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口種這5種花,夏天直接美成花海!
90 2025-09-10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今天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0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家崖
我們上期去到了高家崖,是王家大院雕刻藝術最最精華的部分。本期我們去西面的紅門堡,也是靜升王家的老宅。
紅門堡和高家崖之間是有一條石橋相連的,穿過石橋,就看到了紅門堡的東門。
東門
由于門楣上雕刻有五只蝙蝠,因而大門又稱“五福門”,五福,即福祿壽喜財。
大門為一個磚雕仿垂花門樣式,上方正脊兩端做望獸。旁邊的磚砌“吉”字紋,為北方民居中常見樣式。我還見過有做成“喜”字的。
翼拱
檐下翼拱做牡丹、荷葉等圖案,寓意富貴;其下掛落為龜背錦,意為長壽。在下匾額寫“荷天休”,出自《尚書·湯誥》:“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tāo】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荷”在這里有承接的意思,“天休”為天子的恩惠。
還要往下,北為竹與鳳,南為竹與鶴。門前對聯寫“樹滋詎必陶潛柳,燕翼端憑韋氏經”。意為:孝行不必要和陶淵明相比,但為后輩想,一定要苦讀圣賢書。
看到沒,連古人都知道,與其雞娃,不如雞自己啊。
這個東門講究確實很大,這還沒完呢。
大門背面
進門后,大門背面匾額為“恭敬忠”,其下對聯為“世守詩書耀晉地,家傳勤儉裕唐風”。
紅門堡景區
再往后就到了紅門堡景區了。紅門堡占地18900㎡,東西寬105m,南北長180m。堡墻設有垛口,四周各立角樓,角樓間還設有馬面墻,正門設在最南側。
紅門堡景區
建筑布局圍成一個“王”字,中間的一豎是主干道,且同時還擔負有泄洪的作用。
紅門堡景區
沿著這條軸線往上,配合東西巷,將紅門堡分為“四甲”,即四個區域。最南側為“底甲”,最北側為“頂甲”。
衛星圖
二甲巷東西兩側又各開一門,與高家崖、崇寧堡相連,三座堡院互為依托,互防互聯,呈“一字長蛇陣”。
德馨軒
我們首先去到東門北側的德馨軒,為王家第二十一世孫花翎鹽運使王鴻翔的住宅。
上方掛落很好認嘛,這又是雕鶴,又是雕鹿,中間還有個“春”字,謎底寫在謎面上,這叫鹿鶴同春。
下方匾額的“德馨”二字,出自《尚書·陳君》:“黍稷非馨,明德惟馨?!?/p>
鎮宅獅
門下為兩只鎮宅獅。
漁樵耕讀
進門后,正對面為一塊影壁墻,刻漁樵耕讀,即河邊為永不空軍的釣魚佬,山上為休息的樵夫,田間是耕作的農民,屋里是捧讀的書生。為一幅民間生活畫。
眼尖的朋友已經看到了,上下雕刻的器物,很眼熟啊。不錯,這正是八仙的法寶。也側面說明了八仙在民間的盛行。
琴棋書畫
往西看,南側是一個倒座房,就是門朝北開的房子。
門上的簾架雕“琴棋書畫”,為君子四藝。
雙龍戲珠
在往上的牙板,近處透雕雙龍戲珠,龍尾做卷草,表明是草龍。
君子四藝
中間雕刻的也是琴棋書畫,君子四藝。
一品清廉
再往過滿雕蓮花,意為“一品清廉”。
垂花門
往北看,為一個垂花門。門上掛落兩側雕獅子,中間為如意,意為“事事如意”。
其下的“澹寧”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進門后,院落為一個三進四合院。
封侯掛印
東側偏房上的簾架雕一只猴子,樹上掛印,意為封侯掛印。
平安吉祥
西側雕兩只麒麟,意為平安吉祥。
三陽開泰
東側還雕有三陽開泰,出自《周易》,“三陽”為早陽、正陽、晚陽。
再往北的墻上,有兩個神龕。
根據山西當地的習俗,應該東側供天地,西側供土地。一般過年時會特意貼神像年畫,有錢人家有這種專門的神龕,普通人家則是直接貼在墻上特定的位置。
有些地方還會在灶臺邊貼灶王爺。
其他地方過年也會有類似的風俗嗎?
垂花門
中間為垂花門,檐下雀替刻琴棋書畫,枋下掛落雕筆墨紙硯。這個宅子從進門開始就充滿了文人氣息啊。
后院
后面的院子,東西為兒孫住的,北側為長輩住的,北側上方為祭祖的地方。這里裝飾挺一般的,沒啥看頭。
我們返回東門。
中國姓氏展館
南側目前為中國姓氏展館,我們穿過房間,就看到了一個院子。
出門南望
這里是十八世孫兵部候推游擊王德純的宅子,此人精于書法,在靜升一代多有留下墨寶。
門口西望
西側的門做葫蘆狀,“葫蘆”諧音“福祿”,寓意平安富貴。
院中北望
我們回頭看,門上掛落寫“學吃虧”,意為教育后輩子孫在與人交往、外出經商時,要學會讓利吃虧,才能基業長存。
穿過葫蘆門
穿過葫蘆門后,是一個喝茶、賞景的小院子。
院子北望
匾額寫“清節風貽”,“清節”意為高尚,“風貽”意為感化。
院子南望
向南望,南邊的院子為“直方大”,名字出自《易經·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币鉃槠街薄⒍朔?、正大。這是二十一世孫舉人王恩福的宅子,目前不開門。
東側的樓梯可以下去,因為紅門堡是依山而建的,所以會有高低落差。
南望
下方的院子挺樸素的。
二龍捧壽
也就是門頭的掛落還值得一看,為“二龍捧壽”。
院外北望
出門后,旁邊是一口井,井上寫“龍澤”
下方的院子都不開門,之后我們還是回到東門。
德馨軒往西,是縹緗居,為十九世孫王筵賓的住宅,此人雖學問優長,但無意仕途,主要在家教化子孫。因而門中多舉人、進士。
縹緗居
門前的掛落雕喜鵲站在梅樹上,大家應該猜出來寓意了吧。喜鵲在梅樹上,那就是喜上眉梢呀。兩側墀頭題材也一樣。
其下匾額寫“貽謀”,出自《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yí】厥孫謀,以燕翼子?!币鉃楦缸鎸ψ訉O的訓誨。
縹緗居
門前對聯為:“讀君陳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馬訓積陰德于子孫”,君陳篇就是《尚書·君陳篇》,司馬訓則是宋代司馬光的家訓。
進門后有三個通道。
神龕
正對面是一個神龕,對聯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資富能訓惟以永年”。上聯出自《周易》坤卦,下聯出自《尚書·畢命》。
東側門后
東側其實是跟東邊的德馨軒相通的,就是我們一開始進來的那個院子。
西側院子
西側是一個院子,這個院子可是大有講頭啊。
院中南望
南邊門上的掛落為三星高照,三星就是福祿壽。南側房間目前為一個繪畫展廳。
院中北望
北側檐下匾額寫“澡身浴德”,意為不斷的檢討自己。
福在眼前
中間窗欞雕兩只蝙蝠,一個銅錢,意為福在眼前。瞧瞧人家這個諧音梗玩的。
福壽雙全
兩側窗欞雕佛手和壽桃,意為福壽雙全。
八駿圖
簾架中間為“八駿圖”,最早出自《穆天子傳》中周穆王的八匹駿馬。
一鼎二瓶
兩側為雜寶圖,刻一鼎二瓶,鼎代表富貴,瓶寓意平安。
柱頭還雕有龍鳳雀替,甚是精美。
北屋
南北屋目前都設為力群美術館,力群是靈石縣郝家掌村人,是我國近現代一位著名的版畫家。
院子西望
再往西走,門上的雀替為戟上掛兩條魚,意為“吉慶有余”。
出門南望
過了拱門,西側是謙吉居,南側為大門。
出門北望
北邊墻上又是土地爺。
謙吉居
謙吉居其實也算是力群美術館的延伸,在建筑上就乏善可陳了。院子為二十世孫王奎聚的宅子,此人通曉書畫,精于醫術,且為人甚是剛烈。咸豐四年二月,太平軍襲擾山東陽谷,王奎聚仗劍抵抗,城破后身亡。后朝廷下旨入昭忠祠。
日晷
后院現存一個日晷,眾所周知是古代計時用的。
我當時還專門看了下時間,上午11:12,有沒有老哥,看看太陽準不準。
影壁
之后我們往外走,正對面又是一塊影壁墻。
謙吉居大門
回頭看,墀頭中央為團壽,似明月當空;四周圍以草龍紋,似云遮霧靄。
主干道
紅門堡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歷時五十四年,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完工。由于建筑規模巨大,因而并非一氣呵成。而是邊備料邊修建,雖然前后時隔半個多世紀,但建筑風格基本一致。
主干道南望
由于中間的主干道有泄洪的作用,因而采用大塊的鵝卵石鋪成。
主干道北望
我們上北邊看看吧。
希望大家多多點贊、評論、收藏,這個對小編真的很重要,也可以鼓勵我做出更多有意思的內容啊!
北上
紅門堡基本沿用了我國傳統城市的建筑布局,即隋唐所謂的“里坊制”。各坊都設有坊墻,內部互通,而外部設門,自成一體。同時有的坊還會在巷中設坊門。
東望
我們先去東邊看看,最前面是景薰院。
景薰院
景薰院是王中極的書院,南側為私塾,北側為教書先生住的地方。
靜升王家曾兩度參加清朝皇帝的千叟宴,第一次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當時王家十四世孫王謙受還被賜予了一把龍頭拐杖;第二次是嘉慶元年(1796年),當時就是這位十六世孫王中極前去參加的。
進門后,是土地爺!
神龕
我們簡單看一下這個神龕吧。兩側的八字墻上雕梅花和燈籠,就叫它“臘梅報春”吧。
下方是一個須彌座,也叫金剛座。中間束腰部分雕琴棋書畫。
神龕前西望
旁邊大門寫“迎紫”,沒有查到具體的出處。不過大門向東開,而老子有紫氣東來的傳說,估計跟這個有關系。
進門處西望
我們回到門口,從這邊進去。
門上為石雕的竹筒,筒身刻“友竹”二字和落款?!坝阎瘛倍植捎玫氖区B蟲篆,是一種先秦篆書的變體,屬于金文范疇。其字筆畫作鳥形,即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作裝飾。
越王勾踐劍銘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越王勾踐劍銘等。
其下對聯為:“琴書在幾交非淺,花開當窗荊亦彩”,行書楹聯,多見于書房處。
進門后,南側為倒座房,這里是私塾嘛,簾架雕的自然就是“五子登科”了。
倒座房內
目前雖然叫做靜升王氏名人屋,但其實展品的格局還是挺大的。內部介紹的是王姓的郡望、始祖、起源,等等。
屋內還做了王姓在中國的分布圖。
看這個小星星的位置,放到這里還突然有點不適應啊。
王姓家族有兩大支最為出名,為太原王和瑯琊王,在古代都是英才輩出。瑯琊王直接在東晉整出了一個“王與馬,共天下”的驚世壯舉,代表人物有王導、王敦、王羲之等;太原王最有名的是唐代的王維。
不過瑯琊王也是出自太原王,因而俗話說“天下王姓出太原”,而太原王姓出哪呢?出晉祠。晉祠中的子喬祠就是用來祭祀王姓始祖王子喬的祠堂。
也正因為靜升王氏來自于太原王,因此在靜升村南邊,還建有一座晉祠廟。
出門北望
出門后,門上為“步青”,意為平步青云。
院中的雕塑沒有相關的介紹,不過看這個裝束打扮,我猜測是王姓始祖王子喬。當然,只是我個人猜測,僅供參考。
中院
后面兩進的院子,雖然有點小裝飾、小心思,但整體上來看,還是挺一般的。畢竟這里只是個書院。
牌坊門
出門后,再往東是一個牌坊門,上寫“品行兼優”。這是縣里為了表彰王家十五世孫王夢鵬的義舉而修建的。王夢鵬是乾隆年間有名的善人,他辦義學,起義倉,立義冢,修橋補路,救濟災民,為時人所稱道。
孝義牌坊
死后朝廷下旨,在紅門堡南邊立了座孝義牌坊。
孝義牌坊
可惜在民國年間,子孫變賣家財時,將其上的名字鏟掉,以2000吊銅錢賣給外姓了。
巷中北望
這座存厚宅是王中極的宅子,剛剛那個教書的宅子也是他的。
巷中東望
再往過是王中極的長子王爾敏的松竹院。照壁雕的是兩只鹿和兩只鶴,寓意鹿鶴同春。
上方門飾非常繁雜,頂層為三朵翼拱,雕草龍紋。拱下中間雕麒麟,東為鹿,西為馬。中間空隙雕福星和祿星,沒有壽星。
再往下的板飾兩側已經脫落,中間為松竹梅、牡丹、荷花、獅子等圖案。
第三層雕壽帶鳥和牡丹,意為長壽富貴。把頂層缺的“壽”給補上了。
從門縫看進去
目前存厚宅和松竹院是作為靈石王氏歷史大型情景體驗館使用的,我去的時候不開門。
王汝明的宅子
往西走,是十七世孫貢生、鹽運司運同王汝明的宅子,也是不開門。
王舒萼的宅子
再往過的不陋居,是二十世孫王舒萼的宅子,也不開門。
萬象更新
巷子里的這個牌坊,檐下設象頭翼拱,寓意“萬象更新”。
飛馬報喜
下方翼拱雕飛馬,意為飛馬報喜。
掛落
再下掛落雕葡萄和藤蔓,寓意子孫綿延昌盛。
王舒萼的書院
再往過是二十世孫王舒萼的書院,也是不開門。
西段終點
西側墻上寫“慎始”,意為謹慎開始。
碧云院
旁邊的碧云院,是王舒萼的偏院,平時是下人住的地方。據記載,王舒萼主張善待下人,以仁治人。
碧云院
院子本身沒什么看頭,而且由于靠近堡墻,所以會覺得很壓抑。
主干道北段
主干道最北邊是古代民間鎮宅用的石頭。
此物名曰:“泰山石敢當”。
北端西望
之后西邊的宅子都不開門,我們去后邊的花園看看吧。
蘭桂園
這個宅院叫做蘭桂園。上方掛落很有意思啊。中間一人見前方飛馬報喜,勒馬駐足。突聽后面又有飛馬報喜,于是回頭張望。這前后都是喜,喜麻了呀。
蘭桂園
蘭桂園是十六世孫王森榮的宅子。這里一共有四個花園,也叫頂甲花園,它們相互連通,但又獨立成章。
蘭桂園北面
后面不開門,我們繞過去吧。
隱翠園
再往過為隱翠園,是十五世孫王夢鵬的住宅。就是前面說,死后朝廷下旨建孝義牌坊的那個人。
王森椿的住宅
再往過是十六世孫監生王森椿的住宅。紅門堡頂甲的花園整體挺一般,沒什么特別的亮點,畢竟這是一個北方宅子嘛。
童心園
再往過是童心園,是十六世孫王森株的住宅。
再往過,紅門堡的宅院我們就逛完了。然后上城墻!
北上城墻
靜升村是一個多族共居的血緣型村落,靜升王家始祖王實是來自于太原王,在元皇慶年間移居到靜升村村西的擁翠巷。而到了元朝末年 ,另有一支太原王氏子孫遷移到靜升村的村東敬陽巷一帶。為區分這兩者,兩家被稱為西王氏和東王氏。除此以外,其實還有一支更早遷入的中王氏,不過遠不及東西王。同時,村里還有張氏、孫氏、閻氏、程氏、李氏等宗族。
尹方村
如果我們把目光再放遠一點,
靜升村西側與尹方村接壤,尹方村有宋代著名的師守信、師克奇、師范祖孫三代進士,人稱“一門三進士”。當地人無不以此為榮。尤其是元佑年間中進土、后督理江南的師范,僅改制茶稅、削減田賦一項,便使得南方數省百姓感其恩德,戶戶掛像,家家祭拜。
目前尹方村師家后人早已外遷,但每年清明時節,師家塋地中師范墓及其祖墳,總還有彩幡飄揚。
蘇溪村
而如果我們再往西,是蘇溪村。蘇東坡曾來過村里的資壽寺。相傳一天晚上,明月當空,東坡在溪邊漫步。隨手摘下帽子上的一顆珠子,嵌入石壁內。
蘇溪夜月
自此明月皎潔,溪水清澈,這就是“靈石八景”之一的“蘇溪夜月”。
而我們如果將目光移至靜升村的東邊,那就更恐怖了。
旌介遺址
東側緊挨著旌介遺址,1976年在這里發現商代晚期墓葬一座。1
旌介遺址
985年1月,又發現兩座商代墓和一座車馬坑,并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等。
1996年,旌介遺址成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就夠恐怖了,再往東,有一座山,綿延橫亙于此,我當時就覺得此山甚是不凡,多半住著神仙。后來一查,果然。
此山便是大名鼎鼎的,綿山!
此地真是人杰地靈?。?/p>
堡墻上西望
好啦,說回紅門堡。在堡墻上西望,看到的那座堡院就是崇寧堡。
堡墻上東南望
靜升村由“九溝八堡十八巷”構成,“九溝”即指靜升村村 內分布的九條寬窄不同且南北走向的山溝。由于這里屬于黃土高原,住宅多以窯洞為主,因而古時人們多依溝兩側居住。
靜升村
“八堡”是指靜升村內的八座堡院,由西到東依次是恒泰堡、崇寧堡、凝固堡、紅門堡、高家崖、拱極堡、朝陽堡和和義堡?!笆讼铩本褪谴鍍鹊氖藯l巷子。
王家堡院
西王氏在鼎盛時期,占據了“五溝五堡五巷五祠堂”,總面積達到二十五萬平方米。
五靈
同時,王家又附會“五靈”之說,以紅門堡居中為“龍”,高家崖居東為“鳳”,崇寧堡居西為“虎”。三者橫臥高崗,一線排開,氣勢十足。同時以朝陽堡為“龜 ”,震懾四方;以栱極堡為“麒麟”,保家業長存。
文筆塔
栱極堡南有文筆塔一座,還有象征硯臺的建筑,意為耕讀傳家。
如今
不過靜升村原本的八座堡院,目前只有高家崖、紅門堡和西側的崇寧堡還在,其他的像崇寧堡西面的恒泰堡,早就被毀了。剩下的四座堡院也難見蹤影。
黃沙吹盡千載夢,百年繁華剩古今。
堡墻西望:崇寧堡
崇寧堡其實在清中后期就被夷為平地了,但近代吳氏兄弟不惜血本,出資三億重建古堡,并改為溫泉度假酒店。
這吳氏兄弟也是奇人啊。
當時在地質資料缺乏的情況下,吳氏兄弟憑借著“忻州——靈石——曲沃”三點一線的直覺,硬是在專家都不敢確定的情況下,靠著一股敢打敢拼的蠻勁,開鉆鑿井,尋找溫泉。
崇寧堡
可能是天隨人愿,可能是精誠所至,亦可能是冥冥之中吧,終于,于地下一千九百米處,挖得一口溫泉。
《莊子》云:“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故起名,名為“驪龍湯池”。
泉水出地48℃以上,含多種微量元素,乃“自然之驗方,天地之元醫”,真不枉這奮力一搏的氣魄和膽識啊。
當然,不光有民間人士的參與修復。
東段堡墻南望
1996年1月12日,王家大院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南段堡墻 東北望
同年3月22日,在靈石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上,決定成立王家大院修復指揮部,下設三個組:工程組、搬遷組、文物收集組。
南端堡墻東望
再往前,我們就來到了紅門堡的南門“恒貞門”。
門樓北望
從這里看,這個直沖煞還是很明顯的。
我們從旁邊下去,院子中的草坪也是做成了銅錢狀。
院中南望
西側的建筑也是不開門的,我們看這個南門吧。
門內對聯寫“瓊質金相當時之秀,頌經風緯冠世而華”,“詩文清芬開道德會,山川靈秀秘庭戶間”,橫批“履德基”。
風水墻
往外走,正對面為一塊照壁。
恒貞門
我們還是先回頭看,大門名為“恒貞”,出自《周易》第三十二卦“恒卦”。卦象為上震下巽,即上雷下風。卦辭講“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就是恒久,順暢,沒有災禍的意思。
其下對聯為“南浦繞璇 瀾襟帶靜 沉云涌三山 凝百?!?,“西椒環翠 靄林皋雄 秀風培五桂 茂千春”。
照壁
門前的照壁,中間雕一雌一雄兩只鹿,旁邊一猴正欲摘印,寓意路路暢通,封侯掛印。
照壁背面
背面雕的是麒麟。
好啦,今天的旅程到這里就已經結束了。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來山西,來晉中玩。這里不僅有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常家莊園,也有大寨景區、綿山景區、平遙古城,絕對讓你不虛此行!
最后,記得點贊、評論、收藏!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也對各地的風景名勝感興趣,也想將來出去玩的時候有的吹,那就趕緊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