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錯過!博羅小巷里竟然藏著別致風景!
古街老巷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縮影,
博羅老城的古街老巷縱橫交錯,
記載著獨有的博羅文化。
說到這些古街老巷,
你腦海中有沒有一條是呼之欲出的?
近日,這些古街老巷換新顏啦,
現在就跟著小編出發去瞧一瞧吧
鐵爐巷
煥然一新的小巷,仿如一位素顏的古典美人兒,
瞧,嶄新的白色外墻,平坦的瀝青路面,
一條條白線在230米的小巷里盡情延伸,
干凈、利落。
淡妝山水壁畫 濃濃老巷文化味
一幅幅山水壁畫映入眼簾,
文字記載歷史,
圖畫寓意新生命。
下午時分,安靜的小巷突然躁動起來,
一張張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面孔,
談笑間,
也被墻上的字畫吸引,
潛移默化,
小巷的歷史烙印心中。
三兩古跡依存 印證小巷古歷史
車水馬龍中,韓式大宗祠更像一位古稀老人,
默默堅守。
鐵爐巷的得名,離不開韓氏的傳奇故事。
據《博羅縣志》記載,有個風水先生手里端著羅盤,檢測方位。他對相隨的一個老者說:“此處面臨東江河,毗鄰葫蘆嶺,是一個匯聚靈山秀水之氣的宜居之地。只是五行中水氣太重,須用火氣減輕?!崩险邌査泻畏椒ǎ豢戳艘谎叟赃叺蔫F鋪說了句:“鐵爐火紅旺寒家”后揚長而去。原來,此巷有幾個鐵匠以鑄犁耙、打刀鐮為業。講者無意,聽者有心。在旁一個姓韓的讀書人聽了此語,心頭一震:旺寒家,豈不是“旺韓家”之意?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姓韓之人先后陸續在此擇地而居。至明代崇禎年間,這里出了官至禮部尚書的韓日瓚。韓日瓚編輯《博羅縣志》,是博羅自秦代建邑以來的首部縣志。
巷子盡頭,葫蘆嶺貝丘遺址公園毅然佇立,
葫蘆畫栩栩如生。
葫蘆嶺的傳說眾多,為人所熟知的是鐵拐李的酒葫蘆和“葫蘆吐九珠”。相傳某一年小暑將臨,一晚突刮暴風降石頭雨。一夜之間,東江和榕溪河水暴漲,博羅城頃刻之間變成汪洋大海。老百姓有的依靠竹排、門板,有的借助瓦缸、木盆在洪水中掙扎。神仙鐵拐李正趕往羅浮山參加八仙聚會,路過博羅上空,眼見這般危難景象,便扔下腰間的酒葫蘆,寶葫蘆霎時射出九道金光,變成了九顆寶珠,寶葫蘆變成了一座大山,于是人們立刻爬上大山得救。
古巷的風,不急不緩地吹著,
高高的圍墻,青青的嫩草,
如此愜意,如此寧靜自在。
解放路
穿過鐵爐巷,來到了解放路。
紅白相間,
另一種味道。
紅墻定格新調 淳樸生活自寫意
家門口有一棵杜鵑,
花開了,
透過窗戶,
飄溢各處。
這里有曾經的米倉巷,
小編偶遇正在認真作畫的畫家呢,
寥寥數筆,一幅栩栩如生的壁畫活靈活現。
商鋪的門雖然緊緊上鎖,
但門縫能透過陽光,
記錄今天的生活。
圓形的建筑記錄著解放時代的特征,
解放西路,生活氣息依舊,
高高掛起的紅燈籠,
分外醒目。
解放路入口處,一幅幅手繪的國畫,
記載著不同朝代的歷史典故。
結語
如果高樓大廈是一座城市的“面子”這些老巷就是城市的“里子”
幾十年過去了
歲月磨去昔日的輝煌
沉淀下來的
是城市骨子里最需要的
比如:那裊裊的炊煙,微笑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