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住宅風水更容易受自然因素的影響
146 2025-09-06
埋在我國龍脈上的三個人,一個挖不得,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了
我國自古就有陪葬制度。被陪葬者的墳墓里有許多車馬、珠寶和黃金。在生者眼中,這些陪葬品會在另一個世界陪著死者,保佑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仍然擁有榮華富貴。因此我國出現了很多盜墓人,他們被起了一個名字叫作“摸金校尉”。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職業并不算得上是一個能見得光的職業,誰家愿意去掘墳呢?盜墓者的工作時間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前往埋藏在森林、荒郊的墓地進行盜墓。
摸金校尉是一個歷史深遠的職業,最早出現在曹操時代。曹操被稱為“亂世之奸雄”,背地里也發展起了許多見不得光的組織。這其中就有他成立起來的專門用來盜墓的“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由會盜墓的專人組成,他們具備高超的移動能力、挖掘能力和盜墓能力。他們奉曹操之命前去盜墓,得來的金銀財寶用來補貼曹操緊張的軍費。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因此,“摸金校尉”慢慢地成為了一項不成文但被承認為正統的職業,流傳了下來。
然而屬于“摸金校尉”的盜墓界卻有一條不成文的鐵令——那些埋葬在龍脈上的墓穴,是萬萬不可以盜墓的。
據說,我國的龍脈上埋著三個人的尸骨,這三個人各自有各自的由頭。這三個人命格極貴,墳墓內部的價值自然極高。膽大包天的摸金校尉卻只會在這三個墳墓面前知趣地繞道而行這究竟是為什么?這里面有什么緣故?
我國的龍脈龍脈是什么?有句古話說得好:“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痹诿孕欧饨ǖ闹袊糯?,各個帝王們都渴望找到合適的地脈作為國家的龍脈。據說,龍脈選得好便是借用了龍的力量,可以鎮守好自己的江山。
我國古代朝代時常變動,因此疆域版圖偶有改變。我國并沒有一條固定的龍脈亙古不變,反而是十幾條龍脈交替相依。
我國的古地圖上一共記載了從古至今的14條龍脈。這14條龍脈并不是同樣的龍,這里面有山龍也有水龍。良好的地脈何以成為龍脈?這里面其實大有來頭。中國古代的帝王不僅至高無上,也常常自詡為龍的子孫?!褒垺钡纳试跉v朝歷代都是濃墨重彩的。為了幫助天子鎮守江山,我國最好的地脈被稱為“龍脈”。
我國多山,多名山。許多建立起來的國家大多依山傍水,山是召喚人們虔誠的一片肅穆,也是人們害怕恐懼的力量,山崩則帝國覆滅。因此,山龍是不可被忽略的一脈力量。這九條龍脈分別鎮守昆侖山、天山等眾多名山,保王朝順遂與平安。
水龍有4條。水龍以母親河黃河為重,另外四條水龍則分別鎮守黑龍江當水系。
“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古人言此,后人如有所聞。山龍與水龍盤旋之地不同,力量也不同。山龍掌管王朝命格的高低貴賤,水龍則守護人們的財富。
迷信且傳統的古人那樣虔誠地相信著,在這些縱橫交錯的山川下真的藏著龍。這些龍脈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脊梁骨,向外分支成細小的河流,安靜卻又沉默地保護著祖祖輩輩的后人。
令人驚訝的是,大地上兀然拔起的山脈和某次天崩地裂后形成的水流并沒有相阻之勢,反而它們似乎早已在水滴石穿的相守后互相為彼此退讓了一部,在華夏大地和諧地縱生著。
我國有三條主干龍脈,分別占據北、南和中三個位置。中國是相信風水的國家。這些龍脈深處含有這龍氣,龍氣也會順著地理脈絡不斷流動。
北龍脈自然是將龍氣向北運輸,一路穿過青海橫貫至黑龍江,有不懼風雪、勢如破竹之勢。這其中,北京堪稱龍脈最為旺盛的城市。
中干龍脈盤旋于四川與湖北等地帶,一路橫貫版圖最終流入渤海。因此西安和洛陽是中干龍脈氣盛之處。
南部的主干龍脈在南部蜿蜒,歷經云南、廣西、福建、江浙。南京在南干龍的庇護下被龍氣滋養,成為了六朝古都。
值得觀察的是,這些氣盛的城市大多數都曾經是歷朝歷代的首都。想必它們被選為首都也是迷信的表現。
龍脈的力量過于強大,導致龍脈分出的細枝末節同樣是山水極好的。人們在家人死后都會為其選擇風水寶地作為埋葬的地方,保證家人在地下依舊平平安安。
但龍脈并不是誰都可以埋的,許多普通人的命數只夠埋葬在龍脈的分支上。命格極好、生前地位極其貴重的人才可以被埋入龍脈。若強行埋葬入龍脈,則極有可能被反噬,讓家族不得善終。
龍脈上埋葬了三個人,他們的命格極貴,他們的陵墓各有各自的特點。種種因素讓一代又一代的摸金校尉在他們的陵墓前繞道,不敢踏入半步,這究竟是為什么?
第一個“不可動”——黃帝陵第一個墳墓挖不得,這個墳墓就是黃帝陵。黃帝是我國十分著名的歷史人物,也是被文字記錄的人,更是華夏始祖。
黃帝對中華民族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在黃帝的帶領下,中華民族自原始社會脫胎,開始分化出不同的部落。黃帝在中國民族歷史上是帶著傳說降臨的人物。據傳黃帝來臨時天有異象,風雷大作。因此黃帝天生就被人們認為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重要人物。
憑借著眾人的信服和出色的才能,黃帝成為了人們的領導,發揮出了極其優秀的領導能力。在他的領導下,部落內的人們安居樂業,幸福地生活在一下;部落外部,黃帝的部落異軍突起,兼并了許多力量。于是,黃帝部落展現了極為強勁的生命力。黃帝手下,文治武治都達到了鼎盛的局面。不僅如此,黃帝甚至“授人以漁”,教導人們學會使用工具。
使用工具后,人們的生產效率大大增加。農作物產量顯著上升,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不僅如此,黃帝的成就更在于他把幾個部落統一在了一起。他讓華夏文明成為了統一的一體,讓中華文明得以凝聚成更大的力量發展。
黃帝的地位讓黃帝陵成為了不可撼動的墳墓,摸金校尉們也知趣地墨守著這條潛規則。動黃帝陵相當于動中華文明的根基,摸金校尉們沒有這個膽子。
據傳說,黃帝在某一天成了神仙。歷時多年,黃帝陵并沒有埋下黃帝的遺體,黃帝陵其實只是一個空空的墳墓。
但前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人們在蒲團上跪拜,口中念念有詞,這是幾千年過后人們對于華夏始祖的敬仰之情,這份情感代代相傳,經久不息。
不敢挖的墳墓——秦始皇陵第二個墳墓是摸金校尉們不敢挖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的功績是你我都耳熟能詳的。他在動亂的春秋戰國年代一統天下,建立起大一統的大秦帝國。不僅如此,大秦帝國的軍事力量強盛。秦始皇合理調動兵力,肅清了困擾中華民族已久的邊境問題。自此華夏大地上,大秦帝國聳立。遠方的游牧民族蠢蠢欲動,卻不敢怠慢絲毫。
歷史上對于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這樣的評論也是有理可循的。秦始皇的統治穩定后,他變得失去了初心,利欲熏心。他開始大興土木,好大喜功,向人民征收極為沉重的賦稅,人民因此苦不堪言。
除此以外,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四處尋找可以延長壽命的仙丹甚至不惜親手煉丹。
最終秦朝高開低走,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接管了大秦帝國,卻并沒有挽救大廈將頹的命運。最終秦朝二世而亡;大秦帝國分崩瓦解成一片廢墟。這里面也有秦始皇的責任。
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也渴望死后依舊榮華富貴傍身。他在修建自己墳墓的工作上依舊秉承了好大喜功的原則。
秦始皇陵自秦始皇在世時便開始修建,持續了將近半個工程。秦始皇死后,連同尸體、侍女、車馬和各類金銀財寶一同葬入秦始皇陵長眠。這座墳墓輝煌宏偉,堪稱舉世矚目。
但是,熱愛金銀財寶的摸金校尉們卻不敢進入秦始皇陵半分,這是為什么?因為秦始皇早就料到了自己的墳墓會成為盜賊們的重點偷盜對象,因此他吩咐工匠們在陵墓內部注射了大量的水銀。
不僅如此,秦始皇陵內部機關重重,難以破解。稍有不慎,摸金校尉們就會丟失掉性命,成為幾千年后秦始皇的又一陪葬品。
秦始皇陵偷盜的難度系數極高,摸金校尉們也知趣地不去秦始皇陵盜墓,換言之,秦始皇陵又有誰敢動上分毫呢?
挖不了的墳墓——乾陵中國古代社會是男權社會,龍脈上多為男人的墳墓。但有一處墳墓不一樣,它屬于中國歷史上被后代記住的一個女人——她就是武則天。
乾陵自唐朝至今已經歷經一千多年,但始終是一座挖不了的墳墓。這是為什么?
乾陵這座墳墓廣達240萬平方米,為了加強防護,乾陵附近立起了兩層極高的城墻。但是這樣的城墻怎么能攔得住藝高人膽大的摸金校尉呢?并不是沒有勇敢者前往乾陵一探究竟,但他們都失敗了。
據傳說,進入乾陵的摸金校尉們都親眼目睹了靈異事件。這些人本就抱著不信邪的心態走入乾陵,卻在乾陵看見了不想看的東西。于是,這些傳聞一傳十,十傳百。人們認為是武則天的亡魂在鎮守著這片土壤,世世代代。他們擔心盜墓會折掉自己的陽壽,于是也知趣地不去冒犯武則天的乾陵。久而久之,武則天的乾陵也便成為了一個挖不得的墳墓。
結語
中國是一個極其信奉風水的城市,雖然我們倡導唯物主義,但是當我們以人類的弱小生命直面大自然的雄偉神奇時,我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害怕,然后默默地遵守大自然的規則與定律。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被后人摸不清、看不透的風水確實世世代代守護著中國人。至少當今,我們選擇房子、墳墓、結婚日期的時候都會查看風水,這樣幾千年來不變的遵守也代表了我們對風水的信任。
如今,中原大地上,生命還在繼續。那些被古人奉為圭臬的山川龍脈還在聳立著,守護著這里的生靈。
你對本文有什么看法呢?請在評論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