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勸大家:別在門口放這5樣,若是放了趕緊拿走,別不當一回事!
91 2025-09-14
現在都2023年,什么“印堂發黑”“血光之災”的相面玄學,都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但從醫學角度來看,一些特定的面部特征確實與某些疾病或身體特征有關。
印堂變化——反映五臟問題
印堂位于兩眉毛中間,中醫典籍《黃帝內經·靈樞》曾記載“厥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即印堂對應著肺部,而下連著心肝脾胃等臟器,因此觀察印堂狀態,可反映五臟情況。
健康人的印堂多為飽滿、紅潤、有光澤。
若出現以下狀況,則可能預示著疾病。:
發黑:說明心臟功能不佳,腦部供血不足心腦缺血缺氧,甚至有心肌梗死的可能;
發青:表示大腦和心臟輕度缺氧:
發黃:預示人體氣血不足、脾胃虛弱;
發白:可能出現怕冷,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精神不振等現象
過紅:代表血脂異常、血壓高、脾性較大、易中風;
凹陷:可能存在先天性心臟功能較差、心臟供血不足等問題;
有川字紋:心臟供血不足、易焦慮
臉色異常——氣血不暢
《黃帝內經?靈樞?五色篇》中提到:“人的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就是因為面部血管豐富,可以及時反映一個人整體的氣血運行和臟腑健康情況。
對亞洲人來講,大部分健康人的臉色是微黃、紅潤且有光澤的,如果臉色呈現蒼白、青紫、發紅、發黑等,都是不健康的表現:
面色蒼白:中醫認為這大多屬于虛病或寒癥,是體質差的表現。此外,大出血、休克引起毛細血管強烈收縮、甲狀腺機能減退、慢性腎炎等也可能導致臉色蒼白。
面色過于紅潤(滿臉通紅或顴骨泛紅):除了運動、日曬、憤怒等外,可能是心臟供血過量血壓升高跡象,也可能是感染了高熱性疾病,如肺炎等。
面色呈青紫色:一般為全身血液不通暢,缺氧所導致。而部分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也可能出現此現象。
面色發黑:肝硬化、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肝癌等患者,往往會出現臉色變黑。而長期服用砷劑、抗癌藥物等,也可能導致,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耳垂有褶——冠心病
耳垂上的有許多小血管,當動脈硬化影響到耳垂血液供應時,就易收縮形成褶皺,特別是長期不消失時,則要留意“耳褶心征”,這往往是冠心病的征兆。
2014年哥本哈根心臟研究協會通過對10885名無缺血性心臟疾病患者隨訪3年后,也發現耳垂褶皺征陽性患者中60.4%患有冠心病。
所以,當發現耳垂出現褶皺現象,建議及時就診進行全面排查,特別是三高人群,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鼻子異常——心肝問題
鼻子位于面部中央,中醫將其稱為“面王”,從上面的一些異常癥狀,也可看出身體健康情況。
當出現這5種現象時,千萬別忽視:
可能代表胰腺和腎臟有問題。
長期紅鼻子:可能是肝臟超載了,過量飲酒時.身體為了分解酒精,把血液滯留在肝臟里.導致微血管擴張.于是產生通紅的“酒糟鼻”
鼻子硬邦邦:可能是動脈硬化的跡象或是膽固醇太高,心臟脂肪積累過多導致。
鼻梁有橫紋溝:嚴重者會有青筋出現,稱為“鼻褶心征預示著冠心病等心肺疾病。
有以上現象的人群需定期測量血壓,檢測膽固醇水平,若有異?,F象則及時就醫。
做到這3點讓你擁有健康福相
1
養氣色
補血,要對應補到臟腑。
《醫貫》說「心生血,肝藏血,脾統血」,想要補血,自然要照顧好心,肝,脾這三個臟腑,這樣才能有新血產生,產生之后能藏住,然后在需要的時候調動出來。
建議平時可多吃大棗、阿膠、桂圓、山藥、紅糖、枸杞、花生、豬血、豬肝等補氣血食物,改善血紅細胞的新陳代謝,調整氣色。
2
按耳朵
耳朵上有多個穴位,與全身的經絡、臟腑等有密切關系。按摩耳朵可以刺激耳部的反射區域,通過經絡的調理,可促進氣血循環,調整氣血平衡。
按揉耳輪:通氣血、強免疫
從下到上按摩耳輪,沿著耳輪畫圈,注意掌握頻率,一分鐘120圈;向外牽拉耳廓,每側耳朵按摩5分鐘。
按耳內窩:緩解便秘、促消化
圍繞耳朵中間的軟骨做“U型”按摩,每次按摩4分鐘左右,不僅可以幫助排便,還能緩解整個消化系統不適。
按耳后窩:輔助降糖調氣
用雙手拇指緩緩用力按壓耳后窩,慢慢吐氣,持續5秒再松手,如此反復按壓10-15秒,可在每天午飯和晚飯飯后半小時各按摩1次。
3
保持好心態
都說面由心生,如果心態不好,情緒易怒,不僅會加快衰老,還可能引發內分泌紊亂、動脈粥樣硬化、心梗等疾病。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機能。
太極拳、氣功等有氧運動可以幫助緩解情緒,并且對身體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