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解讀
105 2025-09-03
來源:天山網
【鄉村新貌】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蓋有軍 通訊員梁宏濤
簽名字、按手印、數鈔票。8月21日上午,辦完這些簡單的手續后,昌吉市廟爾溝鄉和諧一村村民阿合里別克,拿著2022年的4.14萬元耕地流轉金,喜滋滋地走出了村委會大院。
“今年就能把明年的耕地流轉款拿上,而且價錢還比去年翻了一番,工作隊和村‘兩委’這個事辦得太好了!”阿合里別克激動地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昌吉市農業農村局駐和諧一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把幫牧民、促增收、謀福祉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具體抓手,從牧民最關心的增收問題抓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和諧一村是個牧業村,村里的牧民定居點建成于2011年。當年,270戶牧民告別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成為定居新牧民。為了讓牧民“定得下、穩得住、能致富”,政府為每個牧民劃撥了7.5畝耕地,引導牧民轉變傳統生產方式,通過種養結合實現穩步增收。
“當時耕地劃給了牧民,但對于從來沒有種過地的牧民來說也是難題。所以,當時村里就想到了耕地流轉?!惫ぷ麝犼犻L、第一書記阿斯力努爾·哈里木別克說,“當年,部分村民的耕地流轉時,由于土地貧瘠,每畝地流轉費才200元?!?/p>
2016年,昌吉市農業農村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來到村里,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運用測土配方施肥、合理輪作換茬、土壤改良調理等多種技術,提高了耕地持續生產能力,促進作物高產穩產。
地力肥了,這讓和諧一村成為種植西瓜和棉花的“風水寶地”,耕地流轉費也水漲船高。去年,和諧一村的耕地流轉費從原來的每畝地200元漲到了870元。
“今年6月,很多企業和合作社來村里談明年土地承包的事。”阿斯力努爾說,“雖然來洽談的人很多,但我們工作隊和村‘兩委’就一個標準,那就是公開競標,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讓牧民獲得更多收益?!?/p>
最終,經過招投標和議事程序,和諧一村6345畝耕地以每畝1840元、總額1167.48萬元的價格,集中流轉給一家長期從事棉花種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得知消息的村民努爾蘭·哈布蘭很開心,就到村委會去詢問經過。這一問,還讓他知道了一個更開心的消息:為了讓牧民吃上“定心丸”,經工作隊和村“兩委”協調,這家合作社將耕地流轉費提前付給村民。
耕地剛流轉出去,就能拿上錢,這讓村民們興奮不已。8月21日上午,村民們按照村里的通知來到村委會,等待著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能不激動嗎?我家4口人,30畝地,去年流轉費是2.61萬元,明年的要拿到5.52萬元,整整翻了一番?!蹦蒙襄X的努爾蘭開心地算了一筆賬:土地流轉費拿了5萬多元,再加上每年1.2萬多元的草場補貼,還有務工掙的錢,一年收入能有近20萬元。
阿斯力努爾說:“接下來,我們將鼓勵引導牧民從事科學養殖,讓收入不斷增加,日子過得更好?!?/p>
本文來自【天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