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新墳不過社,三年不立碑”,3年的新墳能不能立碑?
92 2025-09-08
秦末漢初,有一位女面相師名叫許負,因為預言薄姬和周亞夫而名動天下,被劉邦賞識,封為鳴雌亭侯。許負的事跡,被司馬遷收錄于《史記》。
(注:1 薄姬:先為劉邦手下大將曹暴豹之妻。曹豹降項羽后,被劉邦所殺。劉邦看上薄姬,納為嬪妃。2 周亞夫:漢初名將,后官至丞相,餓死。)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及諸侯畔秦,魏豹立為魏王,而魏姐內其女於魏宮。姐之許負所相,相薄姬,云當生天子。
《史記卷五十七繹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條侯亞夫自未侯為河內守時,許負相之,曰:“君后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其后九歲而君餓死。”亞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當代,亞夫何說侯乎?然既已貴如負言,又何說餓死?指示我?!痹S負指其口曰:“有從理入口,此餓死法也?!?/p>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游俠列傳第六十四》:郭解,軟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許負外孫也。
面相學作為中國道家的一門學問,屬于五術(仙、醫、命、卜、相)之一“相”中的一個分支。“相”又分印相、命相、人相、家相、墓相。那么面相學自然就是五相之中的人相了。面相學的歷史悠久,據西漢戴德《大戴札記》記載:
“昔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湯取人以聲,文王取人以度。此四代五王之取人以治天下如此。”
說明從遠古時期開始,領導層就開始通過觀察人的身形相貌、健康狀況、表達能力等選拔人才。
唐朝以前的面相師,都是為皇室與達官貴人服務的。直到唐末時期,黃巢之亂,時任國師的楊鈞松從皇宮帶走大量五術典籍,逃至江西隱居。收兩名徒弟,分別傳授人相術、地相術,民間才出現風水堪輿師及面相師等職業。并在宋代出現了《麻衣相術》、《許負相法》、《人倫大統賦》、《柳莊相術》等面相學專著。
讓我們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扒一扒面相術這門學問的可信度。
我們從閱讀中可以發現一件事,所有的文學作品,對人物的描述,一般都會用人物的外貌特征,來體現人物的性格或社會地位。比如描述帝王或頭領時,用“龍行虎步、顧盼生威”等;描述奸滑之人時,用“鷹鉤鼻三角眼”等;描述小偷小摸之人時,用“頭尖額窄,獐頭鼠目”等。
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人的外貌,與性格或地位有關聯這個觀念,被人們廣泛接受。面相學也正是基于此,而發展成一門學問的。
從60年代開始,美國的心理學家就花了大量時間,研究外貌特征與心理特征之間的關聯。通過對90名冰球運動員的研究,心理學家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的面相,確實與他的心理特征有關聯,而心理又決定性格。
研究表明,寬臉型的人,更具有暴力傾向。因為面部寬長比值與男性的睪丸激素之間存在聯系。而睪丸素濃度的高低,又與人的占有欲和支配欲有關系。
由此可見,“人可以貌相”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但心理學家同時強調,面相只能用來判斷人更容易產生什么樣的行為,而不能作為唯一和最終結果的依據。換句話來說,人們不可以根據人的相貌,去斷定這個人將來一定會怎么樣。
因為人的相貌并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心境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相由心生”。比如一個人長期充滿著憤怒情緒,脾氣狂躁,那么他的相貌就會顯得兇惡猙獰有攻擊性。但他如果能通過一些行為把心靜下來,一段時間之后,慢慢的相貌又會變得圓潤飽滿目光柔和,讓人感覺不到攻擊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會越老顯得越慈祥的原因,因為看開了,心境平和了。
關于“相由心生”,有一個典故。據說唐憲宗時期被封為晉國公的裴度,少年時窮困潦倒,有一面相師裴度嘴臉縱紋入口,恐怕會餓死,便勸裴度努力修善,裴度聽后依教奉行。后來又遇到那個面相師,面相師看他面相已經完全改變了,就跟他說日后一定可以貴為宰相。裴度便是聽了高人指點,斷惡從善,修心明智,讓本是大兇之相轉變為大富大貴之相。
這就說明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的面相學,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老祖宗通過人的相貌,去判斷這個人更容易產生什么樣的行為。再以此為基礎,預測這個人將來更有可能發生什么樣的結果。但這些推論,只能給人帶來參考,并不能當成最終結果
雖然面相學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是加入陰陽五行學說,并以此為根據。推測人的婚姻感情、子女的數量、家庭運氣等,就完全沒有說服力了。被視為迷信,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現在有專門的預測網站上,動不動就讓人佩戴五帝錢,以起到趨吉避兇的作用,完全就是無稽之談,騙子行為。
而現實中,豎個寫著“看相算命測字”的牌子,蹲坐在公園等地的那些所謂的會看相算命的人,更是不可信。我敢斷定,那些人,給他一本《麻衣相術》讓他看,有很多字都會不認識
關于面相學,您是怎么看的呢?我是高冷鉛筆LK,期待您的關注!#看相算命#?#迷信#?#道教文化#?#運氣到底存不存在##“五行說”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