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坪山 | 尋覓被時光遺留的古宅,看看舊時人們的生活——袁氏圍屋下篇

人們常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客家圍屋,凝聚了千百年來客家人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如同風格獨具的民族古樂音符,星羅棋布散落在馬巒這片土地上。

我們大家都熟悉北京的四合院,但大多數人并不知曉,客家民居標志性建筑“圍龍屋”,竟是與北京“四合院”、陜西“窯洞”、廣西“橄欖屋”、云南“一顆印”齊名的“中國五大特色民居”。 圍屋造型既古樸又典雅,功能既簡潔又實用,是客家人千百年生活智慧的體現。
今天繼續說一說袁氏圍屋的代表之一——仕泰公祠,坐落在馬巒街道坪環社區禾場頭居民小組47號 ,是典型的“方圍屋”格局,四角筑炮樓,墻上設有哨口和槍眼,墻頂辟有巡防道,高墻合圍,舉族而居。

仕泰公祠的平面圖↑
選址上,講究天人合一,兼顧風水。仕泰公祠坐東南朝西北而居,門前設有走馬廊,門前一汪碧波。
布局上,層次分明,左右對稱,主建筑分布在明顯的中軸線上,突出公祠是圍屋的核心。
藝術上,壁畫、雕刻、彩繪等裝飾藝術在瓦檐、梁棟、屏門、廊墻等部位被大規模使用,均有巧奪天工的賦形。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仕泰公祠也是袁氏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它有著恢弘龐大的建筑實體,展示著經久不衰的民俗風情。
生兒點燈寓意“添丁”

“丁”在《辭?!防锏尼屃x是:人口,男稱丁女稱口。在客家人的口音里,“燈”與“丁”諧音。凡是男孩出生都要舉行上燈儀式,也即上丁、添丁,祭祀祖先并報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了,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長。上燈,有的地方也叫升燈、吊燈。
在仕泰公祠的泰和堂頂端橫梁上,常掛著一根大鐵鏈,主要用于添燈儀式上掛燈用,滿月當天孩子的父親會在祠堂添燈。
燈是原來漁民船上的煤油燈,煤油燈需要點上三天,俗語說是“過三早”,寓意孩子未來無病無災,一生健康平安。

房梁上的鐵鏈子依然存在,添燈的習俗卻難再見到↑
一筐竹籮承載舊夢新情
大年三十團年、年初二開年時,祠堂一大早便會響起連天鞭炮聲,火紅的鞭炮紙片四散,點綴著翻騰活潑的麒麟舞、相互道賀的族人,顯得熱鬧非凡。

圖片來源:何嘉慧《喜慶日子》↑
隨后,雞、喜板(糕板)粉絲、魷魚……饞人的美食流水一樣涌入,由袁家媳婦挑進祠堂,逐一擺放在祖先靈位旁。
這些雞、酒、茶果、素菜等俗稱“牲牲酒禮”,用以感謝先祖蔭庇,祈求來年的豐順,承裝美食用的是外形酷似酒壇子的竹編籮,寓意嫁進袁家的媳婦可以挑大梁。
這種竹編制而成的籮只能由已婚的婦女挑進祠堂,外嫁的女兒一般不參加。媳婦挑籮進祠堂時,籮里還要放一沓紅包,見到孩子就派發??梢哉f,這群“挑大梁”的媳婦,是除了美食外最受孩子喜歡的人了。
當女兒嫁出去時,這種竹編籮又派上用場,蘿里裝滿了女方準備的各式嫁妝,送嫁當天鄰居們都幫忙挑籮,一直送到男方家。

圖片來源花瓣網↑
除了添丁和重大節日時大家來宗祠拜祖宗,新人結婚時也要來祠堂拜祖宗,并在祠堂門上貼對聯,馬巒君見到的最新一副是“宗功浩蕩佑孫曾,祖德汪洋庇子婦”,橫批“百年好合”。

誰能想到在川流不息的比亞迪路旁,居然現存這樣一個完整的客家圍屋村落,從民宅到炮樓,再到家族宗祠,圍屋的核心和非主體建筑在禾場頭村都穩穩坐落在路旁,沿著寬闊的村路進入,仿佛可以聽到噠噠的馬蹄聲,正在走馬廊上來回。

傍晚時分,走過一間間高矮錯落的古樸老宅,似乎可以聞到從房子里飄出的陣陣飯香。遙想百年前,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只有白墻黑瓦、良田美池、阡陌縱橫。

自家田地里種滿了時令的瓜果蔬菜,月池里鴨子怡然自得地享受著午后的愜意,祠堂門口的老人在和孫兒們講著過去的故事。

這一座座飽含滄桑的“老宅”
是過去故事的講述者
他們的存在是一種溫柔的提醒
告訴后人:認清明天的去向
不忘昨日的來處
END
信息來源:馬巒街道,南方日報,綜合網絡
編輯整理:幸福馬巒
運營服務:晶報社
2019年75期|總第392期

往期回顧
房子賣便宜了,還能這么做!
坪山區人大常委會任命四名檢委會委員、 六名檢察員
坪檢再獲殊榮!2018深圳十大法治事件 十佳最美政法干警評選結果揭曉
震驚!一萬元變成十五萬竟然不是詐騙【坪檢·案鑒】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情人節
坪檢法治講座上新啦,免費!還包郵!
坪山檢察二月工作動態【坪檢·微訊】

2019,坪檢給您更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