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常說:“門對門,必傷人”,家里的這兩道門別對著,都有依據
80 2025-09-15
“我在人民廣場吃著炸雞,而此時此刻你在哪里?!?/span>
每一個城市,似乎都有一座人民廣場。與廣場舞有多大關系,無從考證。
到北京,不到天安門廣場,就好像沒到過首都;到大連,沒有走過星海廣場,也是一大遺憾。
青島五四廣場、成都天府廣場、重慶朝天門廣場、長沙五一廣場;
上海人民廣場、沈陽中山廣場、南昌八一廣場、武漢洪山廣場。
一座廣場,代表一個城市。
4天前,有消息稱,長沙五一廣場將消失,引發長沙市民的“口水戰”。在很多長沙市民心中,五一廣場的印象,一直“拆-建-拆-建”。
五一廣場,是長沙的一個城市符號。在長沙人心目中,五一廣場為老城區最中心。這相當于天安門廣場,對于北京的意義。
在城市更新浪潮中,每天都有“城市記憶”消失。在廣場的情結之下,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糾結:不拆,城市發展不起來;拆,市民要罵。
這種糾結不僅是長沙一個城市的糾結,而是發展中城市的通病。只要這個城市還要發展,這些廣場就逃不過拆了建,建了拆的命運。
一
在國內,規劃者紅筆一揮,可能就斷送了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延續多年的文脈商脈。而在國外,窮人的房子,風可以進,雨可以進,可國王不能進。
在英國倫敦,72歲流浪漢的老哈里的“家”,原來是一個療養院的舊址,該療養院搬到新建筑后,他就住了進來。后來,療養院的地產被賣給了一個富人。他要把老哈里清除出去。最終在律師幫助下,老哈里戰勝了富商。
在美國西雅圖,有一位老奶奶“頑固”地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任憑小院子的外面建成了巨型多層停車場。無奈的開發商只好讓步,修改了停車場的設計,硬生生凹進去一部分,讓出了老奶奶的房子。
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以凱旋門為中心。
在日本東京,政府要修建一座國際機場,候選地四成面積為國有地,其余為當地農民的耕地。當時,4000余名反對者闖入成田機場,占領管制塔。事件發生后,日本首相公開道歉。
而國內,地方政府想拆那里就拆那里。沒有人敢批評。
每一屆政府的規劃,都是五年規劃。在5年里,這個廣場是這個省市領導喜歡的樣子,喜歡的雕塑,喜歡的花草,喜歡的風水擺設。5年后,新領導上臺,這個廣場就要拆了重來。這就是中國特色。
二
城市廣場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凝固了的歷史滄桑。兩千年前,長沙最初的楚城,以“五一廣場”所在地為中心而筑建。
歷朝歷代即為官署、郡府駐地。清代此處為萬壽宮和糧倉所在。民國時期,廢糧倉建可園,銀星電影院等出現在此地,但五一廣場直到長沙修成五一路西段才正式形成。
1952年5月1日五一路西段通車,此路為紀念五一勞動節而命名。其時,五一路與黃興路交叉口,修建有街心花壇,道路兩旁植有速生法國梧桐,此處即稱五一廣場。
2014年4月29日,長沙地鐵2號線正式運營,五一廣場地鐵出入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回憶起五一商圈的那些老字號,很多人至今仍覺得“很溫暖”。那里曾集中了九如齋、向群鍋餃、德園包子、玉樓東等老字號企業。
有人嘆息,“長沙建筑與長沙文化的逝去”;有人也認為,“最好的保護,就是有計劃的拆除”。一場城市發展與文化傳承的博弈由此開啟。這道博弈題,不僅僅是長沙要面臨的問題。
在武漢,號稱華中最大的城市廣場“洪山廣場”,也是因為修建地鐵,拆掉重建。2008年,洪山廣場全部拆掉,建設地鐵與開發地下空間。5年后,新的洪山廣場與市民重逢。
在廣州,當地耗資8億建成的陳家祠廣場,僅使用4年時間,即因為地鐵建設需要“推倒重來”。
有的領導把自己當成了城市“總規劃師”,就像川劇變臉一樣朝令夕改。
很多老外到武漢很害怕“武漢每天不一樣”的口號,他們擔心迷路。老外到武漢很少逛漢街,一聽導游說是兩三年前建的,他們都不會去。他們要看的是武漢的過去。
與長沙五一廣場的命運差不多,武漢的光谷廣場也是因為建亞洲最大的地鐵中轉站,被挖的一塌糊涂。周邊的商鋪生意冷清,租戶拉著橫幅討說法。
三
相對中華文明整體而言,湖湘文化是一種如“齊魯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的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一廣場,昔日的模樣。
湘繡湘瓷、瀏陽煙花、廣電湘軍、動漫湘軍、五一廣場,這些都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五一廣場消失了,誰還有資格代表長沙,代表湖湘文化?
河東的五一商圈西擴,已輻射湘江東岸沿線商業。而一江之隔的湘江西岸,業內人士認為這里或將成為長沙的商業“新浦東”。
作為自古以來的商業重鎮、傳統河西中心商圈,溁灣鎮一直以來便是長沙的“商脈”所在。建筑面積約為62萬平方米的綠地湖湘中心,量級將等于五一大道商業總和,百思特將在其中打造長沙首個湖湘特色立體街區“湖湘天街”。
“解放西”、“人民路”、“南門口”、“北正街”,這些代表長沙文化和情結的特色街道都將“搬到”湖湘天街之中。
四
最后講講紐約中央公園與法國一個廣場的故事。
它是世界大都市最美的城市公園,位于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中心, 最早在1857年開放,當時面積為778英畝(315公頃),長4000米,寬800米,看似宛若天開,實為精心營造的一方城市綠洲,也是美國造訪人數最多的都市公園。
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中央擁有一個寧靜的空間,真正開辟了鋼筋水泥森林中的城市綠洲。
最難能可貴的是158年后,它依然存在。這背后得益于美國1863年立法的“禁止侵占條例”。
在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許做什么”——公園里不許有圍墻,不許有城市車輛穿過,不許有萬人頂禮的教堂,不許有輝煌莊嚴的政績主軸,不許有任何形式的開發項目……
放眼世界,布魯塞爾廣場、威尼斯圣馬可廣場、巴黎協和廣場、莫斯科紅場、梵蒂岡圣彼得廣場等國外廣場,各領風騷。
在法國洛林省的南錫市,斯坦尼斯瓦夫廣場,被稱為“世界上最精致的城市廣場”。
著名作家雨果說:“斯坦尼斯瓦夫廣場是我所見過的最美麗、最令人愉快、最完美的廣場,一個宏偉的廣場?!?/strong>
這個廣場是斯坦尼斯瓦夫為了慶祝他的法國女婿路易十五的戰績,于1755年建造的。和諧對稱的廣場建筑群,是由建筑大師埃馬紐埃爾·埃雷設計的。
而在中國,哪一個廣場存在過260年?
文|楊光華
?本文作者是一手傳媒簽約作者,房地產公司甲方。本公眾號是萬達、搜房、易居、華潤、綠地等集團高層必讀公號。全國地產公眾號前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