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狗攔道,送“魂”。
105 2025-09-12
前陣子讀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里面吳摩西一家子的遭遇,讓我半天沒緩過神。起初,吳摩西在縣政府有份穩定差事,妻子開了家饅頭店,雖說沒到大富大貴的地步,可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街坊鄰里都覺得這家人踏實。
可這份安穩沒維持多久,吳摩西的差事丟了。從那以后,這個家就像被按下了“混亂開關”。妻子每天對著他唉聲嘆氣,話里話外全是嫌棄,說他沒出息、撐不起家,把他的優點全抹掉,只剩一無是處的指責。
本來想覺得吳摩西妻子只是脾氣急,后來發現她的埋怨里沒一點體諒,沒幫著一起想出路,反而天天把負面情緒堆在吳摩西身上。
吳摩西一開始還忍著不吭聲,可日子久了,誰也扛不住這種日復一日的擠兌。兩人從拌嘴變成激烈爭執,后來甚至動了手。最后呢?饅頭店沒人心思管,關了門;家也吵散了,好好的日子就這么沒了。
說實話,人在失意時最怕的就是身邊人的否定,吳摩西丟了工作本就焦慮,妻子的埋怨沒給他一點支撐,反而把他的底氣磨沒了,家庭里的這種內耗,比窮更可怕,再有的一點“財氣”也被吵沒了。
吳摩西家的散伙不是個例,現實里還有不少家庭,明明握著好機會,卻被怨氣拆得七零八落,作家幾更雨筆下的父母就是這樣。
十年前,幾更雨的父母開了家瓷磚店,那時候城里裝修套房的人多,鄉下也在重蓋自建房,瓷磚的需求量特別大,按說只要好好經營,肯定能抓住這波機會,日子就能往上走。
可沒多長時間,瓷磚店就倒閉了。原因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夫妻倆總吵架。
有一次,父親想把瓷磚薄利賣給一個熟人,母親當場就發火,當著客人的面斥責父親,說“你這樣做生意還不如直接關門”;還有一次,兩人正因為別的事鬧別扭,氣頭上給顧客拿瓷磚時,把型號記錯了,顧客當場就退了單,還把這事說給了其他想買瓷磚的人。
心思全放在互相指責上,店里的生意自然越來越差,最后沒人光顧,只能倒閉。
很顯然,這家人不是沒賺到錢的機會,是怨氣把機會推走了,家人不同心,再小的坎都能變成跨不過的溝。
和那些被怨氣毀掉的家庭相反,有些家庭就算窮到揭不開鍋,也能靠著一股和氣熬出轉機,紀錄片《PoorsChance》里的上條夫婦就是如此。
他們日子過得拮據,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可不管日子多難,兩人從沒互相埋怨過。
有一次,上條先生出門干活,不小心把身上的錢弄丟了,那筆錢本是夫妻倆幾天的伙食費?;丶液螅蠗l先生特別愧疚,沒想到妻子沒怪他,反而拉著他的手說“錢丟了就丟了,下次注意就好,咱們再想辦法”。
平日里一有空,夫妻倆就一起做山車祭要用的木材雕刻和彩繪裝飾,手上忙著活,嘴里還能說說笑笑,聊點未來的小事。不管遇到啥問題,兩人都是互相鼓勵,總說“日子肯定會好起來的”。
后來,他們做的雕刻和裝飾因為做工精致,被越來越多人喜歡,有人專門找上門,愿意出重金請他們制作。就這么著,夫妻倆的生活慢慢有了轉機,從吃了上頓沒下頓,到能攢下些錢。
老實講,換做不少家庭,丟了吃飯的錢早吵起來了,但上條妻子沒這么做,她知道埋怨解決不了問題,互相體諒、一起使勁,才能把日子過好。這種和氣,不是軟弱,是能聚起“財氣”的根基。
家庭里的和氣不只是夫妻間的事,整個家的氛圍更能成一個人的后盾,幫他在事業上走得遠,《小婦人》作者路易莎的經歷就能說明這點。
路易莎曾在給讀者的信里說,有次她寫完稿子推開房門,看見父母和妹妹坐在桌旁,正認真討論“怎么才能讓她更好地創作”,那個畫面她記了一輩子。
其實路易莎的寫作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段時間她靈感枯竭,寫不出東西,整個人特別頹喪,連房門都不想出。
就這么著,在家人的支持下,路易莎慢慢走出低谷,最后寫出了《小婦人》,成了知名作家,版稅也跟著漲了不少。
搞不清有些人總覺得事業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其實家里人的支持才是隱形的力量,家要是能成為“能量補給站”,人才能安心往前沖,事業順了,“財氣”自然就來了。
趙玉平老師在《百家講壇》里說過,看一個人的家庭關系,就能大概知道他的職業表現。這話挺有道理的:家里天天吵,人肯定沒心思好好工作;家里和和氣氣,人才能踏實做事,就算遇到困難,也有底氣扛過去。
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也說過,他是孔子思想在美國的踐行者,特別注重家庭,還說“任何偉大的投資,都不如投資家庭”。
確實是這樣,一個家的“財氣”,從來不是靠運氣撞來的,是靠家人一起經營出來的,少點怨氣,別動不動就指責;多點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