皮膚變好”;
“姥爺有個旱煙袋,煙嘴是玉質的,盤活了里面成人形”;
“玉養人會替主人擋災,50歲老太樓梯摔下玉碎了,人沒事”,這類故事多為個人,所以真實性比較難確認。
豆瓣、天涯、知乎上關于靈異的故事
另一部分靈異事件的“受害人”認為罪魁禍首則是文物的氣場。他們認為文物比老祖宗年齡還大,在輾轉過程中沾染了很多煞氣,落到誰手上,誰就厄運連連,進而遭遇一系列災禍。又或者出土文物陰氣重,會讓人產生身體不適,例如痛哭、流鼻水。如果是帝王的東西,它的氣場甚至還能鎮住動物。
豆瓣、天涯、知乎上關于靈異的故事
著名藏家馬未都,也曾在鳳凰衛視出品的著名談話類節目《鏘鏘三人行》中談到過:“有些東西你就不能往家里搬,有些東西你不了解,你沒辦法解釋,你叫它迷信也沒關系,畢竟迷信也是一種信仰。
在這幾分鐘里,馬未都還提到他的朋友在家里擺放了大型古器物,結果“鎮”不住,遭了大難。主持人也講到生坑的東西不要碰(生坑:文物術語,指的是古器物剛出土未久),那些流傳有序,被前人把玩過(熟坑),這樣的物件才有人性。
當然這樣嚴謹的問題,怎么能只聽網絡上的一面之詞呢。說到文物,除了藏家,另一批經常接觸的人就是考古學者們。
考古是一門科學,考古工作者大多都是唯物主義者,不會相信什么靈異事件,也沒有特別的禁忌。于是我再加搜索,并了解了一些考古方面的知識,有了一些思路。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對文物的無知,導致謠言四起!
“古董有磁場,但不是氣場”
在考古學科里,有一項是利用古董研究地磁場的學科,叫考古地磁學。
這門學科也是有科學依據的:主要是對考古地點發掘出來的一些古遺存(烘烤過的磚、瓦、瓷器、陶器、燒土等)進行磁學方面的研究。
它主要的研究任務是追溯歷史時期和史前時期的地磁場強度及方向的變化特征,同時也為判斷古董的年代提供依據。
部分用于考古磁學研究的古董照片
另外,針對珠寶、水晶擁有能量磁場,可以給人帶來轉運的說法,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水晶本身具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但“水晶的磁場能量影響人”這種說法,最早是從臺灣流行起來的,一些所謂的占星師,為了讓信徒為自己的學識變現,所以經常高價出售一些水晶手串、水晶球。
人們對文物產生了迷信,主要是因為無知,知識太少,又渴望改變現狀,只好求助于鬼神之說。每個人的想象力又無窮大,一傳十,十傳百。傳的次數多了,似乎變得似是而非了。
而古玉之所以是靈異事件的“重災區”,自然是因為玉是墓主人貼身的隨葬品。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金縷玉衣,就是用金絲銀線將一片片的玉拼起來做成的衣服。
除此之外,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耳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意思就是堵住這“九竅”能夠讓死者的精氣不再外漏,可以讓死者的尸體不腐朽。
南越王趙昧的絲縷玉衣,頭頂圓形玉璧,它的用意可以理解為供死者靈魂升天。
此外,還有一種對玉的誤解自清朝盛行至今,那就是血沁玉。
清代玉器收藏家把這種紅沁的古玉叫血沁,他們認為血沁是尸體腐血沁入玉中而成。所以很多人把這種玉視為不吉利。
但是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在現代科學檢測和試驗下,古玉上的紅沁是由土壤中鐵元素或者陪葬品中的鐵質物氧化分解沁入玉體。一般常見的血沁都成暗紅色或紅褐色,這都是鐵元素致色!
2019年西泠印社拍賣,西周·朱砂沁異形陶質橋梁幣一組六枚
從某種意上講,文物是開啟歷史的鑰匙。再者,氣場,應寫作“炁”場,中國哲學和道教中常見的概念,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
雖然從物理形式上講,我認為沒有什么所謂的氣場存在,但是我個人認為在情感方面,在精神層面,氣場是存在的。
從這一點來說,考古工作者們也這樣認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攝影師趙鎮在國家寶藏里面這樣說道:“我在拍攝兵馬俑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他的呼吸,那一刻,他不再是個陶俑,而是祖先,是一個個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文物或許只是祖先留下來的的遺物,千篇一律,毫無生機,甚至生澀難懂。
但在文化工作者心中,那些暗淡的顏色絕不是冷冰冰的,都是有溫度,有血脈,有生命的。
趙震拍攝到2000年前的工匠在兵馬俑留下的指紋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也就是說,科學和宗教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而二者的關系又極具微妙。而人類對于未知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科學這一詞語的出現要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哲學家們開始探索世界和自身,?采用了一個新的名稱來描述這種探索,?即“philosophy”(?哲學)?,?由希臘詞“philos”(?意為“愛好…?…?的人”)?和“sophia”(?意為“智慧”、?“知識”)?構成。?
這種探索不僅限于倫理學或道德哲學,?而是擴展到自然界的各個方面,?包括宇宙和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探索逐漸發展,?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科學”。從這里我們就不難解讀出,為什么說:哲學是所有學科鼻祖的說法了。
在中國,?科學一詞的使用歷史較為復雜,?早期“科學”作為“科舉之學”的略語出現,?但在近代以前大多指“科舉之學”。
宗教的話,相信不用多說,它由來已久。所以它對人類的思想生活影響頗深。一提到宗教很多時候都有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東西和說法,即便傳統的宗教亦是如此。
一些說法流傳民間后,傳來傳去就傳的神乎其神了。起碼有一點要明確,所有的學說,流派,亦或是主義、宗教都是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傳播正能量的。(那種,不在其列。都懂?。?/p>
科學,或者更具象的說成科學現象,它的規律、原理、根源等等是真實存在的?!肮胖ト恕睘楹畏Q之為圣人?不是他能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他們平時的生活跟我們沒有什么不同,但是不同的是~他們善于總結自然現象的規律,然后加以研究,進而成為自己的理論。通過不斷地推理和廣泛的應用,造福后代。
從上邊引用的愛因斯坦所對于“科學”與“宗教”之間關系的描述,我們應該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了。
宗教,從我們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來看,由來已久,也根深蒂固。而科學理論的概念滯后很久。
宗教,大多是古之圣賢,造就出來的經典學說。其中很多理論不乏現代科學的縮影。
很多世界近代科學家就是借鑒,總結了他們理論的規律,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打磨和實踐,形成了現今比較成熟的科學成果。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冷靜的思考回憶這一問題或事件的發生過程,然后,先不說科學的,起碼做到客觀的去分析一下,再參考一些網上的專業理論,很多事情其實就不是事情了。至于,古物或者金石玉器,我們也要正確的去看到他們。
—— 【·結語·】——
文物是開啟歷史的鑰匙,每當我們把玩一些自己喜歡的古玩,又或是去博物館看展看文物,那是因為他們好像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人類文明大門。但是這個門要是沒人觸碰它,它就不會開啟。
當它開啟的時候,你能夠被它帶到它所誕生的時代,所有這些古老物件,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能力。
我們通過觀看它、碰觸它,仿佛看見以前的工匠在制作、在使用它。這種感覺打破了時間跟空間的界限,我們可以去想象祖先的生活,跟祖先產生互動。
這些就是我們的歷史底蘊,是我們的敬畏和熱愛。
我想,這就是文物的氣場吧。
本文章引用網絡素材,如有侵權,請別舉報,可通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