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龍山之魂

    147小編 153 2025-09-05

    在安慶北高速路口旁,車經過幾道高速路橋下通道,在最后一道橋下涵道口,迎面石壩上“劉文典塋陵”五個大字在一株枝葉搖曳的紫薇樹后忽隱忽現,下方一排石楠葉子紅綠相映,像是暗示劉文典先生的精彩人生。壩上右手邊矗立兩棵高大樟樹,腰干挺拔,樹葉蔥蔥綠綠。樹后一座小廟,紅色琉璃瓦屋面,兩根漆成紅色的水泥柱撐著一方遮陽臺,門也被紅漆涂成大紅顏色,醒目而不失俗氣。時間緊來不及瞻仰,心里暗暗記下了。

    當我再次得便來到這里,直達小廟背后尋找文典先生墳塋,沒看見。轉進廟里,發現是神廟。再回轉到石壩前,原來五個大字之上還有一個箭頭指向左前方。我邊向左前方尋找邊想:陵指的是帝王之墓,這里用在了對先生之墓的稱呼上是否欠妥?轉而又想,先生學貫中西,于國學有很深造詣、很大貢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很高地位,說是“王”亦不為過。尤其是他“霸氣回踢”,有“王者霸氣”,用“塋陵”稱呼他的回歸之地,也確實說得通。

    走進陵園,一道長廊出現在道路右邊。一面墻上,長長的烏黑大理石上雕刻了《劉文典先生傳略》,快速豐富我對先生的認知。沒想到先生曾先后師從劉師培、章太炎這些蜚聲古今大師,也難怪他有《淮南鴻烈集解》《莊子補正》《論衡校注》《大唐西域記簡端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注》等國學鴻篇巨著問世,被評價為現代絕出的文史大師、??睂W大師、莊子研究專家。

    先生不僅學問過人,更沒想到其思想甚為先進,對國家民族前途之關切亦非常人能及。1906年加入同盟會、中華革命黨,追隨中山先生積極投身民主革命,曾任其秘書處秘書。1916年從日本留學回國,在北京大學任教授,積極參加《新青年》撰稿、編輯工作。先生不僅是國學大師,更是教育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云南大學任教,曾于1927年參予安徽大學創建,任第一任校長。先生更是一個不畏權貴、特立獨行的人。曾傳說民國要人想去看看國立安徽大學,先生不以為然,更未組織歡迎儀式,致其憤怒。一言不合,怒不可遏之下給了先生兩個耳光。先生回以顏色,一腳踹了回去。又一傳說,袁世凱派去暗殺宋教仁的兇手曾誤認先生為宋予以刺殺,萬幸只傷了先生手臂。兩傳說是真是假,無據可查。如屬偽造,都假借先生名義,其耿介正直可見一斑。

    通往先生塋陵的上山道路口,建了一座青灰色石質牌坊。牌坊既然為先生建,沒想到上面沒有先生大名。正面“杏苑留芳”,聯曰“書譽上庠傳中壘,人將北斗望宜城”。背面即朝向山上一面橫批“龍山增輝”,聯曰“漫言河岳英靈在,唯念龍關獨秀先”。此山為龍山,先生是文化之龍,魂歸龍山,適得其所。山不高,樹木郁郁蔥蔥,因為先生,“有仙則靈”。上山路為水泥鋪就,每級臺階上飄落松針、黃葉,上至山腰,正前方有六柱飛檐翹角似頂戴花翎之涼亭,五面依柱相連澆筑水泥座椅。該亭名曰“叔雅亭”,一通俗近乎白話聯贊先生:“文章千古事,天地一書生?!痹u價雖高,恰如其分。

    從亭腳開始,一排省、市、縣三塊文物保護石碑,默默無言地敘說先生的歷史地位。縣碑右上方為先生墓,依山而建,為甲山庚向正針,水泥墻圈著一堆黃土,上面長滿小草,已是初冬之際,小草半青半黃,沒想到先生夫妻倆合葬之墳塋,就這么一個小土堆。墓前兩根大理石柱刻有章太炎書贈先生的一幅對聯:“養生未羨嵇中散,疾惡真推禰正平?!本珳实乜虅澚讼壬疵?、剛正不阿的形象。

    拜過先生下山,兩旁的松樹一般無二地長得挺拔,大有寧折不彎的先生氣慨。沒想到對松樹的觀摩,讓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每株大樹朝向先生墓一面,均有火燒痕跡,樹下雜亂生長的小喬木大都被山火焚燒過,不少枯死。高大的松樹兩三米以下部位,外殼全部燒焦。簡單推理可知,火應是從先生墳塋自上而下燃燒,且是沿著臺階兩側向下燃燒,先生是想燒出通向滄桑人間的大道嗎?生亦如是,死亦如是。雖化泥土,傲骨錚錚。

    上一篇: 千古之迷~八卦圖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 三僚真君梅州點吉地——記曾真君先生梅州尋龍勘脈實錄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