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雖形勢嚴峻,但河南已做好準備

    147小編 69 2025-09-11

    先來看幾張圖片

    相信你一定還記得

    這是去年河南最嚴重的那次“看?!?/p>

    2020年7月17日8時至18日20時

    境內11座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

    24小時內

    信陽防汛應急響應從Ⅳ級提升至Ⅲ級

    再提升至Ⅱ級

    一年過去了

    至今回想還記憶猶新、心有余悸

    當前河南已進入主汛期

    極端災害天氣易發

    相信你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

    今年我家還會被水淹嗎?

    還會因暴雨有家不能回嗎?

    雖然

    這個問題沒人能給出

    100%肯定的答復

    但當你看完這篇微信

    或許會安心很多……

    排查出隱患160處

    7月5日,原陽三官廟運行觀測班工作人員在巡堤查險。本報記者 劉曉陽 攝

    自今年3月份以來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

    應急管理、水利、黃河河務等9個單位

    派出工作組對防汛備汛工作

    進行暗查暗訪

    共排查出隱患160處

    形勢嚴峻不容有失

    記者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

    河南地勢特殊

    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

    處于南北氣候和山區向平原的

    兩個過渡帶

    降水時空分布不均

    由南向北遞減

    歷史上水旱災害頻繁

    具有長旱驟澇、旱澇交錯

    災害范圍廣等顯著特點

    7月5日,固始洪埠鄉史灌河左岸大覺寺段干部群眾正在冒雨加固堤壩。本報記者 郭北晨 攝

    今年我省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6月12日至15日

    濮陽、南陽、駐馬店等地

    出現極端強對流天氣

    局部降大暴雨、特大暴雨

    出山店、五岳、板橋、宿鴨湖、燕山

    等5座大型水庫超汛限水位

    據氣象預測

    汛期豫北、豫西、豫中

    和豫東中北部降水偏多

    出現暴雨洪澇的可能性較大

    未雨綢繆嚴查隱患

    “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是對近年來我省防災救災體系建設

    和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成效的檢驗

    各級各部門要嚴陣以待、協調聯動

    全省應急管理部門和應急救援隊伍

    枕戈待旦、備勤值守

    確保關鍵時刻

    拉得出、沖得上、救得住

    確保汛期安全。”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

    省應急管理廳廳長吳忠華說

    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

    各項防汛抗旱責任制

    全省水庫、水閘、淤地壩、尾礦庫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險工險段等

    重點區域、重點工程、重點環節

    均明確了防汛抗旱責任人

    并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指揮機構和工作機制

    確保指令暢達、信息暢通

    人防技防全力迎戰

    目前我省已建成較為完善的工程措施

    與非工程措施并重

    人防與技防并舉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

    我省建設的視頻會商系統

    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雨情水情自動監測系統

    等眾多“尖兵利器”

    讓降伏洪魔更加高效

    入汛以來

    各級防辦和有關部門

    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

    密切監視災害性天氣和

    雨、水、汛情發展變化

    滾動預測預報

    提前發布預警

    精細會商研判

    適時啟動應急響應

    全力做好強降雨過程防范工作

    河南各地如何備汛應急?

    我省進入主汛期,沿黃各地積極采取各項防汛措施,確保黃河安瀾。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近日

    本報記者分赴我省

    黃河、淮河、海河、長江流域

    聚焦各地防汛備汛舉措

    黃河流域防汛演練正當時

    本報記者 杜君 劉曉陽

    萬里黃河,險在河南。我省地處黃河豆腐腰河段,兩岸大堤保護著9萬多平方公里的黃淮海平原,目前仍有100萬人生活在低灘區,防洪保安任務十分艱巨。正值汛期,7月5日,記者實地探訪與黃河一堤之隔的原陽縣陡門鄉仁村堤村,看黃河灘區百姓如何安全度汛。

    在仁村堤村護村堤上,幾輛工程車正在緊張作業,數十名原陽黃河河務局工作人員正配合推土機,以拋投散石和鉛絲石籠的方式進行堤防根石加固。

    火熱的工作場景和靜悄悄的河面形成了鮮明對比。黃河原陽段灘區面積大、涉及5個鄉鎮,人口超過20萬。仁村堤村的河堤受河水長時間沖刷,面臨著更為嚴重的防汛壓力。

    按照要求,當花園口水文站發生8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時,仁村堤村的2800名村民就要及時遷移?!?月底,在政府和河務部門的組織下,我們村剛進行了撤退演練,150名村民、30輛車,男女少齊上陣,一個小時就搞定了?!痹摯妩h支部書記郭愛榮告訴記者。

    “有了這張‘救命卡’,俺就知道洪水來了往哪兒跑、怎么跑。”村民李素芳向記者展示了遷安明白卡,卡上對洪水來臨時人員的轉移安置路線、地點等進行了詳細標注。除了實戰演練,村里還派專人巡堤,30名年輕黨員干部,每10人一組,24小時輪流值守。

    “民兵”的力量很可貴,“正規軍”更不可或缺。從6月19日黃河調水調沙以來,原陽黃河河務局實行24小時值班制,每兩小時巡堤查險一次,一小時一測水位,一旦發現險情,及時上報、及早搶護。

    85歲的村民李存德對1996年8月的黃河大洪水記憶猶新,沖毀的街道、淹沒的農田讓人心疼,“以前,一到汛期,我就擔驚受怕,晚上都睡不好覺,如今,防洪工程完備,加上應急演練,心里有底了,也就踏實了?!?

    “寧可備而無用,不可用時不備。我們將密切關注黃河河勢、水情、工情變化,及時應對突發情況,確保黃河安瀾?!焙幽宵S河河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淮河流域緊盯汛情保安全

    本報記者 郭北晨

    7月5日下午,大雨傾盆,固始縣史灌河水位不斷上漲。

    湍急的水流旁,洪埠鄉史灌河左岸大覺寺段搶險工程正冒雨開展。打木樁、填沙袋……近百名干部群眾身披雨衣,齊心協力加固堤壩。

    “別看現在還沒達到警戒水位,一旦發生汛情河流馬上‘變臉’?!焙椴亨l黨委副書記李丹在河邊忙活了大半天,渾身濕了個透。

    這樣的警覺,并非杞人憂天。固始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境內海拔落差上千米,數十條河流縱橫交錯,群眾說這里是“蛤蟆尿尿都漲水”。

    去年7月21日,豐港鄉潘莊段史灌河突發管涌險情,大堤塌陷、房屋倒塌,數千名解放軍官兵、基層民兵、消防人員晝夜奮戰,才馴服洪水猛獸。

    “筑牢堤壩,守護家園”成為沿岸數十萬名村民的共同心愿。今年,修復加固后的河堤護坡重新挑起防洪大梁,村民還自發組成隊伍輪流巡堤。

    67歲的潘莊村村民裴國昌就是巡堤人。剛吃過晚飯,他便撐著傘出門了,雨天視線很差,他沿著大堤走走停停,頭頂的探照燈不時照向河面。

    “主要觀察河水是否清澈,有沒有泡沫和明顯水流,出現一點異常就得立刻上報?!迸釃f,3公里長的河堤,他巡堤至少要往返兩趟,直至后半夜其他人接班。

    與此同時,幾十公里外的固始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防汛系統的“天眼”也在實時監測水情雨情。大屏幕上數字不斷跳動,工作人員一刻不敢放松,目不轉睛盯著電腦,分析剛剛收到的數據。

    “去年洪水中出現過的險工,雖然經過修復加固,但仍是重點監測對象?!惫淌伎h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陸傳剛說,目前所有人員嚴陣以待,24小時緊盯汛情,“人防+技防”全力做好防汛準備。

    “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即將到來,風雨中的守護是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好的詮釋。

    長江流域山洪預警全覆蓋

    本報記者 譚勇 本報通訊員 李樂樂

    “遇到洪水要牢記:不可下水撈河柴,不可蹚水強過去……”7月7日上午,西峽縣石界河鎮冬青樹村的大喇叭里,正在反復播放山洪災害防御知識。

    69歲的村民程金立坐在樹下乘涼,一路之隔的他家房子上標注著歷史最高洪水線?!跋肫饋?010年7月24日還是怕得很,屋里的東西都被洪水泡壞了,好在人沒事。”程金立回憶說。

    2010年“7·24”洪災是西峽有水文資料記載以來最大的洪災,全縣27.52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4.34億元。

    “正是因為有了這次切膚之痛,現在群眾的防洪減災意識普遍提高?!蔽鲘{縣水利局局長昝書懷說。

    在西坪鎮一帆風順廣場,記者看到了側坡上一根長約3米的白色管線?!翱蓜e小看它,這是山洪地質災害感應器。”西坪鎮城區山洪地質災害防御辦公室主任徐向陽對記者說,洪水一旦達到設計位置,報警系統就會向家中裝有報警器的群眾報警,提示注意風險。

    如今,在山洪易發地,監測系統構成了山洪災害防御的“千里眼”“順風耳”。我省建設完成了79個山丘區縣的監測預警平臺和計算機網絡系統,以及省級和13個地市級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管理系統。實時動態監控,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有效提升了山洪災害防御能力。

    預警體系是山洪災害防御的“傳聲筒”。網絡語音系統和網絡通信系統,大大增加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通信手段,安裝發放的預警語音廣播、手搖報警器、銅鑼等多項預警設施設備,基本實現山洪災害防治區預警信號的全覆蓋。群眾稱贊:“小小的銅鑼撐起了防御山洪的‘保護傘’?!?/p>

    “2011年至2020年汛期,河南79個縣(市、區)通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累計向1461個鄉鎮、13001個村發送預警短信250余萬條,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累計34萬余人。”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處長馮林松說。

    海河流域排查隱患筑“鐵墻”

    本報記者 高長嶺

    進入主汛期,我省各地如何備汛應急?7月6日,記者到安陽縣崔家橋蓄滯洪區走訪。

    “這是衛河支流安陽河,如果河道流量超過每秒2000立方米,崔家橋蓄滯洪區65個村就會全部淹沒。”在崔家橋蓄滯洪區進水口處,安陽縣水利局局長李雙林說。

    2016年7月19日22時25分,洹河安陽水文站洪水流量達到每秒1990立方米,洪水翻過曹馬分洪堰、郭盆分洪堰,進入崔家橋蓄滯洪區,淹沒了59個村莊。上級及時預警,當天16時許,5.11萬群眾已提前安全轉移。

    “當時,我們拿著喇叭,挨家挨戶通知大家立即轉移。”崔家橋鎮東曹馬村村委會委員周福來說。

    “我省海河流域有6個蓄滯洪區,1955年至今,基本上每個蓄滯洪區至少都運用過兩次以上?!卑碴柺蟹姥纯购抵笓]事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忠貴說,衛河河道行洪能力較低,發揮蓄滯洪區作用十分必要。

    今年6月10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衛河干流治理工程在鶴壁市??h開工。工程建成后,衛河干流防洪標準將達到50年一遇,防洪減災能力將顯著提升。

    安陽市防汛抗旱指揮事務中心主任張海亮介紹,安陽市由應急部門牽頭抓總,做好防汛備汛工作。汛前已經組織各地、各部門認真排查隱患,對排查出的隱患實行清單管理,采取“一行業一單”“一縣一單”等形式登記造冊,限期整改。截至目前,77處隱患已整改72處,另5處一時難以整改,也已制訂了應急預案。

    安陽針對蓄滯洪區還及時修訂完善防汛方案預案,開展汛前演練,麻袋、編織袋、鉛絲、沖鋒舟等防汛物資都已準備停當。

    “進入汛期后,防汛人員24小時值班,隨時準備迎戰洪水?!睆埡A琳f。

    歷經考驗的中原

    正嚴陣以待

    書寫新的防汛抗洪答卷

    雖形勢嚴峻

    但河南已做好準備

    來源:河南日報

    上一篇: 打卡學習奇門陰陽五行概述
    下一篇: 湘潭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最新文章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