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尋找古村落—陽西縣程村鎮古村落禾倉村

    147小編 84 2025-09-02

    禾倉村系陽西縣程村鎮一處城堡式的古村落,建于明成化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了。禾倉位于程村鎮政府西北方約4公里處,屬平中村民委員會的一條自然村,所居皆黃姓村民。

    黃姓淵源

    炎黃時期,中國華北燕山一帶有一個部落叫東夷族,其中有九支強盛的氏族,史稱“九夷”,其中一支崇拜黃鶯鳥的氏族被稱為黃夷。夏朝時,黃夷中的一支從河南黃水遷到汾川,并建立了黃國。春秋初期,黃國為晉所滅,其子孫為紀念故國,便以舊國名黃為姓。

    秦漢時期,大批黃姓族人遷移到湖北地區,并逐漸形成江陵和江夏兩個著名郡望,并以此為基地向江南播遷。

    隋唐時期,黃姓一支由江夏遷到河南固始,后又向南經安徽、江西,最后到達福建邵武,形成歷史上著名的邵武黃氏。

    禾倉村黃姓流派

    禾倉村黃氏系江夏流派,屬福建邵武黃氏支脈。禾倉村黃氏宗祠有門聯曰:“原本追江夏;家聲振漠西?!边@是江夏流派的佐證。明代,有黃開先者,號開麗,字重熙,由福建省汀洲府上杭縣遷至陽春八甲開基。嗣后,黃開先回居原籍,留其妻張氏居八甲。至明成化八年(1472年),黃開先之子黃法高為侍奉母親張氏,由福建遷往陽春太平都(含三甲、八甲)立籍。自黃開先始,五傳至貴三郎,原配王氏。貴三郎以行商為業,常往來八甲與平崗咀(即今黃什圩)之間,又娶妻謝氏,并建居室于垌心崗。自此,貴三郎便有了兩處家室:王氏居八甲,謝氏居垌心崗。謝氏生一子澄溪,黃澄溪被禾倉黃氏尊為開基始祖,自黃澄溪始,禾倉黃氏至今已傳十七世矣。澄溪至五世無字派,六世始定字派為“色元文佐世作昌華昭茲丕顯永振家聲”,共16字,尚有“永振家聲”四字未啟用。

    在平崗咀還建有“黃澄溪祠”,有門聯云:“八甲分支,四房衍慶;萬年肇祀,干頃流芳。”說明了禾倉黃氏族人來自陽春八甲。

    禾倉建村的傳說

    黃貴三郎的第二房妻子謝氏太婆溫良敦厚,樂善好施,濟人而不受謝。一日,謝氏牧鴨于垌心崗附近的蟹山垌,一地師稱饑渴求飲。謝氏殷勤供以飲食,盡解其饑渴。地師以蟹山一穴相送。其子黃澄溪奉侍生母謝氏至終,葬于蟹山。數年后,一日大雨,洪水暴發,江滿河滿。忽有五人挑五埕擔至,說埕內是鹽,求入屋寄儲,雨晴來取。言畢留擔而去。日過一日,不見人來。半個月過去了,仍不見人來取鹽。澄溪妻藍氏恐日久鹽銷溶了,遂揭埕蓋視之,嘩!原來五擔十個埕盡是白銀,白生生光燦燦的。應驗了“五鬼運財”的民間傳說。澄溪夫婦頓悟:這是謝氏母親一生行善的好報。

    黃澄溪夫婦有了錢,便開始為子孫建村立業。首先買下禾倉這片崗頭園地,逐年建起了禾倉大村。

    禾倉城堡式古村落

    黃澄溪夫婦得“五鬼運財”之說,真假無從考證。但是禾倉村黃氏是望族卻是千真萬確的。黃貴三郎雖以經商為業,但也能得到大明貤贈奉政大夫。他的兩位平妻王氏、謝氏均為五品宜人。貴三郎之子澄溪亦受大明誥封奉政大夫,其妻藍氏同時受誥封五品宜人。澄溪之子黃文顯為大明誥授奉政大夫,候選府同知,其妻洪氏誥授五品宜人。由于三代受大明朝廷封賞,三代屬五品大員,建城堡式的大村莊資格十足。也由于禾倉人有錢,才有可能筑城建堡。至澄溪之子黃文顯時期,已有租田九千余石了。

    禾倉村約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全村十條直巷,每條巷十座屋,共100座古屋,一律坐北向南(壬丙兼巳亥)一律開門向東。村遭周設三重防衛:第一重是用青磚砌筑的城垣,第二重是簕竹,第三重是護城河。磚砌的城垣周長約600米,只留一個西城門(乾向)。磚城垣外是一圈簕竹,高聳入云,遮天蔽日,密不透風。“簕竹墻”周長約800米。簕竹墻外是一道寬20多米,水深2~3米的護城河,周長約1000米。在這1000多米的護城河上,只在西門處設一座橋,而且是吊橋。入夜,吊橋扯起來之后,入村的路便無法通行了。

    禾倉村壁壘森嚴,儼然一處封建古城堡式的古村落。

    禾倉村的古民居建筑

    禾倉村全村100座古屋,分布十條直巷,每條直巷十座。古屋坐北向南(壬丙兼亥巳),是典型的嶺南建筑風格,并且一致開門向東(巽門)。古屋均為磚瓦木結構,磚是無磚臍的大青磚。屋頂的桁條桷子均用上好杉木,個中還有用格木作桁條的。門框、門頭、檐梁亦用堅木做成,有木雕裝飾。兩邊門幫的小小木香爐,也同門框一樣,歷經幾百年風雨仍然完好無損。其中有兩座古屋的瓦頂已全部崩塌了,桁條卻完好地架在屋頂上,那些便是格木桁條了。

    禾倉村的古屋是從西邊向東邊逐漸擴展的,所以先建西門樓,村民從西門進出。嗣后,丁口逐年添多,全盛時達1300多人。由于一個門口出入太擁擠,又在村東邊開了個東門,建設了門樓,西門乾向,東門巽向。

    禾倉村人的生活

    禾倉村的黃姓族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

    禾倉村人以農業為主。村背有屋背垌,村西有車田垌,良田千頃,均系禾倉村人擁有,任由村民耕種。1952年分田以后,村民還是耕這兩垌的田地。除種水稻之外,兼種花生、甘蔗和薯芋。村中亦有少數營商者,多從事制糖、熬酒和貶賣谷米等。

    禾倉還是魚米之鄉。陽西縣最大的河流豐頭河繞村西邊流過,漲潮時河水是咸的,退潮時河水變淡,魚蝦特別肥美。農閑季節,村民隨意到河中捕魚撈蝦。自食有余,還可帶到集市出賣。

    谷米滿倉,魚蝦滿江,禾倉人生活稱小康。

    豐富的物質生活,帶給禾倉人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村中的黃氏宗祠是村人受教育和開展各種文化活動的場所。

    黃姓族人重視教育,由蒸嘗出資,延師掌教,以村中的黃氏宗祠為庠館,從蒙館到大館,從三字經到千字文,一直到大學、中庸,到論語、孟子、幼學瓊林故事、詩經、禮記……禾倉人憑借蒸嘗有錢,人人受教育,個個有文化,堪稱文化之鄉。

    禾倉村人的文化娛樂活動也是多樣的,以春節舞龍和端午的龍舟競渡最為熱鬧。這兩項活動也是由黃氏宗祠出資組織的群眾性大型活動。禾倉的龍稱為“神龍”,譽滿陽西,神龍所到之處,大受歡迎。禾倉的龍船亦由公家出錢修造和組織競賽。以前稱禾倉龍船,近年黃姓人很大部分移居別處,因改為黃族龍船,由黃姓族眾捐資開展活動。每年賽龍舟,都以下店為起點,禾倉村為終點(現以新黃什大橋為終點)??待堉蹠r,河兩岸人山人海,江面鑼鼓喧天,浪花飛濺,熱鬧非常,一片歡樂和諧景象。

    撰文:劉裔清

    提供資料人:黃華胤 黃昭奮

    照片攝影:莫樂記

    禾倉村的護城河

    禾倉村南北向的直巷

    禾倉黃氏宗祠后座中廳神壇

    上一篇: 周易入門八卦基礎知識大匯總,自學《周易》八卦必看,建議收藏——王鏡海風水
    下一篇: 小氣摳門的八字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