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柱礎?
大家好,我是小螞哥。這期我們來聊聊柱礎。

礎,《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礩也。從石,楚聲。這個「礩」就是是柱礎的古稱,我們暫不深究。
根據礎的字形,我們可以分成形旁「石」和聲旁「楚」。

左側的“石”字旁,象征著石塊;而右側的“楚”則源于古湘、鄂、川地帶。造字本義是:在古代楚地,因為濕氣較重,人們在房柱下放置一個鼓形的石墩,以保護柱子免受潮濕侵蝕。

簡體楷書將“礎”字中的“楚”替換為“出”,強調這個石墩是露出地面的,目的是為了墊高房柱以防止潮濕。

古代人將筑屋的墻腳稱為“基”,而用于鋪墊房柱的石頭則稱為“礎”。這也就是基礎的來歷。

礎在民間稱呼非常多,早期除了上面說的礩(zhì),還有磉(sǎng),還有稱為石舄(xì)和柱頂石、礎石的,不過最正式的叫法還是柱礎。
那么既然柱礎是防止濕氣侵蝕的,在南方有些還會在柱礎上設置排水凹槽。

有一個很小眾的成語叫做“礎潤知雨”,就是說柱礎如果濕了,那么就離下雨不遠了,這就說明當時的空氣濕度已經很高了。

杭州太廟宋代柱礎
除了排水,柱礎還要承接上方的柱子,所以在柱礎中間會有一個洞,叫做“海眼”,通常較深,用于固定柱子底部,防止滑動,上方的柱子底部作成 “管腳榫” ,這樣就像拼樂高一樣把柱子和柱礎拼合在一起了。


說到“海眼”,我多插一句,之前我們聊大門門軸的時候,說門下的門枕石上承接門軸有個坑叫做“海窩”,這個海窩只起限制門軸的作用,所以要淺很多。

傳說中的木柱礎
上文我們提到,柱礎有一個古稱,叫做礩。其實在更早的時候這個字是木字旁,也就是櫍,仍然讀作zhì,指的是器物的腳,可以理解為各類器物的木質底座結構。

在早期東漢到魏晉時期,你是能夠看到木柱礎的。

不過木柱礎容易受潮,所以很快就變成了石柱礎了。

不過這個木結構并沒有消失,而變成了 “輔助構件” ,你會發現有些木柱和石礎之間另有一層墊木,這其實就是古代櫍的變形,你可以叫做“質”,今天保存的古建中已經不太常見了。


《建筑考古學論文集》256頁
魏晉是柱礎造型的飛躍時期
最早的柱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半地穴式建筑,一直到秦漢,柱礎造型都是相對素凈,簡單的。大部分就是簡單的方圓造型,再加上一點簡單的線條雕刻。

魏晉時期,佛教傳入,帶來了大量的佛教紋樣,柱礎上開始出現蓮瓣紋等佛教元素,將柱礎從 “建筑構件” 升華為 “藝術載體”。

我們今天看到的覆盆式、蓮瓣式、 束腰式、須彌式,還有獸形柱礎都是魏晉時期出現的。

北魏柱礎
之后唐宋元明清,柱礎樣式在不斷豐富的同時,還出現了等級的分化,不過這里我就不啰嗦了,咱畢竟不是教科書,點到為止。我們下面簡單把大家常見的柱礎樣式做個盤點:
方形柱礎
這是柱礎的最基礎形式,常見于民間建筑,簡單直接,實用為主,一般都是素面,或少量裝飾。

鼓形
鼓形也很常見,鼓在中國古代禮樂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征?!盾髯印分刑岬?“鼓為天,鐘似地”,將鼓視為天的象征。所以柱礎地上露出的部分做成鼓象征天,下方基礎是方形,象征地,這就符合了天圓地方。

八角形柱礎
多在寺廟、祠堂等禮制建筑中出現,八角有 “八方”“吉祥” 的寓意,造型比方形、圓形更具裝飾性。

覆盆式柱礎
頂部像一個倒扣的盆,所以叫做覆盆,盆口承接柱子,底部通常為方形基座,上下結合,既穩重又美觀,在唐宋時期的建筑中很典型。

覆斗式柱礎
形似一個倒扣的斗,因此被稱為覆斗式。

蓮瓣柱礎
在覆盆或圓形柱礎上雕刻蓮瓣紋(仰蓮、覆蓮),常見于佛教建筑,比如寺廟的大殿柱礎,象征圣潔,裝飾性極強。

須彌座柱礎
等級最高的一種,借鑒了佛教 “須彌座” 的造型,分多層(基座、束腰、上梟等),雕刻繁復,多用于宮殿、高等級寺廟,比如故宮的很多柱礎就是須彌座式。

以上,大部分的柱礎是符合 “上窄下寬” 的,這是為了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把柱子的重量更均勻地傳遞到地基上。
《營造法式》規定,柱礎的邊長為柱徑的兩倍,例如柱徑二尺,柱礎邊長則為四尺。對于邊長一尺四寸以下的柱礎,每邊長一尺,厚度為八寸;邊長三尺以上的,厚度為邊長的一半;邊長四尺以上的,厚度以三尺為標準。

不過規定是規定,到了實際建造,民間的柱礎可謂是五花八門,比如很多山西地區就把柱礎弄的很高,層層疊疊,看起來很奢華。


以上兩張圖來自古建筑斗拱學堂
在某些取石容易或者極度潮濕的地區,也有直接用石柱的,從根上避免柱體受潮腐爛,壽命能延長好幾倍。

平順龍門寺石柱

鄭州北大清真寺石柱
聊到這,柱礎也就說的差不多了,不過最后我還得插個題外話。像柱礎這種造房子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現場一個個制作。
明清時期城市中石匠作坊已經很成熟了,他們會預制一批造型簡單、紋樣通用的柱礎,供普通百姓蓋房時直接購買。

在《土默特右旗志》中就記載了薩拉齊城中就有 “東石局”“西石局” 等石匠作坊。清末民國時期,劉石局是城內獨一無二的石作坊等等。

除了柱礎,你還能在石坊中買到地袱。臺階石、門枕石、石欄桿。當然制作石碑啥的更是不在話下。更不用說石桌石凳、石臼石磨等生活用具了。

當然,如果你特別有錢,看不上這些基本款,也可以請石匠上門現場制作。
總之,柱礎作為中國傳統建筑中承托立柱的重要構件,既是建筑結構的 “根基”,也是文化、藝術與技術的集中載體。


現在你明白什么是柱礎了吧!這期就先聊到這,更多有趣的古建園林知識,請關注螞蟻景觀,我是小螞哥,我們下期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