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易:三張圖看懂周易
都以為《周易》很神秘,那是因為你讀的書沒講明白,或者說作者自以為明白了,其實自己并沒弄懂,《河圖》《洛書》《周易》就是上古的天文歷法,是二十四節氣的原始狀態。下面三張圖的對比,讓你很快看懂《周易》
先看一張圖,這是一年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圖。

在一個太陽回歸年里,也就是說春夏秋冬四季里,日出日落的方位有明顯的不同。
夏至時,日出在東北方向,日落在西北方向。冬至時,日出在東南方向,日落在西南方向。秋分和春分時,日出在東方,日落在西方。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夏至正午日影在南,冬至正午日影在北。
《淮南子·天文訓》:“日冬至,日出東南維,入西南維;至春秋分,日出東中,入西中;夏至,出東北維,入西北維,至則正南?!彼木S即四角,如《廣雅》所說,“維,隅也”。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分界點,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的四個分界點。明白了這個,再來看先天八卦圖。先天八卦圖雖然出現在宋代,但在漢代《焦氏易林》中已經在運用,只是后來失傳了,到宋代又被找回來了。

過去的地圖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現在的地圖是上北下南,右東左西,這必須分清。
如果把先天八卦圖和剛才介紹的春夏秋冬的日出日落位置對應起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兩者的一致關系。夏至,日出于震方,落于艮方;春秋分,日出于離方,落于坎方;冬至,日出于兌方,落于巽方。這六卦所處的方位,正好是四個節氣的日出日落的方位。陽從南來,乾卦在南,陰從北出,坤卦在北。所以先天八卦圖,就是對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位置的標注,是最早的二十四節氣。
再來看后天八卦圖。

夏至,日出于艮,日落于乾。冬至,日出于巽,日落于坤。春秋分,日出于震,日落于兌。陽從南來,離居南方,陰從北降,坎在北方。乾陽坤陰,此為先天。乾坤陰陽交生六子,六子相交生萬物,此為后天八卦。
《周易》八卦講的就是春夏秋冬,天地能量的交互狀態。
道生一,一即太極。一生二,二即乾陽坤陰,乾父坤母。二生三,乾父坤母生三對夫妻卦,即震巽、坎離、艮兌。三生萬物,三對夫妻卦陰陽交替,以成春夏秋冬四季,萬物以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