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一講】先天八卦之由來與陰陽說
易經第一講
題記
易學之道博大精深,易數或許難學,但易理并不難懂。但當今社會,如我之前所說,“有一些人,明明搞懂了,知道了,但為了用他們的神秘性凸顯自己的優越性,所以不愿意傳授給旁人、解讀給旁人?!?/span>
前幾天偶然聽了某個商學機構做的國學班培訓,學費要四萬多,那位講師也有些名氣,可是講的仍然易理不像易理,易數不像易數。倒不是講的深或淺,而是故弄玄虛,不講基本邏輯,只玄玄乎乎。所以更堅定了我要在此賬號講清楚基本易理的決心,我將用幾篇文章綜合講述易經的基本道理,至少做到讓想學易經的朋友們更快入門。
陰陽說
要說易經和八卦,總離不開陰陽,我們中華民族所有國學的基礎都來自陰陽。而陰陽該如何理解?
陰陽,首先是老祖宗開創的大智慧,既是哲學,也是社會學,人體科學,若學中醫,則中醫萬變不離陰陽。
要理解陰陽,首先不可將其太過玄化,也不可太過僵化。陰陽,可以理解為是無物質,也可以理解為是肉眼看不見的物質或氣,他們對待而生。
陰陽不是一種絕對的關系,而是動態的對待關系,比如白天為陽,則夜晚為陰;上午為陽則下午為陰;早上為少陽,中午為太陽。按人體則前胸為陰后背為陽,胸膈為陽則腹為陰,上腹為陽則下腹為陰等等。
同時對待而生也是時時相伴,有陰就有陽,有陽就有陰,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就是這個道理。也是老子所言“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的哲學關系。

人祖伏羲觀天地,明陰陽,于是畫卦用“—”表示陽,用“——”表示陰。并以太極圖表達陰陽關系,白色為陽,黑色為陰(若對太極圖有更好理解,可去河洛匯流處觀察黃河與洛水的交匯景象,相信定有所悟)。
陰陽的基本規律: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即陰陽平衡才是最健康的狀態。
有一定八卦基礎知識的都知道“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先天八卦之數,但何以先天八卦會有此之數?
請看下圖——

祖宗講“天地原本只是一片混沌”,由盤古開天而天地立位?;煦缁蛟S就可表示為無極,而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地萬物由此長養有序,且萬物均可以陰陽、八卦論。也即有了陰陽,才生天地,進而有水有火,有生命存在的基本邏輯。
所謂兩儀即是陰陽,而四象則為“太陽”“太陰”“少陰”“少陽”,四象再依次而生即生八卦。
因陽性動,陰性靜,所以均先生陽后生陰,以至八卦有“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先天數。注意圖中陰陽的依次生成次序,進而也有了“乾、兌、離、震”四卦為陽卦,“巽、坎、艮、坤”四卦為陰卦,只因“乾、兌、離、震”均由一陽所生,“巽、坎、艮、坤”均由一陰所生。
至此,先天八卦已生,“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而先天八卦多論“數”和陰陽,不言五行,也多不以方位論。
下篇我們將解析八卦的父母六親關系,及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聯系。

國學傳承 為往圣繼絕學
心情|閱讀|雞湯|影視|牢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