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墳邊長竹需遷墳,墳前兩物成富人”,暗指什么,兩物是啥?
104 2025-09-18
官帽山,距蒲江縣城十六里,位于光明鄉,海拔高度865米,屬長秋山的重要支脈。該山,古來就有“蒲南第一風水”之雅稱,為蒲江縣南風光最勝之地。
為什么,稱此山為官帽山呢?
據乾隆《蒲江縣志》,該山“自眉山發脈,結為三臺星形”,外貌酷似一帽子,且“高聳峻拔,遙對縣署”,故被人命名為“官帽山”。光緒三十四年(1908)楊子元《蒲江縣鄉土志》記載,官帽山“位南一區霖雨場之左,盤亙八里,高三百尺,余峰頂勢如帽,針對治所,故曰官帽”。
乾隆時蒲江縣坤輿圖中的官帽山
民國時蒲江縣地輿圖中的官帽山
中國古代建筑,注重堪輿風水,有“八字衙門向南開”之說?!兑捉洝吩疲骸笆ト四厦娑犔煜?,向明而治”,南面成為官爵與權力的象征和尊嚴。風水學認為,房屋建筑坐北朝南最為理想,以“離門坎宅”為大吉,“離”代表正南、“坎”代表正北。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蒲江知縣趙觀建立衙署,明清至民國時期縣衙均未曾變動。今蒲江縣人民政府大門朝正南方向而開,一直沿襲舊時縣衙門的方向朝位。
官帽山高大秀麗,狀如帽子,為縣衙每日開門所見的第一山。山與衙之間如賓主相對,隱然暗合,成天然朝拱形狀。乾隆《蒲江縣志》稱官帽山為“蒲南第一風水”。
乾隆《蒲江縣志》關于官帽山的記載
今天,蒲江流行清晨登高望境觀雪山。穿越歷史時空,卻與清代文人雅士們的風尚別無二致,他們視官帽山是蒲江登高攬勝的最佳去處。
讓我們讀讀,楊子元在一百年前的觀感,“晨登山巔,看峨眉積雪,崍嶺朝霞,蒙頂春云,眉山曙日”。他注云,“峨眉”為“名邑小峨”,“崍嶺”為“臨邛崍山”,“蒙頂”為“名邑蒙頂”,“眉山”為“眉州諸山”。他感慨,“好江山盡歸圖畫,歷歷在咫尺間,割其片叚,皆米家海嶽庵中物也?!卑矗好准液[即為米芾,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他站在山頂,放眼處是一片田園風光。他以官帽山之田夫村家為另一桃花源,“山之西,白云深處,一客荷樵筑室松下,左右修竹,滿地落花,山童未掃,雙飛蝶懶,百轉鶯嬌,殆于武陵桃源,別辟一洞天焉。數甲子,課兒孫,視人間理亂,如曇花影。”他羨慕道:“彼何人哉?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按:無懷氏、葛天氏為傳說中遠古部落,其時人民安樂無憂。
楊子元《蒲江縣鄉土志》記載官帽山觀景
一壺山人《獨聽溪聲過淺灘》畫
(2007年創作于蒲江官帽山)
官帽山,坐落在蒲江光明AAA櫻桃山景區,有長3.18公里的自行車賽道,周邊風景如畫。每逢新年伊始,官帽山春花爛漫之時,市民往往前去觀景櫻桃之花、品賞櫻桃之果。昔日的風水寶山,今天已成為人們踏青游歷的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