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順化 有個高仿版的“紫禁城”,宮殿名字都一樣
越南古都順化市在1558年至1945年近400年間,是越南統治階層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越南西山王朝時代,光中帝在順化定都。1802年,阮福映推翻西山王朝,登上帝位,年號嘉隆,在越南延續了143年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阮朝,也把順化做為京都。在17世紀一度改名富春。1945年越南發生八月革命,結束了法國80多年的殖民統治和日本5個月的軍事占領,隨之而來的,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腆于8月30日退位。順化作為首都的歷史方才結束。
越南的建筑也深受中國古代傳統風水文化的影響,越南的皇城也嚴格按照中國古代建筑學修建。順化城分為里外三層,以南岸的御山為前障,作為城前的天然屏障;蜆崗為左青龍,野園崗為右白虎,呈“龍朝虎優”之勢,顯示王權、威力。流經兩崗中間的香江段為“水聚線”,慌若弓臂,給皇城注入勃勃的生氣。此次親臨皇城后,感覺符合中國風水學,但是,由于條件和建筑實力等諸多因素,有諸多建筑修建的規模和氣勢不夠,沒有達到力度和要求。因而到了阮王朝后期,招來法國殖民主義者的侵害和凌辱和美國侵略者的破壞?,F在皇城遺留的城墻、城門及影壁上,依然可以看到侵略者摧殘皇城的彈坑。
京城之內有百官辦公的六部區,有國子監、機密院、都察院、史館、內閣、習賢院。順化京城內最主要的部分是皇城,皇城采用了北京故宮的建筑圖紙,所以你會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縮小版的北京故宮,在名稱上中國影響很深,如順化皇城(Hoang Thanh,或紫禁城Tu Cam Thanh,門票上則稱為Dai Noi——大內)紫禁城、大內、午門Ngo Mon、大朝儀Dai Trieu Nghi、太和殿Thai Hoa Palace、太廟To Mieu等)。
順化皇城于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他們對順化是這樣評價的:"順化皇城作為防御性都城,是都市和建筑的典型例子。
順化皇城是越南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工程,1803年,嘉隆王親自考察勘界,1805年開始修建。阮朝嘉隆四年(公元1805 年)開始大規模擴建整修,建成現存規模歷經數十年。1832年明命年間竣工。施工人員數以幾十萬計,挖壕、堵河、僅筑城土石方就達億萬立方之巨,延續整整30年,經過兩代王朝,整個皇城坐北朝南,占地520公頃。
順化皇城又名“大內”,越南阮氏王朝的皇宮,是越南現存最大而較完整的古建筑群,代表了越南古代建筑藝術的最高成就。其建筑樣式基本仿照北京城和北京故宮。皇城為方形,有4個城門。四周有護城河,宮城、皇城與京城的職能劃分也效仿北京。
外城即稱京城或防城。是不規則的四方型,后來采取法國沃邦防御式建筑,周長9950米,高6.6米,頂寬6米,底寬21米,外壁陡直,內壁微斜。城墻為堅實夯土,內外兩壁用城磚砌成。為了防御需要,城墻建成“之”字形。城墻設有24座炮臺,400個炮眼和士兵通道。城外有深水溝,稱護城河,長7公里,與香江相通。既有防務作用又是交通水道。城墻四面共設有11道門。
皇城和紫夢城統稱大內。北京故宮統稱紫禁城,但是越南順化皇城內最里面的建筑部分,叫紫夢城。紫夢城在皇城內,是最里層,京都的中心,
環繞皇城建筑的外層城池,也叫京城,則是法國式的建筑式樣。城池呈正方形,周長9950 米,周圍有護城河。護城河寬22.8 米,深4 米。城墻全部用磚砌成,高8 米,厚達20米,還有10 座城門,每座城門高約16 米。
古皇城有明顯的漢文化痕跡:中國古時,越南就封為象郡,漢朝也曾派過地方官管理,可以說很早它就接受中國文化影響。
皇城也是正方形,四周也有護城河,城墻每邊長600 多米,有4 座城門,前門為午門,后門為和平門,左門稱顯仁門,右門叫彰德門。繞城有24個炮臺
皇城正殿黃瓦白墻,門前立有"正大光明"牌坊。屋檐四角雕刻有龍形飛檐,漢白玉石柱上亦刻有蛟龍。正殿內有數十個漆紅大柱,柱子上繪有金色龍騰圖案。此外,皇城中還供有一尊巨大的彌勒佛,罩在一個八角形的玻璃罩下,時常有人打掃、供奉。
皇城里還建有專為奉祀阮朝歷代皇帝的宮殿式廟宇。如太廟、世廟、興廟等。
紫禁城:皇城中還建有一個專門為皇帝、后妃居住的紫禁城,是不規則的四邊形,城墻每邊長200 到300 米,厚1 米,高約4 米,總共有7個門,前有大宮門,后有祥鸞門和儀仗門,東邊有興慶門和東安門,西有嘉祥門和西安門。
紫禁城建于1804年嘉隆皇帝在位時,當時稱為宮城。1822年,明命皇帝改為紫禁城。
紫禁城里分為兩部分,前面有皇帝平時處理政務的勤政殿,后面有皇帝居住的乾成殿,皇后住的坤泰宮,皇太子居住的光明殿,其他后妃居住的順輝院。還有端順院、端和院。端輝院、端莊院、端祥院等5座院落是嬪妃的住處。除此外還有御膳房、御醫院、戲院“閱視堂”、侍衛房等。在1968年越美順化戰役期間,順化皇城的許多建筑受到破壞。
午門內有石砌的寬大廣場,即大朝儀,是朝庭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食莾葘m殿崔嵬,主要有太和殿、勤政殿、文明殿、光明殿、延壽宮以及御醫院等,在午門前,還有一座封建王朝舉行慶典。
太和殿兩側有祭祀歷代皇帝的宮殿和廟宇,如太廟、兆廟、世廟、興廟、奉廟等。皇城之中又有紫禁城,在太和殿后面,是皇帝及后妃、皇子居住的地方。這相當于北京故宮中的內廷部分,除宮女、太監,外人不得進入。
整個建筑頗為壯觀,是越南現存最大最為完整的古建筑群。
主要景點:
體仁門
體仁門內古炮
旗臺:矗立于順化故宮午門前、賦文樓后,正面與御屏山遙遙相對。建于阮朝嘉隆8年(公元1809年)。臺分3層,下層高5.6米,中層高5.8米,上層高6米。旗桿,起初系用木制,分2段,高29.5米,曾斷折數次,成泰十六年(1904年)換用鋼筒,維新九年(1915年)又在鋼筒外包上了一層混凝土。1947年旗桿在戰爭中被毀折,1948年重建,系用鋼筋混凝土接合而成,共3段,高57米。旗臺在阮朝時,為封建王朝舉行慶典升掛旗幟之用,平時則用作瞭望臺。旗臺高聳入云,遠在數十里外,亦可望見。
午門上遠眺旗臺
午門:越南順化故宮正門。規模比中國北京故宮的午門小,但其式樣基本一樣。平面呈冂形,下有高大的磚石墩臺,臺正面圍以垛墻。午門前有3座金水橋。墩臺有5門,又稱五鳳樓,正中門高5.32米,寬3.28米,門正中上方有“午門”兩個大字。當初字外包金,1943年12月10日包金被竊。墩臺上建樓5座,名五鳳樓,樓分兩層,氣勢巍峨。下層正中是“御座”。上層為各宮人觀禮之所。當時,午門只在慶典節日開放,其時越南皇帝御駕親臨,群臣皆下跪迎接。
午門建于阮朝明命十四年(公元1833年),啟定三年(1921年)重修。以前,阮朝嘉隆初年曾在午門現址建有南闕臺??箲鹌陂g遭炮火破壞,現已修復。
午門城墻及金水橋、護城河
午門內側太液池及牌樓
越皇退位:1945年8月30日阮朝最后一個皇帝保大帝在午門正式宣布退位,把象征皇權的寶劍和玉璽交給了以陳輝燎為團長的臨時政府代表團,標志著越南封建君主制度的最后廢除。
太和殿:建于1805 年(嘉隆年間),明命五年(公元1824 年)重修,20世紀初葉(啟定年間)大修。大殿殿基高2米,縱深30.5米,寬44米,高11.8米,七開間,朱紅髹金大柱,花石地面。1805年建造,1824年重修,本世紀初又經大修。是皇城中最大的建筑。太和殿按照中國建筑風格建造,但其中也保持了越南本土的風格。所有的建筑門外都有雨檐,由一排柱子支撐。
殿內的柱子全部由越南土生土長的鐵木制成,這種木材由于森林的砍伐而變的十分稀有。柱上漆有鮮艷的紅色及金色顏料,橫梁上則畫有四季風景、圣獸、花鳥等。這是皇家逢年過節舉行盛大朝拜儀式的地方。
太和殿前品階石:殿前為清化石砌成的石臺,即品階石,分成兩級:文武百官中三品以上者,站在上一級,四品至九品者,站在下一級。
太和殿前龍柱
太和殿前龍頭臺階及瓷片花墻
太和殿前神獸
太和殿后部建筑
大宮門遺址
勤政殿和文明殿以前是朝議場所,勤政殿還是皇帝接見外國使者的地方。
太和殿后左右牌樓
世祖廟與九鼎:在世廟前面有9 個銅鼎,人稱“九鼎”,鼎上都刻著先王的謐號。九鼎于1835 年明命年間制造,除刻有先王謐號外,還刻有越南山水、人物等圖飾。
壽祉宮:皇太后住所,曾在此處接見外賓。
壽祉宮側面小佛堂
太平樓
建中樓遺址
后花園
顯仁門
顯仁門內衛兵處
宮廷內的消防水缸
悅是堂
未修復的宮殿遺址
零散的建筑
修復中的建筑
建筑的小品
小貼士:
1、門票分為通票與普通票,通票又分為包括3家皇陵和包括4家皇陵的(都在數公里之外),如時間較緊只買普通票就行。
2、外國人門票高于越南人,且售票窗口不同。
3、皇城面積較大,但保存的建筑不多,又比較分散,可以乘坐院內的電瓶車(據說以前可以騎大象)。
4、皇城內沒有中文導游圖,最好提前自己準備。
5、皇城外圍有不少景點,據當地的三路車夫講都看的話需要一小時時間。建議以皇城為主,有時間在看外圍景點。
6、觀光時間建議:2-3小時
更多旅游資訊歡迎關注
環球游知寶:微信號 hqyzb77
旅之寶:微信號 llvzhibao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