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楓橋經驗”的海濱實踐
2月28日上午,時報記者跟隨新區政法委與“今天我當班”體驗采訪的媒體記者齊聚全國法治示范單位——濱海新區海濱街道,一起探訪這里有“踐行楓橋經驗、成就海濱模式”典范之稱的綜治中心。
走進濱海新區海濱街社區服務中心,一樓東側大廳“法制宣傳中心”的引導大字映入眼簾,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的叮囑猶然在耳。進入四樓的海濱街指揮中心,“海濱街人民調解工作組織結構圖”已經呈現在數字化指揮平臺的大屏幕上。在工作人員的演示操作下,由1個人民調解委員會、1個人民調解中心、“若水”品牌調解室及訪調對接調解室2間品牌特色調解室、40個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及為每個村居配置的40名綜治網格員組成的“11240”人民調解工作運行機制讓大家贊不絕口。
根據新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指揮平臺大數據顯示,截至當日10點18分,海濱街各網格員已上報反饋違章停車、環境衛生等問題262個,新報11個,已結案109個?!拔椰F在在幸福廣場,周圍情況一切正常,沒有人員聚集?!奔磿r視頻連線接通,屏幕另一端的陽光佳園西社區專職網格員邢凱言簡意賅地匯報了自己正在巡線地點的情況。與此同時,春華社區綜治網格員鄭越正在三號院東區12樓調解一樁“麻煩事”。當天,他在巡線時發現4門102住戶衛生間頂部漏水,查找原因是因為管道堵塞所致。鄭越當即把一至四樓2門住戶召集到一起,反復調解了一個小時,最后四家住戶一起分攤120元疏通費,問題就此解決。
但是,說起坐落在油區與鄉村結合部的海濱第一幼兒園的落成,那就算得上一波三折了?!爱敃r我干幼兒園干了20多年,剛開始說要建公辦園,我說不行。后來街道領導多次做工作,我也想通了。國家為了孩子下一代,我也付出點兒?!碑斆襟w記者剛到海濱第一幼兒園門口,原本在原址經營私立幼兒園20多年的田增萍和四年前已判若兩人。她告訴記者,孩子們從小平房搬進了窗明幾凈的大樓房,老師都是師范專業大學生,自己的民辦園沒法比。“雖然我現在閑在家里沒事做,但我也不后悔,身邊的孩子我都推薦來這上學?!?/p>
民辦園撤出的問題解決了,可是新園剛開工,新的問題又來了。幼兒園旁邊的鑫泰小區8號樓村民以影響采光和風水等原因要求停工。隨即,海濱街成立專門工作組,大家反復到鑫泰小區8號樓入戶,邀請專業技術人員講解幼兒園規劃設計方案、挨家挨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甚至修改了最初的尖頂設計方案,最后村民們逐步消除了疑慮,幼兒園順利施工。2018年秋,海濱第一幼兒園迎來了第一批適齡幼兒。
“海濱街城鄉共存,企地共建,回漢共居。來我們這里的,矛盾雙方出現過激的言語和舉止也避免不了,但是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不但要迎難而上,還得及時發現、科學研判、耐心疏導、法情融合,每一次調解成功,內心都有一種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焙I街奉獻社區服務站“一站式服務大廳”,已在司法所工作12年的關穎坦言,最初參加工作時哭過、怨過、想放棄過,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
“海濱街地處濱海新區南部,大港油田腹地,是個涉農街鎮,面積158平方公里,下轄34個城市社區和6個行政村,有4家國有大型企業及上千家各類企事業單位,常住人口23萬人,有38個民族,點多線長面積大,矛盾有時較多。除了借鑒‘楓橋模式’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方法,街道‘以人民為中心’,一邊加大‘人防’和‘技防’投入力度加快智慧街鎮建設,一邊完善網格化管理,層層壓實責任,讓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辈稍L的路上,海濱街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劉學茜邊走邊介紹,短短幾句話就把街道綜治工作面臨的難點和成果一言而概之,但背后的故事卻讓大家更為動容?!叭缃瘢I街有40名專職網格員,151兼職網格員。依賴于‘11240’人民調解工作運行機制,我們的網格員已經實現全面覆蓋,橫到邊、縱到底,私營中巴車主圍堵943路公交線路、沙井子水庫權屬收益糾紛等問題都順利得以解決,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鎮?!?劉學茜告訴記者,海濱街去年上訪量較2017年減少三分之一,轄區出現的矛盾問題、上訪人數明顯下降。街道也因此榮獲全國法治示范單位、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天津市綜治工作先進地區等多項殊榮,被新聞媒體譽為“踐行楓橋經驗、成就海濱模式”的典范。
“新區的每個街道在社會治理創新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都取得了不同的經驗和做法。海濱街道應該是新區20多個街道的一個代表,把綜治中心打造成一個維護穩定、化解矛盾、提供公共服務的平臺,既匯聚了大量的社會治理的資源也創新了社會治理的方式。比如說網格化管理,及時發現矛盾隱患,及時消除矛盾隱患,把社會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也正是新區全面推行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值班體驗采訪結束,濱海新區政法委宣傳教育室負責人云鳳柏自豪地告訴媒體記者,從新區區委區政府成立以來,就對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對政法工作高度重視。在流動人口的管理,社會治理創新,加強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實現訪調對接、公調對接 、訴調對接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大膽的嘗試,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經驗做法。一路走來,新區的一些社會治理創新的經驗做法也在全市乃至全國創立了品牌。(記者 杜紅梅)



